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国+尹建国++王蓉+倪丹++张来振
摘 要:通过监测土壤肥力多年的变化趋势,了解施肥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耕地质量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耕地质量;变化趋势;施肥技术;应对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52
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获取粮食及其它农产品不可替代且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耕地质量监测是及时了解和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 耕地质量变化趋势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是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的标志,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pH值等指标来表征土壤肥力质量状况。
1.1 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最重要的肥力指标之一,土壤的耕作性、保肥性、供肥性等的优劣都与有机质含量高低密切相关,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培肥的关键技术。连云港市耕地的有机质含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尚不能满足高标准农业生产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强化相应的耕地保养措施,加大秸秆还田和商品有机肥补贴力度,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量,进一步提升土壤有机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2 碱解氮
土壤碱解氮包括矿质态氮和有机态氮中比较易于分解的部分,与作物生长关系密切,测定土壤中碱解氮的变化动态,能及时了解土壤肥力,在实际推荐施肥中,作用更大。
1.3 有效磷
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是指能为当季作物吸收的磷量。2015年连云港市耕层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偏高,因此在以后农业生产中要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小麦栽培上可适量施用磷肥,而在水稻生产上尽量少施,节约资源,减少施肥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4 速效钾
2006—2015年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呈平稳略增的趋势。2015年棕壤速效钾含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94.3 mg/kg;潮土速效钾含量与全市平均水平相当,为137.8 mg/kg;砂姜黑土和盐土速效钾含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49.0 mg/kg、168.8 mg/kg。近几年土壤速效钾含量不降反升,与连云港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及配方施肥等技术有关。
1.5 缓效钾
缓效钾是速效钾的后备资源。2015年连云港市耕层土壤缓效钾平均含量584.2mg/kg,比2006年的571.2mg/kg增加了13.0mg/kg,增幅很小。2015年棕壤、潮土的缓效钾含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365.6mg/kg、535.2mg/kg;砂姜黑土的缓效钾含量与连云港市平均水平相当,为567.4mg/kg;盐土的缓效钾含量最高,为871.1mg/kg。
1.6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含量介于0.0002%~0.02%之间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连云港市土壤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这与其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高有关;仅有有效硼含量全部低于临界值(0.5mg/kg),说明全市土壤普遍缺硼;没有监测点有效锌低于临界值(0.5mg/kg),说明土壤不太缺锌。
1.7 pH值
酸碱度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对土壤养分供应性能和有效性有重要影响。2015年连云港市土壤pH平均值为6.89,与2006年相比降低明显,耕地土壤有酸化趋势。土壤酸化趋势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2 施肥情况与特点
2.1 施肥情况
通过调查,2015年连云港市小麦施纯N量平均为20kg/667m2,施P2O5量平均为4.5kg/667m2,施K2O量平均为6.8kg/667m2,小麦产量为389kg/667m2;水稻施纯N量平均为20.5kg/667m2,施P2O5量平均为4.4kg/667m2,施K2O量平均为6.52kg/667m2,水稻产量为637kg/667m2;玉米施纯N量平均为21kg/667m2,施P2O5量平均为5.6kg/667m2,施K2O量平均为6.5kg/667m2,玉米产量为434kg/667m2。从N施用量看,小麦、水稻和玉米均有盈余,小麦盈余2.0kg/667m2,水稻盈余3.2kg/667m2,玉米盈余2.4kg/667m2,应注意减少氮肥用量;从P2O5施用量看,小麦、水稻和玉米施磷量均比较合理,已有部分农田出现少量过剩,可以在经常施用复合肥或二铵的农田上适当减少磷肥的施用量;从K2O施用量看,小麦、水稻和玉米施钾量均严重亏缺,小麦钾素亏缺5.3kg/667m2,水稻钾素亏缺7kg/667m2,玉米钾素亏缺6.4kg/667m2,应增加钾肥施用量,特别是酸性土壤可继续增施钾肥6.3kg/667m2。从2015年度施肥统计数据看,氮肥和磷肥施用量与2006年度变化不大,钾肥施用量有所增加。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大田作物有机肥施用量很少,秸秆还田没有很好改观。
2.2 氮、磷、钾养分用量比例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施肥结构小麦为1:0.25:0.35,水稻为1:0.23:0.38。这与合理的3要素投放比例1:0.26:0.6~0.7仍有一定距离,还需要不断增加钾的投放比例,重点要在酸性土壤上大力提倡增施钾肥,使之更适合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沿海的盐碱性土壤上,适当增施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
2.3 施肥中存在问题
有机无机肥料配比不合理,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化肥中氮磷钾比例不平衡;不重视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施用;肥料利用率低,不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3 基本结论
3.1 土壤养分变化趋势
从监测结果来看,与2006年相比,连云港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上升更是明显,这与持续大量施用磷混肥有很大关系;土壤pH值有所下降,一般农田土壤有酸化趋势,而大棚设施栽培土壤有盐碱化趋势,这与大棚土壤大量施用肥料而逐渐富集有关。
3.2 肥料投入水平、施肥结构不够合理
从连云港市肥料投入情况看,虽然我市近年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连云港市肥料投入水平、施肥结构与比例还不尽合理,有机肥投入量较少,钾肥投入量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离平衡配套施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4 对策建议
争取土地出让金中的部分资金用于耕地质量监测,实现耕地质量保护“四个能力”的较大提高,即:尽快提高耕地质量预警预报能力;稳步提高基本农田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全面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科技服务能力。
4.1 充分利用监测成果,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步伐
全面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综合治理、高效监管”的方针,强化耕地净化与地力培肥工作,改变由于粗放耕作、掠夺性开发、水土流失、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造成的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有机质含量减少、盐渍化、耕地污染、保水肥能力下降等诸多现象,提高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缓冲性能;全面实施“增、提、改、防”等综合措施,重点推广平衡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先进保养技术,用地养地相结合,提高耕地肥力水平;制定有机肥积造施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精制有机肥推广、城肥下乡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对污染性土壤进行修复、对障碍性土壤进行改良、对脊薄土壤进行培肥;分析掌握耕地土壤基础地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土壤培肥和地力建设对策措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土壤退化与防治、污染耕地修复与防治、新型肥料研发与施肥技术推广、扩大耕地质量监测成果应用范围,使监测成果在耕地质量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防止和减少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及生活垃圾、污水等对农田的污染。
4.2 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充分利用监测成果,加强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指导,加大配方肥料的推广力度,扩大配方肥料的覆盖面,不断调整肥料中氮、磷、钾的投放水平,逐渐改善3要素的投放比例,使之趋于更合理。根据连云港市土壤条件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在小麦栽培上适量使用磷肥,在水稻生产上减少施用量,减少施肥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按照小麦、水稻和玉米3种作物合理的3要素投放比例1:0.3:0.6~0.7的要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合理施氮量为17.3~20kg/667m2,合理施磷量为5.3~6kg/667m2,合理施钾量为8.6~15kg/667m2。因此,根据本地目前的施肥结构,必须重点降低氮的施用量,适量减少磷的施用量,增施化学钾肥。将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作为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努力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改善有机无机肥的施用比例,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产出能力。进一步采取措施禁止秸秆焚烧,要求以小麦和水稻等大田作物每亩秸秆还田量应不低于200kg为目标,建议政府出台有关秸秆还田鼓励政策,对完成秸秆还田指标的给予物质奖励,对焚烧秸秆的给予经济处罚,并且督促农机部门研制推广秸秆快速还田机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大量秸秆回归农田。
4.3 启动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目前江苏省已印发《到2020年江苏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连云港市从2015年启动实施该方案,重点抓好精准施肥、调优化肥使用结构和改进施肥方式,确保以后化肥使用量稳中有降,施肥结构进一步改善,肥料利用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连云港市耕地质量保护站,连云港市2015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R].江苏省2015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2016.
[2]胡诚.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低产黄泥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3).
[3]郭军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1):145-14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