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主要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功能减弱导致尿酸水平过高引起的。当尿酸在体内累积时,尿酸盐可能形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肾脏等部位,引发炎症。
痛风的主要症状为突发的急性关节疼痛,伴随关节及其周边软组织显著的红、肿、热、痛,夜间疼痛尤为剧烈,第一跖趾关节是常见的受累部位。此外,长期高尿酸水平还可能导致痛风石的形成,影响关节活动甚至导致关节畸形。同时,高尿酸还可能累及肾脏,增加患慢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的风险。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甚至引发残疾,危及生命。
痛风的诱因
在临床门诊实践中,痛风患者的关节炎急性发作往往与明确的诱因相关。其中,高嘌呤饮食、酗酒、过度疲劳、受凉、关节损伤、呼吸道感染、过度运动(如游泳、长跑、跳绳、骑自行车等),以及情绪异常(如焦虑、恐惧、易怒等)尤为常见。在这些诱因中,饮食失衡和过量饮酒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当前社会快节奏的工作模式和生活压力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因高嘌呤饮食而诱发,尤其是大量摄入鱼、肉后易发病。这表明饮食结构在痛风发病中的关键作用,提示患者需注重饮食调整,以减少病痛发作。合理的饮食对保护关节和肾脏、减少痛风发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痛风饮食指南
(一)科学管理嘌呤摄入
科学管理嘌呤摄入量是痛风患者控制病情的关键。嘌呤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尿酸,体内尿酸积累过多容易诱发痛风。因此,痛风患者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多种海鱼(沙丁鱼、鲳鱼、带鱼、凤尾鱼等)及其制品(鱼子、鱼干等)、贝类(蛤蜊、干贝等)、虾,以及部分豆类(扁豆、黄豆等)、香菇、紫菜等菌藻类食物。在急性发作期,建议每日嘌呤摄入量不超过150毫克,以减小外源性嘌呤对尿酸水平的干扰,有效控制病情。即使在痛风缓解期,患者仍需限制嘌呤摄入,虽然此时可稍微放宽对嘌呤的摄入量,但高嘌呤食物仍需限制,饮食应遵循低嘌呤原则。健康人每日嘌呤摄入量为600~1000毫克,而痛风患者则需长期限制嘌呤摄入,以保持尿酸水平平衡,减小痛风发作风险。
(二)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痛风患者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同样重要。米类和面食是常见的热量来源,膳食指南建议,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0%~60%,这一比例有助于抑制脂肪分解,减少酮体产生并促进尿酸有效排泄。建议痛风患者每日按照每千克体重4~5克的标准摄入碳水化合物,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尿酸代谢,但过量糖分却会增加尿酸生成,因此应控制糖分摄入。在细粗粮选择上,精选大米(包括白米、糯米)、精制挂面、白面制品(如富强粉制作的包子、馒头等)、饼干及白面包等细粮,因嘌呤含量低而更优。相比之下,各类粗粮中,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大麦、高粱、糙米等谷物,以及荞麦、燕麦片、黑面包、红薯、豆类等,虽然嘌呤含量高于细粮,但与禽肉、海鲜类相比,仍属较低水平,因此食用更有利于健康。痛风患者应以细粮为主,适量加入粗粮,保持饮食均衡,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有助于控制尿酸水平。
(三)限制蛋白质摄入
痛风患者还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每日需摄入0.8~1.0克蛋白质,优先选择小麦、大米、豆类制品等植物性蛋白质,以减轻身体负担。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加工后嘌呤含量降低且人体对其利用率不高,因此可适量食用。痛风患者可以在确保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适量摄入动物性蛋白质,但应优先选择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禽类肉等。家禽和蛋类嘌呤含量相对较低,比较安全,适合作为动物蛋白的首选来源。相比之下,猪肉、兔肉、驴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以及各类海鲜食品,因含有较高的嘌呤,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应尽量避免食用。研究表明,过多摄入红肉可能会升高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减少脂肪摄入
痛风患者还应减少油盐摄入,尽量保持清淡饮食。脂肪产生的能量高,易导致肥胖且影响尿酸排泄,因此应尽量少吃。尤其在急性发作期需严格控制脂肪摄入,每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40~50克以下。建议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如鱼肉、兔肉、鸡胸肉、鸭胸肉等,鸡肉、鸭肉等禽类肉需去皮煮沸去汤后食用,以减少脂肪摄入。避免吃炖制、卤制或油炸制品。烹饪时宜选择植物油(如葵花子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少用动物油,建议患者每日烹调用油控制在25克内并选择少油烹调方式。痛风患者往往还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肾病等疾病,因此需限制钠盐摄入。食盐中的钠可能导致尿酸结晶,加重痛风症状,建议每日盐摄入控制在2~5克,最高不应超过6克。痛风患者应少用芥末、生姜、胡椒、花椒、辣椒、咖喱等刺激性调料,避免兴奋神经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五)控制体重
适量摄入热量、健康减重对痛风患者尤为重要。肥胖及超重个体在痛风患者中占较大比例,因此减轻体重和控制热量摄入对痛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肥胖者应通过适度减少能量摄入来控制体重,减重应循序渐进。一般建议每日热量摄入比正常摄入减少10%~15%,每月减少0.5~1千克,以逐步达到理想体重,防止过快减重引起痛风急性发作或饥饿性酮症。痛风患者应根据活动水平合理调整热量摄入,卧床休息者每日每千克体重热量摄入宜控制在15~20千卡;轻体力劳动者,如办公室人员、教师、售货员等,建议每日摄入30千卡/千克;中体力劳动者,如司机、外科医生、学生、体育老师、一般劳务工作者等,建议控制在约35千卡/日/千克;重体力劳动者如冶炼工、重体力劳务工作者、运动员、舞蹈者、建筑工、搬运工等,则需40千卡/日/千克。痛风患者应关注每日热量摄入,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维持理想体重,减小疾病发作风险。
(六)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高度重视饮食结构的调整对痛风患者至关重要。推荐患者食用绿色蔬菜,如黄瓜、冬瓜、白菜、芹菜、西兰花、胡萝卜、茄子、甘蓝等,因为多吃碱性食物能平衡体内酸碱度,使尿酸更易溶解,降低酸性结晶风险。同时,鼓励多吃白萝卜、青椒、苦瓜、荠菜、番茄、莲藕、芹菜、菜花等蔬菜,以及樱桃、柠檬、草莓、菠萝等水果,这些蔬果富含维生素C。科学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促进尿酸盐溶解,降低血尿酸水平。痛风患者需注意的是,果糖含量高的食物应限制摄入,如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含糖饮料等,因为果糖能诱发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可能提升尿酸水平。水果还富含其他多种成分,如膳食纤维、钾等,能平衡果糖对尿酸的影响,因此建议每日水果摄入量控制在200~350克,以降低痛风风险。
(七)戒酒
避免饮酒、平衡尿酸是痛风患者必须遵循的原则。酒精代谢过程中,乳酸水平会升高,而乳酸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会阻碍尿酸的正常排泄。实验证明,饮用500毫升啤酒后,血尿酸会骤升1倍,因其富含大量嘌呤,痛风者应避免饮用。尤其是那些在夏天烧烤时爱喝啤酒,冬天吃火锅时也离不开啤酒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人群,应尽快改变这一习惯,以防止尿酸水平升高,避免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除了啤酒外,黄酒、白酒、白兰地、威士忌、葡萄酒及香槟等含有乙醇的饮品也应避免饮用。研究表明,无论饮酒量多少,均比不饮酒者更易引发痛风。因此,为预防痛风发作,戒酒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减少体内乳酸堆积,促进尿酸排泄,维护身体健康。
(八)科学饮水
科学饮水有助于改善痛风症状。建议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理想状态应达3000毫升,以预防尿酸肾结石形成和延缓肾脏损伤。患者可在饭后45分钟左右饮水,养成定时饮水习惯,避免渴时暴饮。最佳饮水时间为两餐之间、晚间及清晨,也需要重视睡前和夜间适量补水,以避免尿液过度浓缩。白开水是首选饮品,也可选择淡茶、矿泉水及少量果汁。但需避免高糖饮料、浓茶、咖啡、可可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刺激自主神经,导致痛风急性发作。饭前半小时内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影响食欲;应主动饮水,避免口渴时才饮水。然而,肾功能不全及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需根据具体病情合理调整水分摄入量,以避免不良影响。
适合痛风患者日常预防和辅助治疗的药膳
作为中华传统和中医智慧的结晶,药膳巧妙地融合了中医理论、营养科学与烹饪艺术,人们将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草药与日常食材巧妙结合,创造出既美味又具保健功能的菜肴。中医药膳疗法独具匠心,既可用于日常预防,又能有效辅助治疗。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本文特精选若干款药膳方案,以供读者参考。
(一)茯苓粥
取15克茯苓清洗干净,水煎取其汁液备用,50克小米淘洗干净备用。置锅于火上,倒入备好的茯苓汁与适量清水,大火煮沸。水沸后,加入淘好的小米,继续煮制直至粥变得浓稠。茯苓粥有温和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酸排泄,还能降低血糖、通利关节,缓解痛风症状。
(二)桃仁红花粥
准备桃仁5克、红花6克,将桃仁研磨成泥状,与红花共同煎煮,取其汁液备用,50克粳米淘洗干净备用。架锅于火上,倾入药汁并添入适量清水,大火烧沸,然后将洗净的粳米下锅,继续煮制直至粥变得黏稠即可享用。桃仁红花粥具有利尿作用,能有效抑制尿酸形成、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同时,它还能润滑肠道,促进排便。因桃仁含脂高,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三)黄芪乌鸡汤
准备黄芪25克、乌鸡1只和少量盐。先将乌鸡切块,沸水汆烫后洗净,再将鸡块与黄芪同煮,加入6碗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5分钟,最后加盐调味。黄芪乌鸡汤可补肾利尿,清除尿蛋白,增强肾功能,对血糖和血压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适合痛风患者食用。
(四)百合蒸南瓜
取鲜百合50克、南瓜100克、适量白糖及葱花。选用南瓜根部,去皮切片,沿盘边摆放整齐。鲜百合取嫩瓣,洗净沥干,与糖混匀后置于南瓜之上。锅内注水煮沸,置南瓜盘于蒸架上,隔水蒸10~20分钟,取出后,撒葱花即可。痛风患者食用百合蒸南瓜可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特别是百合中的秋水仙碱成分,能有效抑制白细胞趋化,改善痛风关节炎的症状。
(五)荷叶饭
准备荷叶1张,米饭250克及葡萄干25克。荷叶泡水软化后,包裹米饭与葡萄干,蒸30分钟即成。荷叶饭中的荷叶具有利水消肿、降血脂、减肥的功效,同时能够降低血清中游离嘌呤量,缓解痛风症状。
(六)菊花山楂饮
准备菊花10克、山楂15克、红茶包1个,以及少量白砂糖。清洗烧锅后,加入清水,放入菊花和山楂,大火煮沸转小火炖10分钟。接着放入红茶包,待茶香四溢,滤去药渣,最后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白砂糖,搅拌均匀即可享用。菊花山楂饮中的菊花能够减少尿酸生成,具有降压、降脂作用;山楂可行气消滞、化瘀止痛,能缓解痛风造成的关节痛。
(七)玉米须绿茶饮
准备绿茶3克、玉米须15克。将洗净的玉米须放入杯中,注入沸水,盖上盖子焖1分钟。随后加入绿茶,轻轻摇晃杯子,使茶叶充分浸润,半分钟后即可饮用。玉米须绿茶饮可利尿消肿、平肝利胆,有利于尿酸的排泄,缓解痛风症状,同时还能辅助治疗糖尿病。
(八)白芥莲子山药糕
准备白芥子粉5克、莲子粉100克、新鲜淮山药200克、陈皮丝5克及大枣肉200克。先将山药去皮切片,枣肉捣碎,与其他材料混合加水调匀后蒸制成糕。白芥莲子山药糕宜作早餐,每次食用50~100克,具有健脾益气、补肾温肺、通络止痛的功效,对痛风关节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结语
痛风患者调整饮食习惯是管控病情和预防疾病发作的关键策略。为了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患者应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同时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保持饮食清淡,减少油脂和盐分的摄入,适量控制热量摄入以维持健康的体重。此外,患者还应注意膳食结构的均衡调整,避免食用果糖含量高的食物,戒除酒精饮品并增加水分的摄入。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膳在痛风的治疗和预防中展现出独特的效果,患者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适量食用以辅助疾病治疗。综上所述,痛风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食用药膳辅助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台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