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在内心起飞的力量

2025-02-05 00:00:00王威廉
福建文学 2025年1期
关键词:蝴蝶内心心灵

李西闽是一个风格和特点极为鲜明的当代作家。他曾以恐怖小说闻名于世,我对能写恐怖小说的人都很钦佩,我曾尝试在小说中写出恐怖的力量,但自己已经脊背发凉,无法继续。因此,我很早之前就对西闽老师怀有敬意,而且这种敬意随着他在严肃文学上的不停探索,更是与日俱增。他的思想深度以及情感烈度,在当下的文学写作中都是罕见的。

他的根本性精神转折来自四川汶川的那场大地震,我曾看到过毛亚楠在《幸存者李西闽的自我救赎》中写到的细节:“当时李西闽在废墟里被埋了76个小时,滴水未进,身体无法动弹。钢筋从李西闽肋间嵌入,铁片插入他的左脸。为了保持持续清醒,他拿手背往铁钉上刮,并一次次将头下压,让脸上的铁片插得更深。”这让我大骇不已。他获救后,作为亲历者,写出的散文充满了幸存者的绝望与希望,对生命的坚守与救赎,每每读之令人落泪。批评家谢有顺在授予李西闽华语传媒大奖的授奖辞中这样写道:“这种创伤是一种心灵的内伤,而文学所要面对的,正是这种被心灵所咀嚼和消化过的苦难。”此刻,我读完了他的最新中篇小说《蝴蝶的翅膀》,便是看到了这种心灵内伤在自我疗愈与救赎的过程中所掀起的情感波涛。

在《蝴蝶的翅膀》中,李西闽通过宋楠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失去亲人后,如何在痛苦与绝望中寻求自我救赎的旅程。宋楠面对的不仅是单纯的外在困境,更是内心深处的黑暗与挣扎。她的遭遇和情感历程,令人揪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深处裂开的深渊。在她的老公朱时莫去世后,宋楠不得不面对家庭的裂痕和自我认知的危机。每一次的挣扎、每一次的反思,都是她内心深处对自我与生存的审视和拷问。

李西闽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宋楠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与女儿朱棻的关系充满矛盾,既有爱又有冲突;她与婆婆张莉之间的摩擦则让家庭关系愈加紧张。这些多重关系的交织,正是我们赖以存在的生命语境。这篇小说深谙叙事之道,情节中的转折点设置得很有匠心,如朱时莫的出轨与疾病、宋楠与女儿的冲突、与婆婆的矛盾升级,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深化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面对丈夫的背叛,宋楠的痛苦与愤怒交织,推动她在自我保护与自我反省之间不断摇摆。每一次的冲突与和解,都在考验她的心理承受力,也让读者感同身受。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李西闽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与脆弱,也把我们不断推向人性的边界。

多个悬念的设置显示了艺术的势能:如朱时莫的突然去世、宋楠是否能够修复与女儿的关系等,使得故事充满了紧张感和期待值。而台风“萨宾娜”的到来,不仅是外在环境的冲击,更是内心世界的动荡,预示着变革与重生的可能。这也暗示着这场台风实则生成于宋楠的心底,一个人的内心波澜对这个人来说,便是一场台风。每个人都是情绪大海中的鲁滨孙。

小说的高潮集中在宋楠面临婆婆生死抉择的时刻,这一情节不仅考验了她的人性,也是她个人成长与自我救赎的关键。通过这一刻的反思,宋楠逐渐意识到,真正的和解始于对自我的宽恕与理解。她终于明白,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超越痛苦或逃避现实,而是在于直面生活的挑战与困境,并从中找到自我肯定与救赎。在这一点上,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观点尤为重要。他曾说过,救赎并非从罪恶中得到解脱,而是对生活的彻底肯定。在《蝴蝶的翅膀》中,宋楠的和解不仅是对家庭关系的修复,更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她需要的是肯定人与生活的存在价值。她在痛苦与挣扎中,学会了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体会到了人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种精神层面的肯定,正是小说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真正的救赎是不假外求的,而是来自对生命与生活的承认与接受。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同才是心灵的归宿。《蝴蝶的翅膀》通过对宋楠心理历程的深入刻画,展现了我们这种被社会外力连根拔起的现代人进行自我救赎的可能性。救赎是一种仪式,是精神成长的关键环节。生活中的每一次痛苦与挣扎,都是成长的一部分,而这种成长往往需要通过对自身的深刻反思与理解来实现。在李西闽的创作中,文学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人类心灵成长的载体。正如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言,在后现代社会语境中,文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便是促进人类心灵的成长与自我救赎。布鲁姆认为,人的存在是被抛弃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心中充满了孤寂与恐惧,内心的迷惘与挣扎使得人们急需通过文学寻找到归属感。李西闽通过对角色深刻的心理描写,展现出生活的无常与复杂,也写出了这种归属感。

宋楠的觉悟让她意识到,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人,首先要与自己和解,然后才去和他人和解。这种深刻的反思,不仅是对她个人的救赎,也是对整个家庭关系的重构与理解。因此,这篇小说一方面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与情感危机,一方面让我们超越这些他者关系回到内心,逼问自己跟自己的关系。所有的社会观念问题在本质上其实都归因于个体生命的存在问题。如果个体无法真正建立起对于自身存在的理解信念,任何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化作草木皆兵。

蝴蝶的意象在整个故事中反复出现,那种斑斓美丽的小生灵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拥有着丰富的内涵,象征着梦幻、自由与变化,而今科学领域的“蝴蝶效应”则在遥远而微小的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在太平洋彼岸也许就有了海啸,自然生态系统如此,人的存在系统同样如此。

在所有的蝴蝶象征中,最重要的便是重生之力。在我看来,这比“蝴蝶效应”的力量还要大,因为这是生命的新生,而生命本就是宇宙中的奇迹。正如宋楠在经历了痛苦与挣扎后,终于从内心的黑暗中找到了自我救赎的力量,那一刻,蝴蝶意味着她获得了再生的力量。我们读到这里,会感到这一力量不仅属于宋楠,更属于每一个经历了创伤的人。在自我反省与爱的滋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让内心的蝴蝶起飞,迎接新的开始。这是对生命的彻底肯定,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写作从来不是跟主体无关的,这就是人工智能(AI)不能自主写作的根本原因。主体是生命能量的聚集与释放,是体验的回应与对话,我们的写作一定要回到这样的根部。西闽老师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但那种内在的创伤始终难以完全恢复,逐渐出现了抑郁的倾向,这使得他在创作过程中不得不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持久的抗争。每当我在朋友圈看到他发布的关于内心挣扎的文字时,总是感到揪心。这不仅是人性固有的脆弱,更是一个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观照与警醒。他的抑郁让他的文字愈加真诚,直抵本源,那些文字,自然有绝望之痛,但更有一种痛彻后的真爱。只有写作,将一点一点移开压在他心口的碎石。这种写作不是语言模型的排列,而是来自生命内在的能量输出,远远超出了信息时代那种单纯寻求“点击量”的无效文本。这种写作才是人类尊严的体现。

责任编辑 杨静南

猜你喜欢
蝴蝶内心心灵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29:40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46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找找看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