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5-01-23 00:00:00赖挚君郑裕田连小燕
中国标准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育黄埔区科技创新

摘 要: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力求在全球标准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黄埔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科技创新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我国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方面仍有待提高。本文基于黄埔区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标准制定,黄埔区,标准化战略,科技创新,人才培育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1.018

0 引 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标准制定权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标准化既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催化剂”,也是阻碍国际贸易的“抑制剂”。一方面,标准是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的重要基础,是规范国际贸易的一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和基础性的技术支撑[1]。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的升级和发展[2]。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的要求[3]。随后提出了“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转化运用的能力水平,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更加紧密、互利共赢的标准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计划[4]。

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广州市黄埔区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面临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黄埔区参与国际标准化总体情况

黄埔区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区内企事业单位共承担IEC技术机构秘书处3个、IEC分技术委员会主席2名、IEC工作组召集人12名,拥有4名“IEC 1906 奖”、1名“IEC托马斯·爱迪生奖”获奖专家。全区企事业单位共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9项,包括ISO标准46项、IEC标准43项,参与单位涉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及外资企业等多个领域。

在政策支持方面,黄埔区已出台质量强区扶持政策,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开设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获得标准国际化奖项、承担国际TC或SC秘书处及国内对口单位等给予资金扶持。2019年以来,已累计发放国际标准化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此外,黄埔区还率先成立区级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为辖区企事业单位提供长期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咨询。

2 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面临的困难问题

2.1 国际标准化人才缺乏,特别是领军人才不足

尽管黄埔区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我国在国际标准化人才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技术研究能力和高水平外语的标准化专家较少,特别是熟悉国际标准规则并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和国际标准研发团队更是稀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2 国际标准质量仍有待提升

尽管我国在国际组织参与度、承担领导职务、提案数量等方面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我国在国际标准质量方面仍有待提升。一方面,我国在国际标准提案质量、前沿领域提案数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方面还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专利技术上升为国际标准必要专利的能力还需强化。

2.3 国际标准化话语权和影响力不足

由于IEC、ISO等国际组织主要由西方等国倡议发起,西方等国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我国在加入WTO后才开始深度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因此在国际标准立项、工作组成立等方面仍与西方等国存在差距。这导致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2.4 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仍不够紧密

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合作交流仍不够紧密。一方面,由于中外语言、文字表达差异较大,导致我国企事业单位在重要国际组织的参与度不足;另一方面,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费用较高等障碍也限制了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参与意愿和能力。此外,我国在国际标准会议参与度、承担国际组织要职、主办国际标准活动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这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2.5 激励机制不足,不能有效激发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国际标准立项及编制过程周期长,且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然而,由于国际标准产生效益往往不是马上显现,部分企事业单位未能意识到国际标准的长期效益,对参与国际标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部分企事业单位将研制国际标准工作当成额外负担,未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足够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3 推进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国际技术标准人才培育力度

(1)设立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工作。通过资助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国际交流等方式,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人才储备。

(2)建立国际标准化人才库:构建全国性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库,收录具备国际标准化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库的建设,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标准化理念、方法和经验。同时,鼓励我国专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

3.2 强化科技创新和国际标准研制能力

(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2]。

(2)建立国际标准研制基地:在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国际标准研制基地,汇聚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国际标准制定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通过基地的建设,推动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3)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国际标准研制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人才和资源的共享,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综合实力。

3.3 推动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1)积极承担国际组织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积极申请承担国际组织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鼓励专家参与国际组织的领导职务:鼓励我国专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领导职务竞选和担任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国际标准化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竞争力[3]。

3.4 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

(1)设立国际标准化工作奖励基金:设立国际标准化工作奖励基金,对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奖励基金的设立,激发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2)优化政策环境:优化政策环境,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例如,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专家提供职称评定、晋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宣传和推广,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4 结 语

推进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加强人才培育、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深度参与、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淑春,林汉川.标准化对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影响——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7(11):60-69.

[2]毛芳,盛立新.国际标准化发展新趋势背景下中国标准国际化的现状及路径完善[J].标准科学,2018(12):88-91.

[3]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Z].2021.

[4]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市监标技发〔2022〕64号)[Z].2022.

作者简介

赖挚君,标准化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制修订、公共标志标准化。

郑裕田,本科,标准化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试点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

连小燕,硕士研究生,标准化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试点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人才培育黄埔区科技创新
书画展示
中学生报(2022年3期)2022-04-29 00:44:03
搜城
小康(2022年7期)2022-03-14 10:03:04
黄埔区
小康(2022年7期)2022-03-10 11:15:54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19:57:48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2:07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55:25
黄埔区青少年“展翅计划”夏令营圆满落幕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0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