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乌拉圭的大选年。据乌拉圭选举法院2024年11月24日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主要反对党联盟广泛阵线(在政治光谱中被认为属于中左至左翼)候选人亚曼·奥尔西在当天举行的乌拉圭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同时,广泛阵线在参议院30个议席中获得16个席位,在众议院99个席位中获得48个席位,而执政的民族党(白党)获得29席,红党获得17席。根据安排,奥尔西将于2025年3月1日就职,任期5年。
乌拉圭是南美洲面积最小的国家,其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畜牧业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很长时间里保持了经济繁荣、福利优厚、社会安宁的局面,加之金融、商贸等高端服务业发达,因此享有“南美瑞士”的美誉。
近年来,乌拉圭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欲将自己打造成南美大市场的“十字路口”和世界与南美连通的“门户”。作为即将代表中左翼政党上台执政的奥尔西,其执政方针受到广泛关注。
中左翼重新执政
2005年至2020年,塔瓦雷·巴斯克斯和佩佩·穆希卡两位左翼总统连续执政15年后,民族党总统拉卡列·波乌的右翼政府短暂上台。时隔5年,乌拉圭中左翼政党重新掌权,巩固了乌拉圭作为拉丁美洲左翼“后备力量”的地位。此次选举结果被认为是乌拉圭公民对近两年右翼政府执政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不公平现象增多的“惩罚性投票”。
在2019年败选后,广泛阵线内部重新确认了以“促进各阶层公平”为核心的执政思路,既稳固了原有的选民基本盘,也赢得了部分右翼选民的支持。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在推进2025—2030年执政计划时,将延续此前广泛阵线15年的执政经验,促进内部团结,注重各阶层的公平发展,同时尊重多元的意识形态。
在众议院未取得过半数席位的情况下,新政府将通过合作与沟通,力促与反对党共同推进执政议程。奥尔西在上任前已释放合作的积极信号,而民族党和红党的候选人也呼吁新一届政府加强内部团结协作,共同将乌拉圭作为南美民主模范国家的地位稳定下来,树立起发展与稳定的新风向标。在外交政策上,广泛阵线坚持认为,当下是推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团结的关键时刻,区域一体化尤为重要。
执政重点
凶杀率的持续攀升是乌拉圭近年来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安全问题。目前,乌拉圭每10万人中有11人在凶杀案件中遇害,这一数字是其邻国阿根廷和智利的两倍多。对此,当选总统奥尔西将“安全”提升到“人权”的高度,并承诺建立一个全面的综合犯罪打击系统。他提出一系列重点措施,包括在边境设立统一的安全协调中心、增加摄像头数量、增加视频监控数量和人脸识别系统、设立刑事调查特别工作组等。
奥尔西计划在任期内新增2000名警察,并改善警察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包括提供住房和医疗保障。此外,奥尔西计划引入大学生参与警局服务,强化反腐机构作用,规范政党匿名捐款,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性。
经济发展方面,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将聚焦于促进包容性增长和提高社会福祉。奥尔西计划调整税收体系以适应全球新的税收环境,鼓励跨国公司在乌拉圭增加税款缴纳,从而提高国家收入。同时,新政府计划恢复集体谈判机制,提高月收入低于2.5万比索的低收入工人的工资,以增强他们的购买力。此外,新政府将采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简化繁琐手续,降低运营成本,并为旅游业的中小企业设立专项支持基金;将与私营部门合作,推动农业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并建设专注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科技园区。
不难看出,奥尔西和他领导的政党所倡导的现代左翼理念旨在维持社会福祉的同时,也强调经济活力与创新。
对外政策
奥尔西的外交政策强调区域合作与多边主义,反对激进的外交立场,倡导温和且开放的对话,致力于维护乌拉圭传统的多党合作和民主价值观。
在区域关系方面,奥尔西表示乌拉圭与阿根廷的双边关系将达到历史最佳,这为蒙得维的亚港口的疏浚工程及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的灵活性改革提供了可能。
在对华关系方面,奥尔西特别强调保持与中国的良好经济关系。鉴于中国是乌拉圭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市场,他支持通过南方共同市场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以进一步巩固中乌经贸合作。
此外,中乌之间仍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自2016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发展迅速,中国逐渐成为乌拉圭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乌牛肉、大豆、羊毛的最大进口国。在双边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2023年中乌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乌拉圭积极将本国“2005—2030年能源发展计划”对接中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自身国内能源行业可持续化发展。据了解,由中国中设集团总承包的乌拉圭500千伏输变电环网闭合项目正在建设中,该项目建成后将助力乌拉圭打造“韧性更强”的全国输电网络,推动清洁电能成为“可分配、可输送的能源”。
(摘编自《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