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在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时代广场的“大象智能自习室”一个安静角落里,23岁的张琳埋头于考研资料中。
这个共享自习室并不起眼,却是张琳的专属学习空间,她能在这里专心备考研究生考试。
“家里有太多干扰,父母看电视声音大,我有时候也控制不住拿手机刷短视频。”张琳说,来自习室的人大多和自己一样,是为寻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她看来,自习室的费用比咖啡馆要便宜得多,最重要的是24小时全天候开放,特别适合需要高强度学习的考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习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在年轻人愿意花钱买自律的当下,共享自习室逐渐兴起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市场。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这种新兴业态背后的机遇与隐忧,仍然值得深思。
年轻人的“自律”空间
自2019年开始,共享自习室这一新兴业态迅速扩张,用户规模一度突破500万,市场总额在2020年就超过167亿元。
近两年,共享自习室又在区县市场找到了新的机会。记者了解到,在万州、南川、江津等区县已经有多家共享自习室,且发展势头较为迅猛。
在不少创业者眼中,共享自习室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
相较于一线城市,区县的房屋租金较低、投资成本可控,这使得共享自习室成为创业的“香饽饽”。其运营模式也比较简单,有些依靠智能化系统进行管理,减少了人工成本。
张琳告诉记者,江津的这家共享自习室,每小时费用仅为2元,如果成为会员,单日费用为16元,月卡为319元,相比于区内同类共享自习室的定价实惠许多。
共享自习室的最大魅力之一,便是能够提供一个集中的、专注的学习环境。
对那些准备考研、考公、考证的年轻人来说,共享自习室成了他们专注学习、提高效率的重要场所,安静环境和高效学习氛围能有效帮助他们集中精力,避免干扰。
年轻人习惯于“社交化”的环境,而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正是这一代年轻人对自我要求的体现。
正如许多来共享自习室的年轻人所言,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他们“自律”的象征,是为了实现梦想和目标而努力的“舞台”。
市场火爆背后存隐忧
虽然共享自习室看起来“钱”景广阔,但潜藏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自习室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县城这样的小市场中,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差异化服务,成为许多共享自习室面临的难题。
“大象自习室”从一开始“人少房大”到如今天天满座,表面上看似繁荣,但也开始面临运营压力。
业主李先生透露,随着共享自习室数量的增加,“大象自习室”前期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老用户对价格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吸引新客户也变得愈加困难。
除了竞争压力,季节性波动也是共享自习室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考研季、暑期等旺季,客流量激增;但在淡季,上座率大幅下降——这种周期性的客流量波动,使得共享自习室的盈利空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智能共享自习室能节省一部分人工成本,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如何确保顾客的财产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成为智能共享自习室运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南岸区“无虞自习室”的店主告诉记者,他运营的共享自习室就曾发生过一次顾客丢失物品事件,虽在调监控后找回,但给顾客体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除了物品安全,设备管理和面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也是共享自习室面临的隐忧。如在深夜时段,发生顾客身体不适或意外伤害,怎么迅速反应并提供帮助?
这些问题都成为阻碍共享自习室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法律合规问题不容忽视
在重庆市人大代表、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陈卓看来,共享自习室的法律合规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部分采用无人管理、24小时运营模式的共享自习室。
“作为一个商用场所,首先必须符合消防安全、卫生健康、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规定。”陈卓表示,安全问题尤其是消防安全,必须格外重视,“自习室的每一处电器设备,在24小时开放的环境中,都是潜在安全隐患。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或者突发火灾事故,运营者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陈卓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重庆市相关条例,商用场所必须满足严格的消防检查要求,并且需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紧急出口标识等,共享自习室如果没有经过合规的消防检查,或者没有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可能面临高额的罚款或更严重的责任追究。
另一大隐忧是顾客财产的安全问题。
在共享自习室里,顾客的个人物品需要存放在座位附近,或放在专门的储物柜中。然而,这种存放方式是否能保障财产的安全呢?
陈卓解释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商家在提供服务时,必须承担合理的保管责任。“即使自习室张贴不负责保管的声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免除对顾客财产的保护责任。如果发生丢失或损坏,商家依然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对此,陈卓建议,共享自习室运营者需要考虑增加相关保险保障,例如购买商业保险、安装监控设备,或者通过增加物品保管服务,以此减少纠纷的发生。
另一项法律挑战则是未成年人的入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的陪伴下,不能参与某些商业活动。
“尤其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运营方需要通过身份验证等手段,确保进入共享自习室的人都是成年人。”陈卓指出:“虽然共享自习室没有明确年龄限制,但鉴于其业务模式是基于成年人独立学习的假设,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长时间滞留在共享自习室内,可能会涉及法律责任。”
对于张琳这类考研生来说,共享自习室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静专注的学习环境,也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加自律的方式,朝着梦想迈进。
然而,在共享自习室这片市场中,如何平衡生意的繁荣与法律的合规,如何处理好客户的安全与权益保护,将决定这一行业是否能走得更远、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