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崇明区的一隅,有一位名叫陆科肖的消防员,他的故事如同海风轻拂过的沙滩,留下一串串温暖而坚实的足迹。在他的日记本首页,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不仅是他的座右铭,更是他19年来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真实写照。
陆科肖,上海市崇明区消防救援支队新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19年来,陆科肖默默资助11户困难家庭,帮助13位困难老人,先后助力8名学生结对考上大学,累计帮扶金额达20余万元,同时他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曾多次收到驻地群众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被当地群众称为“海岛活雷锋”。陆科肖荣获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敬老爱老模范人物、全国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称号,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点滴温暖融赤诚大爱
2005年12月,陆科肖从河南老家入伍来到崇明。18岁那一年,陆科肖瞒着家人和中队领导战友,主动找到辖区村委,表达了帮扶的想法,“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现在我有些能力了,希望能帮助其他困难家庭。”在地方村委帮助下,他联系结对了两户帮扶对象,就此开始了自己的扶贫帮困之路。他默默行走在这条帮扶路上,从不宣扬自己的善举。
直到2012年,一封《谢谢陆叔叔圆了我的大学梦》的感谢信和一面写有“海岛活雷锋”的锦旗送到部队时,陆科肖的事迹才被身边的战友和崇明岛的群众所知晓。他十年如一日默默结对帮助身患糖尿病和尿毒症的赵嘉明夫妇;长期照顾95岁高龄身患股骨头坏死的耿金莲奶奶;陪伴5位孤寡老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资助贫困家庭学子考上大学,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当他听说战友家里遭洪灾导致生活困难时,主动带头捐款;他在电视上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益广告后,主动联系“中华骨髓库”,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0年1月新冠疫情时,他将自己工资卡内全部余额捐给“湖北省慈善总会”……这些都只是陆科肖助人为乐的点滴缩影,他将大爱熔铸其中,不求回报,默默奉献。正如他在日记中写的:“自己苦一点不要紧,只要那些在苦海里煎熬的人们能感受到一点温暖,苦也甘心!”
赤子之心铸雷锋精神
在他的引领下,长兴中队于2018年正式成立了“海岛雷锋班”,将每月第一周周日作为“雷锋日”。崇明区12个消防队站“海岛雷锋班”志愿服务队在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关注青少年成长等7大类消防志愿服务项目。他们深入到辖区敬老院、独居老人家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帮老人打扫卫生、修理器具、测血压、理发等,先后与18名孤寡老人结对,资助26名困难学生,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2021年3月,一篇《爱的传递:上海崇明岛多了一支“帮困队”》央视新闻报道再次在海岛引起热议,展现了海岛消防指战员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善举,更多的老人、儿童、残障人士才得到更多的关爱关注,爱民之风也在“海岛火焰蓝”盛行。
2023年9月,为进一步发挥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陆科肖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道德模范陆科肖“火焰蓝”工作室成立,搭建起为民办实事和典型辐射带动作用的平台。
火焰战士护生命一线
19年来,陆科肖参与处置各类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3000余次,救助被困群众260余人。在2014年“4·9”“8·17”两次大型船舶火灾的扑救中,他带领班组成员奋战数十个小时,保障了火场“生命线”的畅通。
在长兴岛振杨园区的一起人员溺水事故救援中,他坚持不离不弃,清除溺水者口腔中的淤泥和杂物后,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竭尽全力挽救了一条可贵的生命。面对50米高空跳楼轻生的妇女,又是他不顾个人安危,飞身一扑将女子救下。作为通讯员,他无数次顶风冒雪排查维护水源、熟悉道路、标绘地图,更在无数个夜晚躲在机房里赶制灭火救援预案、修订作战信息卡。作为驾驶员,每当新式车辆装备入列,他便利用大量休息时间,钻研说明书、研究测试各类功能,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掌握了隧道专用双头车、曲臂登高平台车、大型照明车、多功能救援抢险车等特种车型,是大家有口皆碑的“多面手”。
陆科肖用热血青春兑现着“火焰蓝”竭诚为民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精神。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