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王奶奶有20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一个月前,王奶奶在小区散步时突然感到右腿没有力气,不能走路,右手发麻,拿不稳东西,说话也含糊不清,别人听不清楚她在讲什么。家人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她送至医院急诊。检查结果显示王奶奶发生了急性脑梗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王奶奶的身体逐渐好转,能正常生活,并能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但她的情绪和性格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开朗、健谈的王奶奶变得整天愁眉苦脸、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唉声叹气,有时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就情绪失控或者发脾气,甚至会无缘无故地哭泣。
家人注意到这些变化后,带着王奶奶再次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检查、评估,最终证实王奶奶患上了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和第三大致残原因,也是我国居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居高不下,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个新发脑卒中患者。一次脑卒中的发生,不仅影响人体的身体功能,也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
脑卒中患者的这种不良“心情”,并不是故意闹脾气或脆弱敏感,也并非脑卒中后的“正常”康复过程,脑卒中后发病率最高一种精神类疾病,叫卒中后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消退、行为抑制、性格改变、偏执等,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出现的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0%~60%,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在脑卒中发生后1个月内、1~6个月、6个月以上者发病率分别为33%、33%和34%,且在脑卒中患者不同的康复阶段都会出现,其中重度抑郁患者占比为9.53%,未经治疗的卒中后抑郁可迁延不愈。卒中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加重认知障碍和残疾程度,影响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还大大增加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要重视卒中后抑郁。
引发卒中后抑郁的原因主要有:
生理因素: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脑组织受到损伤,一方面,这种损伤会导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合成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引起颅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大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另一方面,人脑中控制、管理情绪的中枢神经直接受到破坏,这个时候也会产生情绪障碍。
心理因素:脑卒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使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交活动减少,患者常常会感到孤独、无力、失落和自卑,从而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社会因素:脑卒中后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康复和他人的照顾,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特别是经济上的负担,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患者可能因此产生内疚、无助,这些都可能导致抑郁情绪。
情绪和性格的变化:患者经常感到闷闷不乐或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不爱与人交往、多疑,或者缺乏决断力,注意力不集中,联想困难,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对以前喜欢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常常闭门不出。
无价值感:患者自我评价过低,对未来不抱希望,常感到委屈、孤独、绝望、害怕和无助,经常自责,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有些患者感觉生活枯燥乏味、度日如年,觉得活在世上没有意义、生不如死,常有自杀的念头。
能力下降:患者精力明显减退,以往能胜任的工作和家务现在都不能胜任,常常感觉疲乏、懒得活动。
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夜间易醒、早醒,或睡眠过多。
身体不适:常伴有胃部不适、食欲下降、体重明显减轻,有时感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头疼、周身窜痛等。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抗抑郁药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可以帮助调节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音乐疗法等,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学习放松技巧和应对能力,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变消极思维模式、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按摩、贴敷疗法等,可以达到疏肝解郁、气血流通、健脾安神、舒缓情绪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抑郁症状。
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等治疗,通过采用高频、重复性脉冲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提升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大脑皮层的重建功能,控制抑郁情绪;同时物理治疗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压力。
改变生活方式:鼓励患者平时多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力所能及地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此外,还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及平衡活动来增强心肺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再生,改善躯体功能,从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缓解抑郁症状。
医生提醒,上述药物及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编辑/罗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