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碳排放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2025-01-23 00:00:00刘海波
中国标准化 2025年2期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

摘 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成为各国的战略重点。本文探讨了碳排放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当前碳排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数据不准确、标准不统一等,提出了建设统一核算报告标准、完善政策法规、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和环境管理水平,也能有效支持国家和地区的减排目标。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绿色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碳排放控制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2.003

0 引 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促使各国积极寻求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战略,强调在特定时间点控制碳排放量并最终实现净零排放。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构建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支持国家和地区的减排努力,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 碳排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1.1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排放水平规范化管理手段的制定为环保治理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执行贯彻统一性的碳排放量计算和上报规范,公司便能得到精确、可信碳排数据,完整掌握本身排放情况。这个数据集同时帮助公司制订合理减碳计划,同时具备潜力辨别关键排放点,所以实施有效减碳策略,明显减少排放数值,标准化管理方式实施仍然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减少能源耗费,因此降低运营成本。同步之下,一致规范提高了排放碳数据的明晰度,导致企业于加入碳市场交易和碳配额交易活动时更为顺利,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总结起来,科学管理机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环保能力,还推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发展,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

1.2 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气象排放行为规范化管理机制的执行明显提升了公司的环保治理效果,利用运用尖端的管理方式技术工具,如精确化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精准模型、数据监控系统和全面的报告标准,公司可以更高效率地监控和管理其排放量,这些手段不但辅助公司迅速察觉和改正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还保障其运作依照国内及地方环保条例,规范化管理机制实施还推动了公司环境意识觉醒,让使公司生产过程逐渐重视绿色技术运用。举例来说,公司或许会使用更为高效节能工具与低排放原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所造成的碳足迹。另外,规范化措施促进公司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升员工们环保意识,激励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 现有体系面临的问题

2.1 碳排放数据不准确或不一致

现在二氧化碳排放物质排放物数据偏差和不一致明显制约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的效果。鉴于缺少一致的碳排放数值计算规范与技术规范,许多公司在公布碳排放数值信息时经常使用诸多计算方法和数据出处,这引起公布结果的差异,这类不同不仅作用于各国及相关排放量级控制措施形成制定,可能还减弱政策执行成效,不能准确呈现全部排放情况[2]。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遭遇挑战,可能遭受恶意干扰因素,比如数据被篡改或信息失真,这导致进一步数据波动加大。在缺乏严格数据审核和验证机制条件下,错误和捏造信息可能被接受,因此影响整体碳排放管理结果与效果,为了保障降低碳排放监控的实际成效,必须解决诸多资料不精确和不统一难题,达到数据精确性与统一性。

2.2 碳排放管理标准不统一

二氧化碳等全球暖化气态物质排放量管理规范的各异极大程度上作用于温室排放物排放管理成效和效率性,鉴于各地和领域在控制排放量时采纳分别具有的规范与技术手段,引发碳排放量统计差异显著。这种不同不仅导致各地区域和领域内的数据对照变得复杂繁杂,也阻碍了对碳氧化物排放情况全面评估,企业在开拓各地市场或多样化战略期间遭遇诸多考验,所以此类经营需要它们修改众多运营机制,提升了开支管理复杂性。规范的差异还作用于战略实施的成效和预期目标的实现,鉴于缺少一致性规范导致策略形成者无法制定拥有普遍适用性的监管策略,统一排放量治理规范将有利于提高数据一致性,缓解公司运作压力,并为解决该问题制订和执行更有效的效能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给予支持。

3 碳排放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是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关键步骤。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区域特点,应制定详细的核算指南和标准,以确保核算方法既科学又适用。例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碳排放特征不同,前者涉及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后者则主要涉及办公和运输等活动。制定核算方法时,需要考虑这些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此外,鼓励采用国际公认的核算标准,如ISO14064和GHG Protocol,能够提高核算结果的可信度和一致性。例如,ISO 14064提供了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的标准化方法,这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各种行业。通过参照这些国际标准,企业可以确保其碳排放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提升管理体系的整体可靠性和透明度。

3.2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碳排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实现碳排放标准化管理的核心任务。根据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需制定覆盖碳排放核算、报告、监测和减排等方面的具体法律法规。这些法规应明确企业的碳排放责任,规范碳排放数据的报告和公开,确保透明度和数据准确性。例如,欧盟的《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体系通过法律法规规定了碳排放配额和交易规则,涵盖了排放核算、报告及监测的全过程。EU ETS不仅设立了详细的减排目标,还建立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机制,对违规行为实施高额罚款。这种系统化的法律法规框架,确保了碳排放管理的高效性和合规性,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借鉴类似的国际经验,可以帮助其他地区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碳排放管理法律法规,从而提升全球碳减排的整体效果[3]。

3.3 支持碳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支持碳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实现碳排放目标至关重要。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投资于研发新型低碳技术,如碳捕集与封存(CCS)、氢能技术和高效能节能设备等,能够显著提升减排效果。此外,政府应推动这些先进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帮助企业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从而降低碳排放并提升生产效率。例如,全球领先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全球最大发电厂之一的戴尔黑尔煤电站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项目通过应用先进的碳捕集技术,每年捕集约一百万吨二氧化碳,并将其注入地下储层,实现了显著的减排效果。支持此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减排目标,还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4 结 语

建设碳排放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步骤。标准化体系可以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推动政策法规的完善,支持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通过统一的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碳排放,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完善的碳市场和交易机制将促进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整体来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为经济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江熙,周俊超,等.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9):102-105.

[2]张攀.用目标管理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J].探索与争鸣,2021(9):26-28.

[3]王元庆,李若彤.城市群交通碳达峰与碳中和研究综述与展望[J].交通运输研究,2017,7(5):2-9.

作者简介

刘海波,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化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碳中和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 04:02:06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新疆钢铁(2021年1期)2021-10-14 08:45:3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28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十问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哥本哈根有望成为首个“碳中和”首都
环球时报(2019-08-12)2019-08-12 06:14:56
碳中和背景下德夯旅游景区低碳发展和建设研究
美国航空公司的碳中和实践及其效果研究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中国经贸(2015年2期)2015-05-13 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