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助力学生走出盲盒诱惑

2025-02-05 00:00:00宫照玺
新班主任 2025年2期
关键词:盲盒奥特曼友谊

“老师,我放在桌上的奥特曼笔不见了!这是我刚从盲盒抽到的艾丁斯款,他们都没有!”一下课,小岳就满脸沮丧地向我求助。

数学课上,小茜和小彤在交头接耳,两人还不时比画着什么。我轻声问:“你们在干什么?”“哗啦”一声,小彤的手一抖,十几支不同颜色的小马宝莉笔散落一地。得知我要没收这些笔时,小彤立马不乐意了,嘟囔着:“这些笔都是我自己花钱买的,好不容易才抽到的。”

连续发生两件与盲盒有关的事,我敏锐地察觉到班级中可能潜藏隐患。经过一番调查后,我发现问题或许比我想象的更严重,班上的男生痴迷奥特曼笔,女生则痴迷小马宝莉笔和卡片。课余时间,大家都沉浸在欣赏自己的“藏品”之中。集齐盲盒笔和卡片已然成为班级当下最火爆的活动。同学之间还会相互比较谁的笔和卡片更精美、更独特、更稀有。

我拨通小岳妈妈的电话,询问盲盒笔的来源,小岳妈妈无奈地说:“老师,您帮我全没收了吧。一开始他买普通款,接着是系列款,然后是限量款。他只要看到同学抽到自己没有的款式,就非得再买一套。今年收到的压岁钱基本都买了盲盒。我怎么劝他都不听,我觉得他已经上瘾了,求您帮帮我!”

我不禁一愣,并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看来一味强行禁止显然无法解决问题。既然大家都喜爱盲盒,何不另辟蹊径,因势利导,让孩子们走出盲盒诱惑,并将盲盒效应巧妙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微班会揭秘——揭开盲盒真相

我即刻筹备了一场名为《盲盒的诱惑》的班会课。班会课上,我拿出“三八”妇女节学校精心准备的调休盲盒券,与大家分享我当时的心情。接着,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你们开过盲盒吗?描述一下开盲盒的感受。”

“老师,我感觉那一刻满是期待。因为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所以很期待。如果打开盲盒正好是自己心仪的那一款,心情就像夏天吃了冰激凌一样美妙。”

看我没有发脾气,那些原本以为我会因盲盒事件大发雷霆的同学顿时活跃起来,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充分认可大家的感受,然后话锋一转,说:“同学们,那你们算过拆盲盒的惊喜背后的价值吗?咱们一起来算算。”

我请小岳来计算,小岳掰着手指开始算起来:“我前前后后好像买了20个盲盒了,一个59块,20个,1100多块钱了呢!”算完后,小岳惊叫:“怎么会这么多?买一个59块,感觉没花多少钱,但日积月累竟然这么多。”“现在还在用的有几支?”“只有5支隐藏款在用,别的都放在那里了。”我在黑板上列出算式:5支隐藏款=1180元,1180÷5=236元。小茜也开始计算:“我集齐这3张黑背和3张SJR,前前后后差不多花掉了1000元。”我在黑板上又列出了“3张黑背+3张SJR=1000元,1000÷6≈167元”。

部分同学忍不住念叨:“这么贵呀,早知道我就不买了!”看到同学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播放了一段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关于盲盒产品调查的视频资料,当屏幕显示“奥特曼系列中性笔文具盲盒一次性批发36支以上,每支1.5元。小马宝莉、名侦探柯南、奥特曼等卡片一张印刷成本不到0.1元。”的时候,我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在236元下面写上1.5元,在167元下面写上0.1元,让孩子们自己对比。大家再次惊叹不已,原来盲盒笔和卡片的价值与购买价格之间竟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我顺势引导:“同学们,正因为你们对钱的概念模糊不清,才容易深陷其中而浑然不觉。商家利用盲盒刺激你们的赌博心态,让你们不停地购买,连你们的消费观都被扭曲了。现在你们说说,用钱买来的惊喜到底值不值?”许多同学摇头不语,看来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盲盒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必须抵制诱惑,保持理性消费。

心理剧破局——重塑同学真友谊

微班会结束后,我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没有原来那么疯狂了。但几天后,小彤妈妈的一通电话让我意识到问题依然存在,小彤妈妈说:“小彤掉进卡片盲盒的坑里了!她的书桌抽屉里存放了数百张小马宝莉的卡片。为了和好朋友互换,现在还学着在网上直播拆卡。前两天还骗我们,要我们给她钱买书,结果又去买卡了,现在我一说别再买卡片盲盒了,她就和我急,说她的好朋友都有!她还说,要是她不买,她和同学就没有交流话题,就没有朋友了。”

看来,我必须安排一场走心的教育,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盲盒消费的问题。我根据小彤的真实故事,巧妙地编写了一个盲盒卡牌交友的心理剧《盲盒友谊》,大家自愿组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排练,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购买盲盒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场景不限,两周后在班级展示。

一听说要排练心理剧,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教室里,孩子们三五成群,一个个可认真啦!负责道具的孩子也忙得像小蜜蜂,他们精心制作,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场景。

终于到班级展示的时间啦!舞台上,母女俩面红耳赤的争吵场景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孩子拼命向妈妈诉说对卡片的强烈渴望,好像不买就到世界末日了一样。妈妈则满脸愁容,苦口婆心地劝说,最后母女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直播间里,一次一次拆卡,越来越瘪的钱包和拆不到稀有卡片的失望,为了给好朋友一个交代,不惜撒谎向爸爸要钱买盲盒……再看看同学之间的换卡风波,那场面更是精彩,孩子们展现得活灵活现。

表演结束,画外音响起:“唯有拥有稀有卡片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这时,我乘机抛出问题:“这样用盲盒维持的友谊能长久吗?”这一下子,同学们可炸开了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靠盲盒卡片维持的友谊不靠谱,要是没有了稀有卡片,友谊可能一下子就完了。”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样的友谊太脆弱了,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大家深深地意识到痴迷盲盒社交对自己的成长和交友不利,也深刻地意识到这样的塑料友谊没法长久。

新盲盒造势——推行评价新举措

转眼到了每月月末“阳光少年”的评选时间,班会课上,我向大家宣布:“既然你们如此钟情于盲盒带来的惊喜,那本月的‘阳光少年’评选,咱们不妨换一种方式,也来搞一次‘盲盒开奖’。月积分达到20分,就有机会抽取一次盲盒,怎么样?”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邀请月积分达到20分的同学来到黑板前抽盲盒。大家发现,除了有同学们喜爱的“免作业”卡、“免值日”卡、“免批评”卡,还有换“座位”卡、“班级圈公开表扬”卡,甚至可以是“拥抱”卡、“奶茶”卡、“全班看电影”卡,当然也有“白忙活”卡以及“作业翻倍”的惩罚卡。内容丰富多样,惊喜接连不断,每一次拆盲盒都伴随着同学们的阵阵欢呼声。

自那以后,我们共同修订了《班级积分奖励方案》,建立了积分奖励系统,对每月评选出的先进个人及小组予以表彰奖励,对优秀个人进行积分兑换抽盲盒奖励,并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设定为集中表彰日,周四设定为积分兑换抽盲盒日。

盲盒的设置也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比如,我们设立了“学习进步”盲盒,里面装着精美的笔记本、创意书签等学习用品,专门奖励给学习进步显著的同学;还有“助人为乐”盲盒,里面可能是一封感谢信或者一个小勋章,赠予那些乐于助人的同学;“文明之星”盲盒,包含了文明徽章和表扬信,用以表彰行为文明的同学。同时,对于小组合作表现出色的小组,我们准备了“团队协作”盲盒,里面有团队活动经费的兑换券或者共同参与户外拓展活动的机会。

这些丰富多彩的盲盒有力地撬动了班级管理,学生为了获取抽取盲盒的机会,一个个干劲十足,课堂表现积极主动,作业完成质量显著提高,尤其在小组合作竞争“团队协作”盲盒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为团队荣誉而拼搏。如今,盲盒已然为班级管理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让我们的班级充满活力与惊喜。(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

责任编辑"何欣容

猜你喜欢
盲盒奥特曼友谊
以城为“媒”话友谊
金桥(2022年8期)2022-08-24 01:33:34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14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4
奥特曼大揭秘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中国(俄文)(2019年12期)2019-12-31 03:06:04
“盲盒”,盲在何处?
玩具世界(2019年5期)2019-11-25 07:40:06
友谊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6
真假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