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强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天象、地理、草木、人体、礼乐、器用、饮食、营造、治国等主题切入,解说常用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拓展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系统深入地展现中国文化源流,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领读者漫步中国汉字文化的世界。
我们每天都在阅读汉字、书写汉字,或者用电脑输入汉字,但有时汉字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别的不说,就说‘文’和‘字’这两个字吧,文字为何被称为‘文字’呢?其实,‘文’指的是独体字,‘字’指的是合体字。”翻开《汉字春秋》这本书,它以汉字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中国文化,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感受汉字文化魅力的大门。
作者王强是人大附中高中部语文名师,《汉字春秋》基于人大附中特色课程“说文解字与中国文化”,从天象、地理、草木、人体、礼乐、器用、饮食、营造、治国等主题切入,从字形、字义、字源等方面,解说常用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拓展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系统深入地展现中国文化源流,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书中,作者深度剖析了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天”的本义并不是天空。“天”字下面是一个“大”,象征正面站立的人。上面是一个“一”字,代表头部。后来字义演化,这个“一”指头顶上的空间,即广阔的天空。
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汉字的分析,作者将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风俗等内容巧妙展现出来。
小篆“志”的上面是“之”,“之”是“去”的意思。心有所往就是“志”,我们说“志向”,就是心要去的地方。
儒家治国强调仁爱,“仁”是会意字,左边是“人”,右边是“二”。这个“二”代表着一个人不仅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仁政就是施行爱民之政。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按汉字的不同主题进行分类,每个主题下又选取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进行分析。
在“地理篇”中,作者选取“日”“月”等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汉字解读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以及如何将自然现象融入汉字的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中。
在“礼乐篇”中,作者选取“礼”“祝”等与人文生活相关的字解读,介绍古代人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使读者在阅读中能系统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不会感到混乱和无序。
尽管本书涉及深奥的文化知识和学术理论,但作者的文字生动、通俗易懂,还运用大量的比喻、典故和实例,将复杂的汉字和文化现象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此外,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图表,不仅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字形和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品味汉字之美,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