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果莲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2025-01-23 00:00:00何冰虞益江包鹏程周凯乐李子薇戴芬
中国标准化 2025年2期
关键词:标准化

摘 要:西湖果莲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美味的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研究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预处理、包装贮运和追溯等方面开展了针对西湖果莲的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旨在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提升西湖果莲的产品质量,推动西湖果莲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西湖果莲,绿色生产,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2.020

0 引 言

西湖果莲作为杭州的特色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受到消费者喜爱[1]。在临平区和建德市等主产地,生产商们通过品种优化[2]、精细化管理[3-4]以及先进的保鲜技术[5-6],成功保持了莲子清甜多汁、莲心不苦的特点,并提升了莲子的保质保鲜能力,大大降低了销售损耗率。然而,西湖果莲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生产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农药和化肥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7],这些问题如同双刃剑,虽然可能在短期内促进产量提升,但却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不仅影响果莲品质,还可能污染环境、损害消费者健康,进而影响西湖果莲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组开展了西湖果莲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工作,深入西湖果莲主产地,对具体的生产条件,如土壤类型、气候特点、水源状况等,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绿色栽培为核心的西湖果莲标准化生产技术,旨在通过推广科学的生产模式,保障西湖果莲的质量品质安全,为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组开展了西湖果莲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工作,深入西湖果莲主产地,对具体的生产条件,如土壤类型、气候特点、水源状况等,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绿色栽培为核心的西湖果莲标准化生产技术,旨在通过推广科学的生产模式,保障西湖果莲的质量品质安全,为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202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区,确保果莲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选择平坦的地块,利于水分的均匀分布,减少水土流失;应确保田块利于排灌,以便于水分管理[8]。

产地土壤类型应为砂壤土或粘壤土。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6.0至7.5之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以保证土壤肥力,满足果莲的营养需求[8]。

2 品种选择

在选择果莲品种时,应全面考虑多个关键因素,包括口感、外观、营养价值、品种的适应性、病虫害抗性和产量等。西湖果莲1号对当地气候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产量稳定,莲子颗粒大而饱满,口感清甜脆嫩。此外,该品种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药的使用频率,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保护生态。

3 栽培管理

3.1 清田

清除田间的杂草、残茬、石块等杂物,确保田地表面保持清洁,有助于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水肥保持能力,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2 筑埂

高宽适度的田埂可以阻挡灌溉水的流失,保持田间的水分,为果莲的生长提供稳定的水环境。在田块的四周构建田埂,使田埂的高度达到80 cm以上,宽度达到60 cm以上。筑好的田埂不仅有助于水管理,还能为田间作业提供便利,方便田间管理。

3.3 翻耕

3.3.1 新植莲田翻耕

种植前5至10天,对每亩莲田施用生石灰3 0kg~50 kg进行土壤消毒。进行15 cm~20 cm深度的翻耕,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翻耕完成后,将土壤耙碎,提高土壤的保水和供氧能力。平整田面,确保田块内无大块的土颗粒,为莲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9]。

3.3.2 宿根莲田翻耕

翻耕工作应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翻耕深度应控制在20 cm~25 cm,以有效松动土壤,促进空气流通和水分保持。翻耕后耙平土地,减少自然发苗的数量,从而降低藕种密度,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在泥层较浅的田块中,应采取浅耕浅犁的方式,以防止过度损伤藕芽。

3.4 新植莲田定植

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度以上时进行定植。挑选品质良好的莲藕作为种藕,要求两节以上、芽头饱满、无病虫害,以保证种藕的成活率和果莲的产量。定植前,将选好的种藕浸泡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中5 min~10 min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侵害。浸泡后,将种藕阴干,准备定植。

定植时,将种藕的藕芽朝向田中,顶芽倾斜埋入土中6 cm~10 cm,确保节梢能够翘出水面,以便于光合作用和呼吸。在每亩田地中种植120~150支种藕,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保证田间的通风透光,有利于果莲生长。

3.5 田间管理

果莲定植后,定期检查莲苗的生长情况,发现死苗、病苗或缺苗的,应及时进行补苗。应选择与原种植品种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的莲藕作为补植材料。补苗的最佳时间在定植初期,以确保补植的莲藕能够尽快适应环境,与其它莲藕同步生长。同时,要注意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杂草与莲藕争夺养分和水分,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摘除病叶、枯叶,及时清楚病株,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 肥水管理

4.1 肥料管理

西湖果莲的肥料使用应符合NY/ T 394-2023《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在新植莲田翻耕前,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50 0 kg~2 0 0 0kg,为莲藕生长提供持久的养分;每亩施用复合肥(N-P2O5-K2O=20-10-15)30 kg、硼砂2 kg和硫酸锌2 kg,以满足莲藕对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需求。施肥后进行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利于莲藕吸收。

追肥宜遵循“苗肥轻、花肥重、籽肥全”的原则,在苗期、花期、结蓬初期分次进行追施。在莲苗期,每亩施用尿素7.5 kg、过磷酸钙15 kg,施肥位置应在莲苗抱卷叶一侧15 cm~20 cm处深施,以确保肥料的有效吸收;在始花期,每亩施用腐熟的菜籽饼肥50 kg、尿素15 kg,以促进花蕾的形成和开放;在莲蓬开始出现时,每亩施用20 kg、氯化钾10kg、硼砂0.5 kg,以支持果实的发育和成熟。结蓬期追肥应每隔15天施用一次,直至8月上旬。应根据莲藕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适当调整施肥量和施肥频率[10]。

4.2 水分管理

按“薄水长苗,深水开花结实,浅水结藕越冬”的原则进行水位管理:在莲藕生长初期保持较浅的水层,以促进莲苗快速生长;莲藕进入开花结实期时,使用较深的水层支持花的开放和果实的形成;在冬季,适当减少水层深度,以保护藕根安全越冬。具体操作为:定植后至6月中旬,在莲藕苗期控制水位保持在5 cm~10 cm,以利于莲苗的扎根和初期生长;6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莲藕进入花期和结实期时,加深水位至20 cm~30 cm,为开花和果实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10月至翌年3月,在莲藕的结藕期和越冬期,水位保持在10 cm~15 cm,保护藕根不受冻害,便于藕根的储存和越冬。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5.2 农业防治

培育强壮的植株,提高果莲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定期检查莲田,发现病枝、病叶、病果时,及时清除并妥善处理;根据果莲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肥料,增强植株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11];合理安排种植密度,确保田间的通风透光;做好水分管理,对于杂草较多的莲田,适当提高水位抑制杂草生长,后期可将杂草拔出或踩入田内沤肥,增加土壤肥力。

5.3 物理防治

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莲缢管蚜等害虫活动频繁的时期,可在莲田中悬挂粘虫板。粘虫板通过颜色吸引害虫,当害虫接触到板面时,会被粘附,从而被诱杀。

5.4 生物防治

通过维护和增加莲田中的物种多样性,如引入、保护能与本地生物和谐共生,且对害虫具有捕食或寄生作用的天敌,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降低害虫数量[12]。

除了引入天敌,还可以利用性诱剂来控制莲田中的害虫[13]。利用性诱剂模拟昆虫性信息素、吸引异性昆虫的特性,可在田间放置性诱剂诱捕器诱杀害虫。需根据莲田中害虫的种类和发生时期,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性诱剂。

5.5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202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在防治病虫害时,应充分了解防治对象的特点,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的农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14-15]。在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方法和时间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应合理混用、交替使用。西湖果莲绿色生产用药推荐如表1所示。

6 采收和预处理

西湖果莲适宜的采收时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当莲蓬自然垂头,呈现出嫩绿色,莲子颗粒饱满且与莲房紧密贴合,没有明显间隙时,为采摘的最佳时期。宜在凌晨或上午进行采摘,此时气温较低,有利于保持莲子的新鲜度。按照固定路线,避免无序采摘对植株地下茎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采摘时要做到精细操作,确保每个适宜采摘的莲蓬都被采下,同时避免采摘未成熟的嫩莲和过熟的老莲[16]。

采摘下来的莲蓬应在2 h内迅速进行降温处理,以减缓其生理活动,保持新鲜度。完成降温处理后的莲蓬应在1 h内进行预冷处理。预冷的过程需严格控制,以确保莲子中心的温度降至10℃以下,从而延缓莲子的老化,保持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7 包装贮运

预冷后对莲子进行剥粒、分盒、称重,宜采用气调包装。包装应符合NY/T 658-2015《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的要求,外包装上应印有清晰的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和产品名称、规格、产地、净含量、包装日期和保藏方式等信息。

包装后的莲子应在1 ℃~5 ℃冷藏库中贮存[17]。莲子完成包装后,装箱,在库房内呈“品”形堆码存放。堆放时要留有一定的通道,箱间要留有空隙,堆垛不宜过大。采用冷藏车进行运输,装车时不应堆压过紧,装车后及时启运,车内温度同样保持在1 ℃~5 ℃。

8 追 溯

应建立全面、完整、真实、清晰的产品生产档案,包括种植品种、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事操作、产品检测、收获销售等情况。档案应保存2年以上。

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实现产品质量信息可溯源。产品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一证一码齐全。建立产品合格证准出制度,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浙农码等,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与全程追溯。

9 结 语

本研究围绕西湖果莲产业发展情况,制定了一套包含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预处理、包装贮运和追溯等环节的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为西湖果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该研究成果对于促进西湖果莲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

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不断完善和优化西湖果莲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晔洋,李伟荣,黄莎,等.莲子在食品领域的开发研究现状[J].农产品加工,2024(14):80-86.

[2]易小勇, 姚莉菊.鲜食籽莲生产技术[ J ] .食品安全导刊,2015(21):120.

[3]鲁运江.子莲大田高产管理技术[J].长江蔬菜,2020(7):37-38.

[4]王湘.湘莲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J ] .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10):185-186+189,

[5]王雪芹,程启康.新鲜莲子营养成分影响因素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4(19):121-124+131.

[6]李梦蝶,谢湘汝,李娟娟.鲜莲子采后保鲜的研究进展[J].湖北工程学院报,2022,42(6):61-67.

[7]刘冬碧,余延丰,杨良波,等.江西省广昌县子莲生产和施肥中存在问题与技术对策[J].中国蔬菜,2019(12):66-71.

[8]周火强,谢玲玲,弭宝彬,绿色食品湘莲生产技术[J].辣椒杂志,2018,16(3):40-41.

[9]揭联波.建莲高效栽培及其病虫害防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 (21):107-108.

[10]冯建华.百子莲基质栽培与施肥生长效应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11]谭丽,王迪轩.湘北地区子莲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17(2):20-22.

[12]吴焕振,杨野,崔秀明,等.农业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生物技术进展,2024,14 (5):697-711.

[13]江涛.害虫性诱剂绿色无公害诱杀技术[ J ] .福建农业,2012(9):13.

[14]吴燕梅.农药的危害及绿色植保技术[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31(2):71-73.

[15]吴志勇,翟连福,时家宁.农药安全使用原则[J].现代农业科技,2011(5):188-189.

[16]杨银爱,韩延超,牛犇,等.不同成熟度莲子鲜食品质评价[J].食品科学,2022,43(15):44-51.

[17]涂田华,陆文英,徐金星,等.鲜食莲子贮存期护色效果及品质变化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22,34(5):135-139.

作者简介

戴芬,通信作者,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研究。

何冰,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

虞益江,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包鹏程,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

周凯乐,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

李子薇,硕士,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标准化
标准化综合
电器工业(2023年1期)2023-02-13 06:31:42
标准化综合
电器工业(2021年11期)2021-11-16 09:48:32
标准化简述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读:国家标准委副主任谈标准化法
福建轻纺(2017年12期)2017-04-10 12:56:27
如何创建标准化团队?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