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初三那会儿,历史课上的知识点很多,厚厚的课本,几大张的提纲,叫人心烦。历史老师快要退休了,讲起课来像催眠。我在历史课堂上昏昏欲睡,考试成绩常常不及格。
过了一段时间,历史老师换成了年轻的杨老师。他几乎不按教材上课,总是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每节课我都当成“故事会”,殊不知一颗热爱历史的种子已在心中慢慢发芽。
一天,杨老师冲进教室,大喘着站上讲台,手里高高地举着一沓纸:“我的活动方案通过了!今年的校园文化节,学校同意我们历史科组举办汉服走秀活动。初三的学生也可以参加!”
同学们十分惊讶,兴奋地讨论起来,积极的同学还举手报名。我将头埋进书堆,生怕对上老师的目光。我性格内向,历史成绩也不好,害怕在这种大活动上丢人现眼。
可老师向我走了过来,把一张报名表放在我的桌上:“你也报名试一下!全班同学都积极参加,百花齐放!”我直起身子,讪讪地接过报名表,打算藏进书里。岂料同桌激动地拍了拍桌子:“我和她一起完成,我来帮她搭配衣服!”
那节课我一直在想该怎么拒绝参加那个活动。下课了,同桌却兴奋地拉着我讨论:“你说我们是扮古代仕女,还是扮英姿飒爽的女侠呢?要不,扮王昭君?”她激动的神情与我的木讷形成鲜明对比。看着她手舞足蹈,还不停地策划着走秀形式,我打消了拒绝参加的念头。
我们只有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点儿时间来准备这次汉服走秀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顾不上吃晚饭,忙着去图书馆查资料。我们查阅了关于西汉的书、古人服饰的书,还有研究古人举止的书。还在电脑上搜索与王昭君相关的影视剧和话剧。每天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天都全黑了。一连好几天,我都沉浸在西汉的历史中,仿佛回到了西汉。
那阵子,我贪婪地汲取着历史知识。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竟巧妙地串联了起来;一个个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也逐渐鲜活了起来。那时我才发现,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只是楔子;要想完整地了解历史,得在课外花更多的工夫。
走秀的日子如期而至。操场正中央,有一个T型台,台下摆满了座椅。阳光明晃晃的,我忐忑地候场,额头上不知不觉冒出了细汗。
后来,不知道怎么就上了台。我低头看看自己那身租来的汉服:大红色的交领襦裙上,绣着大朵金色祥云;襦裙外披着白色的绒毛斗篷,美丽极了。
我又看了看台下,台下的观众席坐满了人,还有不少站着的观众。阳光好像在我眼前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地毯,恍惚间我仿佛真的成了出塞的王昭君,带着大汉朝廷的期望,就此启程。我缓缓地走在T型台上,仿佛缓缓地从历史深处走来。
第二天的历史课,杨老师脚步轻快地走进教室,而我已早早地将课桌整理好,只留下历史书、笔和笔记本。从前,我只当历史老师是在讲历史故事,我只是个听众;现在,我也想当讲历史故事的人。
我开始认真地学习历史,了解历史课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老师依旧发了几大张提纲,依然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知识点。但在我的脑海里,竟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条时间线。这条时间线,串起了生动的历史事件和鲜活的历史人物,串起了复杂的历史知识点。
原来,那身美丽的汉服,是我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
(投稿信箱:2393082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