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

2025-02-05 00:00:00姚申
党课参考 2025年1期
关键词:崇德服务员草案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几年以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制定一部新宪法确认已经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巩固革命的胜利成果,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之一,向全国公布。

毛泽东亲自挂帅宪法起草工作

1953年12月24日下午,一辆专列缓缓地驶进了北京前门火车站。随后,毛泽东的警卫陈长江等80多人将书籍、文件、衣物、床上用品等搬上了列车。

列车服务员在看到车上堆放的行李时很吃惊:占据一节车厢绝大部分位置、高高堆起的书籍,一件打补丁的旧睡衣,两块灰色的旧毛毯,一把没有多少毛的牙刷……

如此爱看书、如此俭朴的领导究竟是谁呢?列车服务员充满了疑问。

原来在20多天前,列车服务员就被告知将要执行一项重要且光荣的任务,必须完成好。后来,细心的列车服务员发现检查列车准备工作的竟是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便猜想这位领导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第二天,列车服务员终于见到了这位“神秘”的领导——毛泽东。原来,毛泽东即将离开北京,前往浙江杭州,带着宪法起草小组的成员做一项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基的大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实,早在一年前,全国政协常委会就通过了周恩来关于起草宪法的决议报告。毛泽东亲自挂帅,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任,主持宪法起草工作,但由于期间部分省市受灾,国家忙于救灾,以及毛泽东因工作繁忙数次病倒,宪法起草工作就被推迟了。毛泽东这次离京就是要“摆脱”北京的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搞好宪法起草工作。

专列向南奔驰着。12月28日凌晨,专列抵达目的地杭州。毛泽东和随行人员下了列车,在浙江省委领导同志的陪同下乘车前往杭州北山街84号。

杭州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是毛泽东一行人的办公地点。30号楼由主楼(两层小楼)和平房两部分组成。宪法起草小组在主楼办公,毛泽东在平房办公,平房里有一间会议室。

不到40天出草案初稿

为了起草宪法,毛泽东和起草小组成员广泛阅读和研究世界各类宪法,宪法起草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从1954年1月9日开始,到2月17日,草案初稿出来了,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半个来月,但也只用了不到40天的时间。其间,由董必武、彭真、张际春、李维汉等人组成的宪法研究小组也来到了杭州。起草小组还聘请了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叶圣陶、吕叔湘为语文顾问。在毛泽东主持下,起草小组通读通改,2月24日完成“二读稿”,26日完成“三读稿”。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田家英在其中承担了很多具体工作,经常彻夜不眠。

毛泽东这次到杭州,一住就是两个多月。3月初,经毛泽东审定和修改的《宪法草案初稿说明》专门就宪法草案在文字上的特点作了说明:“宪法是必须在全国人民中间普遍宣传和普遍遵守的,因此,条文固然要尽量简单,文字尤其要尽量通俗。从这个观点出发,宪法草案的文字完全用白话写成,凡是可以避免的难懂的字眼,一律加以避免。”

3月9日,宪法起草小组拿出“四读稿”。至此,宪法起草小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宪法草案,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稿本。3月17日,毛泽东一行回到北京,立即着手召集宪法起草委员会会议,讨论宪法草案。经过80多天的广泛讨论和反复修改,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民公开讨论的条件已经成熟。

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讨论

当时,中央从中国人民大学及其他单位抽调一部分法律领域专业人士临时到宪法起草委员会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员的许崇德有幸入选。许崇德后来回忆说:“当时我还是个小青年,才20多岁,我是作为人民大学的教员参加这项工作的,那时是田家英同志在高校点兵找去帮忙的。”从小身经战乱、吃尽国穷民弱苦头的许崇德,深知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大法的重要性。虽然他只是从事辅助性工作,但仍十分专注认真。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材料,并提供相关资料。许崇德经历了宪法起草的全过程。

据悉,当年全国政协、各地方、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武装部队等组织了各方面人士8000多人参加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5900多条。

6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展开讨论宪法草案的社论。一场全民大讨论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在此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他们衷心拥护,又提出110多万条修改或补充意见。讨论中提出的意见,都由各地党政领导部门及时上报中央。许崇德回忆说:“1954年是特大洪灾。所以交通中断了,大水都冲掉了公路、铁路,当时的讨论意见是用飞机运送到北京来的,那真是感动人。”

8月4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给中央一个电报,说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有代表提出,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毛泽东最高荣誉勋章。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接到这份电报,立即送毛泽东。8月6日,毛泽东在这份电报上批示不要通过。在全民讨论中,还有人提议把这部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也被毛泽东拒绝了。

经过全国性大讨论后,宪法草案又作了一些重要修改。1954年9月15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在当天的会议上,刘少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托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其在1954年颁布,史称“五四宪法”。

(摘编自《党史纵览》)

猜你喜欢
崇德服务员草案
昆明崇德水泥有限公司
Formation of L10-FeNi hard magnetic material from FeNi-based amorphous alloys
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
中华诗词(2020年8期)2020-02-06 09:27:20
杨丽娟 从服务员开始的逆袭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1:42
具有备用服务员和不耐烦顾客的排队模型及其仿真
顾客和服务员
有毒!海底捞服务员
崇德向善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06
慈善法草案的十天与十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8期)2016-05-17 04:11:28
《网络安全法(草案)》的宏观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