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绿肥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2025-01-28 00:00:00崔月贞任绪明郝菁陈浩王吕薛艳邢丽红陈乔吴玉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2期
关键词:耕地质量种植模式种质资源

摘要" 绿肥在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陕西汉中地区绿肥产业发展现状,当前绿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产业发展策略。该地2023年绿肥种植面积在11.06 hm2,种植品种以紫云英和毛叶苕子为主,可选择的绿肥品种较单一;以冬绿肥为主,冬绿肥的种植模式主要有稻田绿肥、果园绿肥和茶园绿肥;该地绿肥种子繁育生产基地规模较小,种子供应主要依靠外调,价格呈上涨趋势;绿肥种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同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目前,该地绿肥产业发展暂面临优异绿肥种质资源匮乏、绿肥种植积极性不高、绿肥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发育不够成熟、绿肥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待完善、保障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等挑战。基于此,提出种质资源强化与种业保障提升、多元激励强化与种植动力激发、种植技术体系创新推动与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支持体系建设等策略,为推动该地绿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肥;耕地质量;种质资源;种植模式;绿肥技术体系;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S142"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5)02-0140-05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2.026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ertilizer industry in Hanzhong

CUI Yuezhen1" " REN Xuming2" " HAO Jing3" " CHEN Hao1" " WANG Lyu1" " XUE Yan1" " XING Lihong1

CHEN Qiao2" " WU Yuhong1

(1Hanzh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Training Center, Hanzhong 723000, China;

2Ha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zhong 723000, China;

3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241003, China)

Abstract" Green fertilize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soil qualit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ultivated land. This paper employs field investigations, literature reviews, and data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reen fertilizer industry in the Hanzhong region of Shaanxi Province, identify key challenges, and propose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In 2023, the planting area for green fertilizers in this region reached 11.06 hm2, primarily utilizing varieties such as Astragalus sinicus and Vicia villosa. The diversity of available varieties remains limited. Winter green manure is predominantly planted in rice fields, orchards, and tea gardens. However, the local green fertilizer seed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base is relatively small, leading to a heavy reliance on external seed supply, which has seen prices steadily increase. Green fertilizer cultivation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improving soil structure and nutrient content, thereby enhancing crop yields and quality, increasing grain production, and boosting farmers’ income. Additionally, it re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mitigat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us offering substanti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Despite these advantages, the green fertilizer industry in this region still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 including a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germplasm resources, low enthusiasm for green fertilizer planting, an incomplete technology system, immature industrial chain development, and incomplete support system for green fertilizer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nsufficient guarantee and incentive effect. Based on this, the strategies were recommended such as strengthening germplasm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ed industry support; enhancing diverse incentives to stimulate planting motivatio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planting technology system and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creating the industrial support system.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ertilizer industry in this area.

Keywords" green manur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ermplasm resources; planting pattern; green fertilizer technology system; industrial chain

绿肥是一种纯天然有机肥源,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1-2];豆科绿肥还具有固氮吸碳和节能减耗的功效[3-4]。大力发展绿肥产业,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绿色兴农和质量兴农的重要举措[5]。

目前对于绿肥产业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绿肥资源方面,通过调查与评估,明确了我国绿肥生产制度的区域划分,以及绿肥发展面积潜力和有效时空潜力[6]。利用引种、驯化和杂交等手段,培育出了适应性强、产量高且品质优的绿肥品种,提高了其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增强了其抗逆性和适应性[7]。同时,深入探讨了绿肥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有效性[8]。通过长期定位观测和数据分析,发现绿肥种植有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9]。

20世纪70年代以来,陕西省绿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对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10]。随着化肥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各类化学肥料的普遍应用,绿肥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除陕南稻区种植部分光叶苕子外,关中、陕北等地区绿肥种植很少[11]。目前,汉中地区绿肥推广种植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部分农户既缺乏绿肥种植利用的意识,也缺少绿肥生产利用的技术。发展绿肥产业,提高绿肥综合利用率,对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数据汇总分析等方法,对汉中11个县(区)的绿肥利用现状和种植模式等进行分析,指出当前该地绿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产业发展策略,为汉中地区绿肥产业发展的进一步研究和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1 汉中绿肥产业发展现状

1.1 绿肥种植情况

经实地走访调研统计,2023年汉中绿肥种植面积11.06 hm2(表1)。其中,城固县、勉县和南郑区绿肥种植面积较大,分别为3.10、2.88和2.50 hm2,占全市绿肥种植面积的28.0%、26.0%和22.6%。各县区绿肥种植品种以紫云英和毛叶苕子为主,箭筈豌豆、二月兰、白三叶、黑麦草、鼠茅草和冬油菜等绿肥品种有少量种植。该地绿肥适宜播种期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毛叶苕子、紫云英两种豆科绿肥的适应性更强,盛花期翻压还田后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培肥地力效果显著。

研究区平川地区绿肥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山区种植面积较小,部分地区甚至未采用绿肥轮作种植制度。通过走访调查,该地区种植绿肥的习惯性、传统性和地域性很强,各县(区)种植户之间差异较大,冬种绿肥的农户基本连年坚持种植,而大部分县(区)则长期不种或种植面积较小。从整体来看,汉中地区绿肥推广种植面积较小,可选择的绿肥品种较单一。

1.2 绿肥种植利用模式

通过实地走访研究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发现,受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的影响,该地绿肥种植以冬绿肥为主,夏天种植绿肥很少。冬绿肥的种植模式主要有稻田绿肥、果园绿肥(猕猴桃园和柑橘园)和茶园绿肥。

1.2.1 稻田绿肥利用模式 近年来,该地提出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规划,绿肥种植既可以提高稻田冬闲利用率,又可以显著提高稻田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表2)。目前,该地稻田绿肥轮作模式为冬季绿肥—水稻,绿肥品种以紫云英为主,蚕豆和油菜两种兼作绿肥品种为辅。稻田绿肥种植以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农户种植较少。

1.2.2 果园绿肥利用模式 果园绿肥种植方式为第一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行间种植毛叶苕子为主,次年6月上旬自然倒苗后覆盖地表。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单位示范引领,猕猴桃园以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经营较多,随着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的深入,绿肥种植在猕猴桃园土壤改良中的效果逐渐凸显(表3),绿肥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柑橘园多以散户种植为主。

1.3 绿肥种子市场供给情况

通过深入当地农资市场调研,目前汉台区、南郑区和勉县等县(区)的企业或合作社建有紫云英种子繁育生产基地,面积约0.5 hm2,种子产量约200 t。整体上,该地绿肥种子供应主要依靠外调,以网购为主,各经销站点备种量小,主要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货。随着绿肥产业的发展,绿肥种子价格呈上涨趋势,通过调研获得研究区绿肥种子价格,一般多年生黑麦草22元/kg、白三叶(包衣)20元/kg、毛叶苕子22元/kg、箭筈豌豆16元/kg及紫云英30元/kg。

1.4 绿肥产业发展情况

1.4.1 发展举措 (1)拓展绿肥种植规模。研究区平川区借助优势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山区依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种植耐旱、耐瘠薄的绿肥品种,逐步扩大山区绿肥种植覆盖范围,提高土地利用率。针对不同土壤类型与气候条件筛选并引进了适宜的绿肥新品种,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2)促进绿肥产业融合。与优质稻米产业结合,通过推广种植紫云英等绿肥并合理翻压还田,提升稻米品质和产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与果园产业融合,通过推广果园绿肥套种技术,抑制果园杂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果品质,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构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1.4.2 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绿肥种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孔隙度和透气性,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养分流失;同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2)经济效益。种植绿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大,增产效果明显(表4),冬种紫云英和毛叶苕子的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明显增加,产量较冬闲分别增加8.13%~10.97%和7.14%~12.04%。另外,绿肥种植降低了化肥施用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2 汉中绿肥产业发展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

2.1 优异绿肥种质资源

绿肥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挖掘较滞后,优异、特异绿肥新品种缺乏;此外,绿肥种子市场有待进一步健全,市场价格波动大,种子供应不足、质量难以保证。据调查,该地超50%的紫云英种子销售集中在4~5家企业,现有拥有绿肥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30%,这既不利于保证绿肥种子质量,也不利于绿肥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绿肥种植积极性

绿肥种植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太显著,导致农户种植绿肥的积极性偏低,进而导致其种植面积恢复进程较为缓慢,绿肥生产规模明显不足,这使得其优势可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绿肥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这反过来又会对绿肥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产业的扩容形成阻碍,不利于整个绿肥产业的良性发展。

2.3 绿肥种植技术体系和产业链

绿肥轻简化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绿肥产品市场的发展步伐有待加快,品牌效应尚未显现,是制约绿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以“绿肥+”大米、“绿肥+”柑橘等为代表的绿肥产品市场处于培育初期阶段。消费者对这类绿肥产品的认知度相对不高,尚未成功塑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此外,“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致使产品价值的实现渠道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肥产业的发展。

2.4 绿肥产业发展支持体系

该地统一的绿肥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仅体现在生产环节的种植补贴上,暂未形成统筹种子、种植、加工、生产机械及产品销售等环节的政策支持体系。现有的部分绿肥种植扶持手段可能未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真实需求,导致出现“发种不播、播种不管”现象,政策保障和激励效果不明显。

3 推进绿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种质资源强化与种业保障提升

种质资源作为绿肥产业的基础,需充分考虑区域适应性和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等,积极创新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和广适的绿肥新品种,如旱作区着重繁育耐寒耐旱的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和二月兰等品种,稻区重点繁育耐涝耐渍的紫云英、油菜等品种。此外,建设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是关键举措,整合各方资源选择优越位置规划建设,将其精细划分为育种区、试验田区和种子储存区。其中,育种区配备专业团队和先进设备,融合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经验加速新品种培育,试验田区用于大规模田间试验以检验品种各项关键指标,种子储存区构建智能化系统和高标准仓储设施以确保种子品质。同时不断增强种质资源的创新、扩繁、仓储和市场配给能力,完善种子采购机制,以满足产业用种需求。

3.2" 多元激励强化与种植动力激发

全方位提升绿肥种植积极性。一方面,强化技术创新与示范引领,大力研发绿肥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打造示范样板区,同时加强绿肥效益宣传,组织农民实地观摩,对比绿肥种植前后的土壤、作物差异,使其真切了解绿肥种植优势。另一方面,落实精准补偿机制,在已有补贴模式上丰富形式,如增设农资补贴,为农户排忧解难。再者,借助电商直播、农超对接拓宽销售路径,解决产品滞销困境。此外,引导农户联合成立合作社,共享技术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切实提升收益,全方位激发农户种植绿肥的积极性。

3.3 种植技术体系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

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肥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动力。一方面,大力研发绿肥作物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加快稻秸—绿肥轻简利用及高效节肥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开展绿肥—主作物轻简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研究,保障作物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不断探索种植技术创新以提升绿肥品质。推广微生物菌肥与绿肥配合施用技术,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根据绿肥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肥;探索间作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绿肥品质。此外,注重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设立多个绿肥种植示范地,打造“绿肥示范样板”综合性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引领绿肥生产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推动绿肥产业融合发展需多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开展绿肥相关产品的绿色、有机认证以提升产品价值,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肥+优质农产品”品牌,凸显绿肥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关键作用,借助品牌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绿肥+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利用绿肥种植基地的生态景观和农业资源开展农业旅游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产业化发展是关键路径,成立绿肥产业协会,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统一标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协作;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将绿肥加工成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打造集种植、加工、科研和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园区,开展各类试验示范和研发工作,建设现代化加工生产线,开发生态景观旅游项目,推动产业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3.4 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

探索精准补偿等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依据农户异质性特征确立差异补偿方式,并对资金的运用结构加以调整。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行一体化现金补偿奖励方式,为每单位面积绿肥补偿特定的金额。对于种植散户,采取“种子+专业农机具服务+现金”的补偿途径,即由政府提供绿肥种子以及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并且对农户的田间管理提供一定的现金补偿。对于规模化经营农户,精心设计并落实绿肥终端产品补贴政策,对达到质量标准的绿肥产品给予一定额度的生产补贴或价格补贴。此外,积极创建绿肥作物保险制度,增强保险的支撑和保障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绿肥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和信贷优惠,解决资金问题,全方位保障绿肥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汉中地区绿肥产业发展现状,当前绿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种质资源强化与种业保障提升、多元激励强化与种植动力激发、种植技术体系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等策略,为推动该地绿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单英杰,季卫英.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浙江省绿肥发展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2019,35(4):59-60.

[2] 曾莎,张炼,张玉平. 绿肥生产应用现状及绿肥还田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7(9):132-134.

[3] 姜孟山. 含山县推广 “水稻-绿肥” 种植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33-34,71.

[4] 杨叶华,张松,王帅,等. 中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及替代氮肥潜力评估[J]. 草业学报,2020,29(6):39-55.

[5] 姜占平,吴晓. 关于罗山县绿肥产业发展的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2021(4):26-27.

[6] 曹卫东,高嵩涓. 到2025年中国绿肥发展策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2):1-9

[7] 高汝霞,倪艳云,宋桂香,等. 传统种植模式与水稻—绿肥轮作模式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20(11):42-43.

[8] 陈利云,汪之波,呼丽萍. 6种豆科绿肥植物与苹果树套种对果园土壤碳氮特征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1,29(4):671-676.

[9] 单燕. 陕西农田土壤肥力现状与旱地土壤培肥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0] 牛玉德,王国良,李金峰,等. 绿肥类型和翻压还田量对汉中烟叶产量·产值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03-106.

[11] 闫鹏,强国柱,邓邦华,等.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农作物种业调研思考[J]. 中国种业,2021(9):34-36.

(责任编辑:何" 艳)

猜你喜欢
耕地质量种植模式种质资源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的研究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
冀北山地果树下食用菌种植模式研究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两稻一肥”种植模式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
连云港市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及应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