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劳动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生活也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在学前这一关键的成长阶段,身心都在飞速发展,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情感的价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积累各种生活技能。他们如同海绵吸水般吸收着周围世界的各种信息,他们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等待着被各种色彩和图案填充。
因此,将劳动教育巧妙地融入家庭环境之中,无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与成长平台。在3~6岁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家长们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才艺培养上,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意识的教育,应加强家园沟通,发挥幼儿园对家庭的教育作用,以提升幼儿家庭劳动意识。
家园共育,从儿童出发,做适合儿童的劳动教育
(一)尊重幼儿,强调生活化的劳动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杰出先驱,他尤其重视劳动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农事教学做”理念,不仅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还倡导通过参与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成长。这一思想深刻体现了教育与生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这在儿童教育的早期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日常生活的独立能力培养,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认为,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最直接的教育素材和场景。幼儿的劳动教育应联系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开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应为其提供劳动的机会,提供适合孩子劳动的工具,如适合孩子身高的扫把、小抹布、小水壶等。合适的工具不仅能让孩子在劳动时更为方便,还能增加劳动的趣味性,使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二)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育,增强其责任意识
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新知识、发展自我的重要手段。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模仿成人劳动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和教育价值的方式。通过模仿,幼儿不仅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在实践中学到各种生活技能和社会规则。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们常常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代入不同的社会角色中,通过模拟成人的劳动场景,体验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游戏结束后的收纳整理
游戏结束后的收纳整理不仅是幼儿们对游戏环境的维护,更是他们模仿成人日常家务劳动的直接体现。在角色游戏中整理货架,孩子不仅学会了分类、归位等基本的整理技巧,还通过这一过程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2制作美食的游戏
制作美食的游戏是幼儿对成人烹饪劳动的模仿,他们通过搅拌、揉捏、烘烤等动作,不仅可以享受到创造的乐趣,还在无形中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
这些都是幼儿模仿成人劳动所形成的游戏,由此可见,幼儿的游戏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中的劳动有助于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提升幼儿自主学习和观察模仿的能力。在幼儿中大班阶段,采用小值日生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增强幼儿的集体责任感。
(三)更新教育理念,认识社会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的劳动教育,依据其内容的不同,可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自我服务劳动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掌握穿脱衣物等日常生活技能。
其次,集体服务劳动涵盖了幼儿轮流担任的各类值日生职责,旨在通过为集体服务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与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在种植与养殖劳动这一环节中,通过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植物角的维护等实践,以及家庭种植等,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此外,手工劳动能鼓励幼儿参与班级和家庭环境的布置,通过动手制作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愉悦型劳动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幼儿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劳动行为,如角色扮演中的家务整理、食物制作等,这种方式既能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又能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与热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幼儿劳动,主要体现为幼儿进行的一些家务劳动。
我们应顺应孩子的发展,结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劳动内容,发挥集体和家庭的共同影响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达到家园一致。同时,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如组织社区环境清洁活动,或邀请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幼儿直观地介绍劳动内容,以帮助幼儿体会劳动的价值。
回归家庭生活,幼儿的家庭劳育之法
(一)加强家园沟通,更新家长劳动教育意识,给予幼儿劳动机会
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儿童,避免用成人的感受来定义孩子。对于祖辈家长,会有人们常说的“隔代亲”现象,当孙子(孙女)做一些劳动时,他们会产生孩子受累的想法,对孩子的生活常常“包办代替”,忽视孩子成长的需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成人给予机会,满足他们模仿成人生活的需要。在孩子的游戏中,他们会扮演父母并进行成人常见的劳动,如洗衣、做饭、扫地等。劳动是孩子自我成长的途径,也是孩子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二)重新认识劳动,重视幼儿在劳动中学习能力的发展
孩子在家庭中被过分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忽视其他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孩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常常会忽视孩子劳育的发展,孩子从事生活劳动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的习得过程中,伴随而来的也是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孩子在擦桌子、扫地等清洁劳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桌子、地板还有哪里不干净,思考顽固的污渍需要怎样擦干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儿童自主学习、锻炼发展的途径呢?
(三)改变劳动观念,重视幼儿在劳动中人格品质的培养
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常常会对孩子说:“你帮妈妈拿个袜子”“你帮爸爸擦个桌子”。“帮”这个字,所传达的含义是帮助爸爸妈妈完成他们的任务。在家庭环境中,我们应让孩子深切感受到自己是这个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明确认识到参与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责任。这一认知不仅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品德,还能培养他们对家庭乃至集体负责的意识。
为了有效提升幼儿的劳动意识,首要任务是增强家长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与幼儿园共同配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劳动不失为一种既实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家长可以通过小任务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在幼儿劳动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幼儿热爱劳动。“你帮妈妈……”可以变成“你和妈妈一起……”,让幼儿参与劳动而非帮助家长劳动。
结语
作为幼儿劳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家庭劳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劳动教育意识在幼儿的劳动教育中尤为重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家庭成员的劳动行为,逐渐建立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态度。
从幼儿劳动教育的整体来看,劳动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的劳动教育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在幼儿劳动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性。对于幼儿的劳动教育,要重视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劳动,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服务劳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增强幼儿的集体责任意识,帮助幼儿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合理组织幼儿参与社区公益劳动活动,在实践中理解劳动的社会价值。
编辑:石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