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列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领域的新要求,将进一步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坚实的先锋队伍。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上聚力用劲,绘好先锋队伍“坐标系”,不断推进党员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红色动能。
锚定党员发展“中心点”
发展党员工作绝非小事,只有慎之又慎、细之又细、严之又严,以标准不降、程序不减、政审不松为原则,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才能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壮大党的力量。一方面,坚持优进绌退,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守门员”。深入实施发展党员“培源提质”工程,建立健全部门联审、近亲属入党备案、发展党员负面清单等制度,把牢“政治关、责任关、入口关”。针对一些党员出现的思想退化、作用弱化、宗旨观念淡化、不履行党员义务等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置,积极探索不合格党员“出口”机制。另一方面,对发展过程进行全程管控,提高“含金量”。推动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纪实、溯源管理,既重数量又重质量。在储备阶段,建立发展党员信息库,实行“一对一”联系帮带;在培养考察阶段,抓好政治体检前置、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新发展党员入党宣誓等环节,全链条“考准考实”政治素质;在归档阶段,深化党员档案“安家工程”,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记”,杜绝材料丢失、造假、替换等问题发生。
立稳教育管理“坐标轴”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就是要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一是抓实集中教育增干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把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二是抓好基本培训强党性。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以推出“微党课”视频、打造先进典型宣传专栏的方式,为党员系牢“思想卡扣”。依托镇级党校阵地,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创新“党员中心户”“电商强村”等特色培训课程,利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狼山地区阻击战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启沉浸式“红色之旅”,打通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三是落实基本制度重规范。创新开展“5+N”主题党日活动,推行“月提示”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使党员真正学规范、懂标准、明职责。进一步完善重点对象关怀、重要节日关怀等制度,定期举办“政治生日”、流动党员座谈会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组织归属感、身份认同感。四是夯实基本任务立规矩。坚持严明纪律要求,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把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引导和推动党员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助推作用发挥“正增长”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积极引导党员走在前、作表率,把其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本职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一是在职党员“一呼百应”。健全临时党组织组建运行、资源调配、平急转换、实战演练等机制,借助网格化管理优势、数字化优势,推动党组织实现线上“一键动员”、党员在线“一键响应”。持续开展“先锋铜行365党员服务在身边”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一线“打头阵”“挑大梁”。二是骨干党员“亮剑发声”。强化对党员中心户的激励关爱、素能培训,以“一户联十户”的方式发挥其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作用;组建先锋车队、先锋骑手服务队,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当好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常态化开展党员依规依法上网用网专题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在网上正确发声、敢于斗争,以“正能量”引领“大流量”。三是流动党员“归家有为”。开展流动党员核查纳管工作,及时发现“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就近将其纳入相应党组织管理,保证双向管理“不断线”。依托“吾铜家园”服务阵地和区级流动党员驻外综合党委,实施活动“铜”办、工作“铜”议、困难“铜”帮、发展“铜”力行动,重点帮扶困难家庭、扶助留守儿童、照顾孤寡老人,让党员流动“不流失”,让党员有“家”更有“为”。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摘编自《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