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结合安徽宿州萧县一家庭农场生产种植经验,总结分析了羊肚菌生长的适宜环境、设施条件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该菌栽植宜选择空气质量好,地势平缓、排灌方便的地块,土壤要求为土质松软,弱碱性、透气性较好的砂壤土;栽培设施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配备滴灌带和雾化装置。其设施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菇型、颜色好,种性稳定,肉质肥厚,产量较高的优良品种;进行土壤翻耕、消毒,制作外源营养料包等播种前准备工作;精细播种,覆盖黑色地膜;做好浇灌盖膜,温光调控,放营养包和催菇等播后管理工作;出菇期结合各时期要求进行管理;综合应用农业手段、物理方法、生物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有效防治菌菇生长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和病虫为害;按照“采大留小”原则适时采收,采后及时储藏或运输。本文为羊肚菌设施栽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肚菌;设施栽培;温光调控;出菇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6.9"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5)02-0036-04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2.007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orchella in bed-type facilities
LI Ting
(Xiaoxian Dulou Tow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Center, Xiaoxian 2352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and planting experience of a family farm in Xiaoxian, Suzhou, Anhui Province was combined, and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 facility conditions, and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growth of Morchella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cultivation of this fungus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land with good air quality, flat terrain, and convenient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The soil should be loose, weakly alkaline, and well-permeable sandy loam; the cultivation facilities mainly consist of solar greenhouses, equipped with drip irrigation belts and atomization devices. The key points of faci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e selecting excellent varieties with mushroom shape, color, stable seed quality, thick meat texture, and high-yield; carry out soil plowing, disinfection, and prepare external nutrient packages before sowing; fine sowing, cover with black plastic film; do a good job in post-sowing management such as watering and mulching, temperature and light regulation, nutrient package placement, and mushroom urging; manage the mushroom production peri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ach period; 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agricultural methods, physical methods, biotechnology, and chemical technique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nd pest infestations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 mushroom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icking large and keeping small”, harvest in a timely manner, and store or transport in a timely manner after harvest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cultivation industry of Morchella.
Keywords" Morchella; facility cultivation; temperature and light control; mushroom production management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高价值的食药兼用型真菌,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呈凹陷、褶皱不规则形状,与羊肚相似,故被称为羊肚菌[1]。唐斯琦[2]、田金凤等[3]对羊肚菌的品质进行研究,认为其肉质酥嫩、味道鲜美,富含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叶酸等营养成分;其还含有硒元素和抗病毒、细菌成分,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任丹等[4]研究认为,羊肚菌具备较高的药用价值,对治疗肺部疾病、痰多、气短和消化不良等有良好的功效,其还具有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和抗辐射等作用。关明[5]研究指出,常见的羊肚菌包括梯棱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和黑脉羊肚菌等。现阶段,关于该菌的开发利用相关研究较多,而关于其设施栽培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结合安徽宿州萧县一家庭农场生产种植经验,总结分析了羊肚菌适宜的生长环境、设施条件以及良种选择、播前准备、精细播种、播后及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贮存等各个环节的栽培技术要点,为皖北地区羊肚菌设施栽培提供参考。
1 环境及设施条件
以研究区家庭农场为例,生产栽培羊肚菌的场地需选择空气质量好,地势平缓,排灌水方便、水质达标,远离工厂矿区、养殖场、垃圾场和污染源的开阔地块;保持供电稳定,通风性较好。同时,场地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土壤选择土质松软,弱碱性、透气性较好的砂壤土。
栽培设施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热镀锌钢管装配结构,东、西和北三面为墙体,稳健牢固,透光率80%以上,抵抗风、雨和冰雪等极端天气的能力较强。棚室外配备无滴膜、千针遮阳网、保温(隔热)棉等覆盖材料;棚室内配套滴灌带和雾化装置。
2 良种精选
根据研究区气候条件、周围环境、栽培管理水平以及近年来的市场行情,选择黑色羊肚菌属的六妹作为栽培品种。该品种的菇型、颜色较好,种性稳定,肉质肥厚,口感上佳,产量较高,鲜品和干品的销路均较好。该品种子囊果高5~12 cm,菌盖近圆锥形,表面凹陷,呈蜂窝状,长3~8 cm,宽2~5 cm,侧脊明显,常有次生脊和下沉横脊,初长出时为灰色或灰白色,成熟时呈灰褐色至黑褐色并略带红色。菌柄白色、光滑、中空,高3~6 cm,粗2~4 cm。
3 播前准备
3.1" 土壤处理
前茬蔬菜采收后,清除棚内杂草。11月初开始整地,施用腐殖质肥或有机肥22.5~30.0 t/hm2,用旋耕机旋松土壤,深耕20~30 cm。播种前15 d,开展土壤杀菌消毒处理,地表撒施生石灰750~1 125 kg/hm2。晴天去除棚膜,晒棚3~5 d,以消除棚内土壤中的杂菌。播前3~5 d,将棚室内地面整理成宽1.0~1.2 m的畦床,留宽0.3 m的畦沟,以方便排水和行走。
3.2" 营养包制作
播种前18~23 d,制作羊肚菌外源营养料包。谢春芹等[6]研究了六妹羊肚菌在不同配料营养包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以营养包配方70%小麦+18%玉米芯+10%腐殖质土+1%石膏粉+1%石灰的菌丝长势和原基密度较好,产量较高。实际生产中,选择上述配方制作营养包,按常规方法将配料拌合均匀,装入厚度为0.04~0.06 mm、规格12 cm×24 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封口后于121~126 ℃的高温条件下灭菌2 h,随后冷却备用。
4 精细播种
播前1 d畦面浇水,以土壤手提成团,落地即散为标准。播种时,在畦面上划出宽10 cm、深4~6 cm的播种沟,两条播种沟间距20 cm。播种沟内撒适量石灰,然后将培养料拌匀撒在沟内。将菌种去袋,用手将菌种捏成玉米粒大小,此过程需确保手部清洁。菌种加适量水或0.1%~0.2%磷酸二氢钾,撒播在培养料表面,以盖住料面的50%为宜,然后在菌种上撒一薄层培养料,再覆盖2 cm厚的腐殖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覆土后再撒施一层草木灰。最后覆盖黑色地膜,以利于保湿和防草。需注意,同一棚内播种、覆土等操作须当天完成。
5 播后管理
5.1 浇灌盖膜
羊肚菌不耐旱,对湿度要求较高。在菌丝体发育时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60%~65%;菌丝分化和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需提高到80%~90%[7]。为保持土壤湿润,提高有效积温,可在畦面上铺设滴灌带,流量设定为1.8 L/h,各滴孔相隔距离为30 cm,各滴灌带之间的距离为35 cm。播种覆土后浇透水,并及时在畦面覆盖黑色地膜,膜上每间隔20 cm进行打孔,以保证透气。地膜的两边压实,使膜固定在畦面上。播种3 d后浇1次透水,以畦面明显有水溢出为标准,宜速灌速撤。
5.2 温度和光照调控
该菌为低温型真菌,适宜菌丝生长的地温在5~20 ℃,气温在13~22 ℃,还需要有充足的氧气,CO2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因此需控制CO2质量浓度在10 000 mg/L以内[8]。直射光线会迅速提高地温,导致菌丝死亡或杂菌感染,因此,接种后需避光,确保菌丝在无光条件下生长。在菌丝分化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微弱的散射光,散射光可以刺激原基形成和促进子实体生长。实际生产中,需不断观察棚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变化,以便及时调控,保证环境适宜。
5.3 放置营养包
外源营养是影响羊肚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的营养总量及营养包的平均投放量。播种后15 d,菌丝长满土层,畦面土壤变白时应立即放置营养包。
用无菌小刀在营养包一面横向划3道口,划口长度约10 cm,掀开地膜,划口朝下放在播种后的畦面上,以6包/m2的密度交错摆放,轻轻压实,使其与土壤充分接触,以便菌丝能够吸收外源营养;摆放后需将地膜拉回原状。
营养包一般放置45~60 d,其中的营养成分基本被菌丝吸收。若部分营养包内出现污染变色的现象,应及时将其清出棚室,以防止污染到畦面,影响出菇。当营养包中的营养成分被完全吸收后,需将其清出棚室,随后进行补水保湿等措施,控制畦面含水量在30%左右。
5.4 催菇
播后50 d,仔细观察羊肚菌菌丝是否大量布满营养包,或开始扭结成团形成原基,如原基仅发生在湿度较大位置且较少,需浇灌1次催菇水,以土层20 cm完全湿透为宜。不宜反复多次浇灌,以免造成大量原基和幼菇死亡,或引起后期产出的次品菇多。若遇到寒潮或低温冻害天气,则延迟催菇;若催菇期的降水量较大,应少浇水或者谨慎浇催菇水[6]。此时期昼夜温差宜控制在10 ℃左右,以白天温度9~13 ℃,夜间温度3~5 ℃,空气相对湿度80%~90%为宜[9]。
6 出菇管理
6.1 原基分化期
原基形成后,控制棚内温度12~18 ℃,土壤温度25 ℃,空气相对湿度80%~90%,此时菌柄和菌盖分化明显,8~10 d即可长高1~2 cm。
6.2 幼菇期
幼菇形成后,羊肚菌的脊部隆起变厚,同时会出现凹坑,菌盖的颜色开始加深,对外界环境逐渐产生抵抗力。此时应减少浇水,并适当加大通风量,使棚室温度不超过20 ℃,空气相对湿度在75%~80%,这一时期的管理质量决定了成菇率和菌体的商品性状。
6.3 成菇期
成菇期即出菇阶段,需尽量保持其生长环境的稳定性。出菇期保持棚室内土壤湿度63%~65%,空气相对湿度80%~95%,土壤温度不超过13 ℃,气温16~20 ℃;若气温超过20 ℃,需立即加大通风量、展开遮阳网,配合喷雾、滴灌等措施进行降温。该菌的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要求遮光率在75%左右,早晚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7 病虫害防治
该菌在栽培过程中易遭受杂菌污染和病虫为害,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生产中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综合应用农业手段、物理方法、生物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可有效防治菌菇生长过程中的病虫为害[10]。
7.1 农业手段
以预防为主,主要包括优选菌龄小于40 d的良种;保持棚内环境清洁;因地制宜选地、整地、除草、施加底肥和起畦;及时挖除污染料、清理病死菇;合理控制栽培时间;加强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管理以及适时采收等。
7.2 物理方法
常用的应对杂菌污染、病虫为害的物理方法包括喷洒石灰水、使用糖醋液或毒饵诱杀、悬挂黄板、设置杀虫灯以及放置老鼠夹和粘鼠板等。
7.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运用细菌制剂、植物制剂和抗生素等,具有绿色、无害和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实际生产中,施用苏云金杆菌可防治螨类及线虫;农用链霉素可防治细菌性病害;出菇阶段蒸煮苦楝叶的汤汁可防治多种病害;浇灌1%的茶籽饼水可控制蚯蚓等为害。
7.4 化学防治技术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羊肚菌病虫害的见效快,但易造成农药残留及污染。因此需严格按照规定选用低毒、高效且无残留的化学药剂,并严格控制用药方法、时间和剂量。在羊肚菌采收期禁止施用化学药剂,以保证其品质。
8 采收与储藏
该菌出菇后7~12 d,子实体长到10 cm左右,其肉质肥厚,菌盖脊与凹坑明显开裂,棱廓日见分明,散发出浓郁香味时,即进入成熟采收期[11]。注意雨天、下雨前后和晴天下午均不宜采收,可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上,按照“采大留小”的原则进行。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按住菌柄基部,用采收刀环切菌柄取出整只鲜菇,采收后整齐摆放在小筐中,全过程要轻采轻放轻取,防止挤压碰撞,保持菇体完整无损坏,避免影响品质。切忌连根拔起,也不可伤及四周的菌丝和小菇,以保证原基能够继续生长,实现持续出菇[12]。由于羊肚菌的成熟时间不一致,可分批持续采收30 d左右。
采收后的羊肚菌鲜品可立即进入市场销售,也可干制处理。在晴朗的天气晾晒鲜菌,2~3 d即可晒干;也可利用烘干设备进行干制处理。将烘干后的羊肚菌密封保存,便于储藏和运输,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收益。
综上,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高价值的食药兼用型真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同一品种的羊肚菌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也有所不同,在其栽培生产过程中,需根据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采取适宜的科学管理措施,以获得较高产量。本文根据安徽宿州萧县杜楼镇设施内畦床式栽培羊肚菌的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构建适宜环境和设施条件;精选优良品种;做好土壤消毒等播前准备工作;精细播种;加强播后及出菇期管理,根据其不同时期需求调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及时采取农业手段、物理方法等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采收、科学储藏等,为羊肚菌设施栽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程辉,郭俊东.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推广探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8):283,204.
[2] 唐斯琦. 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探索与实践[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2):69-71.
[3] 田金凤,尚远宏,肖宗妮. 羊肚菌的营养成分、功能和加工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9):419-428.
[4] 任丹,郑林用,余梦瑶,等. 羊肚菌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J]. 中国食用菌,2009,28(5):7-9.
[5] 关明. 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J]. 农村百事通,2013(16):41-42.
[6] 谢春芹,董明辉,顾鲁同,等. 不同品种羊肚菌和外源营养对其生产性状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24,43(1):32-39.
[7] 赵锐,陈勇,吴亮亮,等. 羊肚菌畦床式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24,43(2):54-57.
[8] 许云祥. 羊肚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2024,42(9):83-85,88.
[9] 刘月苹. 日光温室羊肚菌种植关键技术[J]. 蔬菜,2021(10):61-63.
[10] 罗小衡. 羊肚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农村百事通,2024(5):34-35.
[11] 唐珺,张彩云. 羊肚菌温室大棚人工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56-57.
[12] 顾鲁同. 羊肚菌出菇采收期管理要点[J]. 农家致富,2023(8):26-27.
(责任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