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探先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着眼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高校专业学科优势和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科技科普志愿服务,为首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和应急体系建设贡献青年党员力量,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征程上,争做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示范者。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信念更坚定
“物探先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地质报国,物探有我”等主题宣讲培训,打造传承红色精神的“丰碑讲堂”、具有学科特色的“情景学堂”、助力专业发展的“思政课堂”,让青年学子深切感受应急科普领域传播的迫切需求,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他们创新党建引领、专家领航、导师护航、先锋导航队伍建设机制,多元化建设“物探先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邀请党建专家、应急科普专家、教学名师、思政课教师等作为顾问,引入党建实践基地、课程设置顾问、活动开展策划、理论学习规范等系列支持,不仅保证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而且还通过课程研发、系统培训实现了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
创新思维,志愿服务内容更丰富
该服务队依托学院融媒体平台,发布微信短文章、情景剧、独白剧、动漫科普视频、宣传短片等,开展科普宣传;结合志愿者日、学雷锋日、防灾减灾日等节点,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洪涝灾害科普、野外避险实践、模拟地震、消防逃生演习、VR沉浸式灾害体验等主题活动,打造“科学家精神课堂”“防灾减灾我先行”等多个活动品牌,联动政府、社工机构、高校、企业、媒体,建立应急志愿服务矩阵,发布“物探先锋”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标识、旗帜、服装,擦亮学雷锋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他们还在“物探先锋”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遴选榜样人物,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代言人,通过制作专题海报、拍摄宣传短片等形式,加大志愿服务榜样人物宣传力度,号召更多青年党员加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志愿者表彰大会,发布志愿服务故事集,组建“物探先锋”学雷锋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提升“物探先锋”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在首都应急管理领域的社会知晓度认可度。
多措并举,志愿服务开展更高效
“物探先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为提升服务质效,注重课程研发,通过成立顾问团带志愿者开展问卷、走访、地质勘查等形式,梳理社区、乡镇应对地质灾害探测预防方案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重点突破儿童、农民“容易忘、学得慢”的瓶颈,探索出“PPT+讲义+短视频”服务方式,每节课为居民印发一页“科普传单”,注明应急逃生关键环节步骤,便于居民课后练习,并可扫码对应急避险要点反复观看。
同时,服务队创新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教学法,摄制《应急知识趣味问答》《地震与洪涝防灾应急包的展示》《简易洪涝急救衣的制作》等应急防灾主题科普精品微课60余讲,总时长超过600分钟,编写讲义9万余字,通过“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等形式,覆盖受众20000余人,并将课程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平台向全国推广。目前,服务队还研发出应急科普立体式教材,涵盖地震、洪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十余种地质灾害。
此外,他们加强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科学搭建“高校—政府、高校—社会、高校—地方、高校—行业”多层次志愿服务载体,发挥专业优势,注重多场景融入,组织青年党员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开展应急科普宣讲及互动,助力北京远郊区县汛期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服务时长达2100余小时,覆盖人数1万多人。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