“竹柏皆冻死”的寒潮天气

2025-02-07 00:00:00王元红
百科知识 2025年2期
关键词:天气现象寒潮冷空气

古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村居苦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十二月。此时的白居易正因母亲去世退居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丁忧。三年多的乡居生活让白居易看尽了农民谋生的艰辛,对他的政治思想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首诗的大意是,元和八年(813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飞,就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被冻死了,何况那些没有御寒衣物的贫苦百姓。村中十之八九皆为贫苦人家,呼啸而来的北风如同利剑,他们单薄的衣被根本无法御寒,被冻得夜不能寐,只能点燃蒿草取暖,苦等天亮。我才知道农人在大寒天气有多么困苦辛酸。再看看此时的自己,紧紧关上草堂的屋门,身穿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很温暖。庆幸自己能够免遭饥饿寒冻之苦,且又不必躬身耕作;但是想想村民,又深感惭愧,扪心自问算是什么人,能够过着跟农人完全不一样的优渥生活。

这首诗描绘了严冬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贫苦民众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全诗语言通俗流畅,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

根据诗文可知,持续性的大雪使得当地发生了严重的低温冻害,引发这场低温冻害的是一次强度较大的寒潮天气或者说是极端寒冷天气。

什么是寒潮?寒潮是如何产生的?影响我国的寒潮来自哪里呢?

寒潮达标有“门槛”

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迅速加强,并且如同潮水般涌入中低纬度地区,使冷空气途经之地出现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侵袭都能被称为寒潮,作为一种更为剧烈的天气现象,寒潮通常引发大范围的快速降温,堪称冷空气中的“王者”。

在气象学意义上,寒潮有严格的“门槛”。根据《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若冷空气使我国某地的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幅度达到8℃以上,或在48小时内降温幅度达到10℃以上,或在72小时内降温幅度达到12℃以上,并且使该地的日最低气温低于4℃,则该次冷空气活动被称为寒潮。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我国各地对于寒潮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寒潮根据影响范围、强度以及造成的具体天气现象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影响范围的不同,寒潮可以划分为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全国性寒潮的影响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会带来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等天气现象;区域性寒潮天气的影响范围多在局部,导致受影响区域出现显著的降温、大风等天气现象。

按照强度的不同,寒潮可以划分为强寒潮与一般寒潮。如果某些地区的降温幅度特别大或者伴有大风、暴雪、冻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则可以称之为强寒潮。与强寒潮相比,一般寒潮的降温幅度、风力以及伴随的天气现象相对不那么剧烈,但仍会对寒潮经过地区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寒潮按照造成的具体天气现象可划分为寒潮大风、寒潮冻害和寒潮雪灾等。

寒潮天气从何来

寒潮天气的产生往往是地理因素、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因素决定了冷空气的来源,大气环流规定了冷空气输送的方向和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则可能进一步增强寒潮天气的影响范围和受影响地区的灾害程度。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极、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高纬度地区。这些地区气温极低,空气团冷而干。当上述地区的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洪水一样向气压较低的南方地区泛滥、倾泻,形成寒潮。特定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寒潮的传播和势力范围。例如,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扩散,山脉等自然屏障的存在则对寒潮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西风带是围绕地球中高纬度地区的一条强劲的气流带,它能够将高纬度的冷空气输送到中低纬度地区。极涡则是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的气旋式涡旋,是极地极寒冷空气的象征。当极涡中心偏向于亚洲中高纬度时,极地锋区南压,会造成亚洲地区冷空气势力活跃、天气波动幅度增大,有利于寒潮天气的发生和发展。

大气环流的稳定性对寒潮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也有重要影响。当大气环流稳定时,冷空气可以持续南下并影响更大范围;而当大气环流发生变化时,寒潮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也可能会相应减弱或改变。

在寒潮天气过程中,西伯利亚冷高压或蒙古高原冷高压是地面上的大型反气旋环流系统,它们代表着冷空气的强度。当这些冷高压系统增强并向低纬度地区移动时,就会伴随着冷锋南下。冷锋过境时,通常会出现剧烈的降温、升压和大风等天气现象。

除了冷高压和冷锋,气旋、南支槽、高原槽等其他天气系统也会对寒潮天气产生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可以增强冷空气的输送和扩散能力,形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或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最青睐哪里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寒潮发生的频次整体呈北多南少特征,最受寒潮“青睐”的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和中部等地。黄淮、江淮等中部地区也会受到寒潮的影响,但相对于北方地区,其降温幅度和持续时间可能稍逊一筹。江南、华南等南方地区相较北方更为温暖,但在强寒潮的影响下,也会出现明显的降温和大风天气,甚至可能出现雨雪转换。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和云南等地则较少出现寒潮。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寒潮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寒潮天气往往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寒潮则表现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时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寒潮的到来则意味着更猛烈的大风、大雪;在江南,寒潮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寒潮何时最频发

不少人对寒潮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会是寒潮最频发的时间段,其实不然。统计数据显示,寒潮频发的时间段与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并不一定相符。从我国常年情况看,寒潮最早始于9月下旬,最晚出现在来年5月。中国天气网分析了中央气象台近些年发布的寒潮预警情况,发现寒潮最频发的月份是11月,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出现寒潮天气。

为什么寒潮在春秋季节更加频繁,在隆冬时节反而减少了呢?这是因为寒潮主要依据降温幅度来度量。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期,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较大。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气温通常比较高,在一次冷空气活动前往往发生明显升温,而在受到冷空气影响后,容易出现“断崖式”降温,从而更容易达到判定寒潮发生的标准。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即便有冷空气来袭,降温幅度往往有限,不容易达到判定寒潮发生的标准。

全球变暖促寒生

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冬季寒潮持续时间和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时空差异很大:空间上,寒潮日数减少主要发生在南方,但北方尤其东北地区的寒潮日数并未减少;时间上,冬季前半段发生强寒潮的频次较多,寒潮减少主要出现在冬季后半段。自2008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冬季最冷期平均最低气温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更低。

为什么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在某些地区的强度有所增强呢?这是因为,全球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形势,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导致极端低温事件强度增大。

北极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异常增温速度是全球的两至三倍。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西风带的波动更加剧烈,经向型环流更加突出,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分裂南下影响我国。由于分裂南下的极地冷空气远远冷于中低纬度地区的空气,增加了寒流暴风雪、寒潮强冷空气等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可能。同时,全球变暖也可能导致气候异常,影响到冷空气的生成和传播路径,使得寒潮的出现和发展更加复杂和多变。

有弊有利辩证看

寒潮天气的影响范围广泛,可以覆盖整个国家或多个地区,对农业、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寒潮带来的急剧降温和霜冻可能直接威胁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大风和雨雪天气还可能破坏农业设施。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天气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甚至可能影响火车和船舶的正常行驶。低温环境还可能引发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大风和雨雪天气还可能影响城市的排水系统和供电设施。

不过,寒潮天气也有有利的一面。寒潮带来的低温天气能够有效杀死或抑制部分害虫和病菌的繁殖,从而减轻来年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压力。适量的降雪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宝贵的自然灌溉水源,缓解春旱。此外,寒潮带来的大风天气有助于吹散大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赵菲

猜你喜欢
天气现象寒潮冷空气
小诸葛漫“话”天气之寒潮
科学24小时(2024年1期)2024-01-11 03:42:46
《奇怪的天气:关于天气的50个秘密》
少儿科技(2022年2期)2022-03-05 23:07:07
超级秀场 寒潮来袭
意林原创版(2021年3期)2021-04-29 16:47:39
关于冷空气的八个真相
与龙卷风共舞
冷空气从何而来
新巴尔虎左旗常见天气现象分析
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
冬日暖暖
母子健康(2016年11期)2016-12-20 17:55:12
瑁恩瑁爱:大寒潮来袭,衣橱里怎能少一件舒适的保暖衣呢!
风采童装(2016年2期)2016-08-02 09: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