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其中,红色文化场馆是承载和传播国家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重要平台。全媒体背景下,研究红色文化场馆的传播能力,对提升实现红色文化社会化传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场馆是红色文化聚集地,承载着不同时期的革命历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红色文化主要的传播平台,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结合全媒体大发展的背景,利用全媒体推动红色故事、红色文物和红色人物的广泛传播,提升红色文化场馆的红色文化传播能力,发挥其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
全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场馆的内涵和联系
全媒体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解释了何为“全媒体”,就是“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媒介种类,而是从时空维度、方式维度、主体维度、效能维度阐明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全媒体”强调的是当前信息交互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性。其中,“全程”是指信息技术捕捉、记录并存储客观事物发生的整个过程。“全息”是指我们传统理解的“全”,就是采集媒体种类的多元化,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大数据时代给予了“全媒体”更好的技术支撑,如人工智能、云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使人类采集各种信息的传感器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全息化”,多媒体提供给受众及用户的信息更为多样、立体、生动,体验感更优是最大的特点。“全员”则是指传播主体的多样,个人、各类机构等都在互联网的大网络下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不可忽视这一功能带来的现象就是普通公众参与传播活动的便利性,以及顺应了普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并发声的需要。所谓“全效”,是指媒体功效的全面化。互联网技术推动同一互联网媒体平台可以汇聚各种借助传统媒介可信度高、公信力强、受众稳定的优势,使平台功能更加全面,媒体交互性更强,平台对内容和受众的需求把控更强。
全媒体传播与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场馆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缔造的优秀精神与文化。新时代新征程,红色文化是激励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奋斗历程当中,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生根、落地并指导探索实践的过程中留存的红色遗迹和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资源被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物质形态资源包括革命战争中形成的革命文物、文献资料、文学艺术作品、革命战争遗迹遗址、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革命领导人的故居。精神形态是这些物质形态资源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文化底蕴等。红色文化蕴含了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生动鲜活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激发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党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革命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文化场馆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主要的传播载体,是红色文化的主要聚集地,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红色文化宝库,有着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社会功能。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全媒体背景下,传播突破了时间、空间、主体和效果的限制,红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是新时代对红色文化传播提出的新要求。这也要求“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要在红色文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中有所体现。红色文化的全程传播体现在整个传播内容由多种媒体全程捕捉;红色文化的全息传播是用丰富的技术手段多元、立体的呈现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全员传播更多体现在全社会范围对红色文化的传播,除了官方主流平台的传播,也包含了广泛的社会传播力量;红色文化的全效传播强调追求红色文化传播的最大效能。而红色文化场馆在红色文化传播中要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核心要素,充分调动红色文化场馆红色文化的传播力。
全媒体时代提升红色场馆传播能力的重要价值
全媒体传播拓展了红色文化场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方式渠道
红色文化场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全媒体传播拓展了红色文化场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红色场馆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场馆中的红色文化以红色文物、红色典籍、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等形式呈现历史、文化和精神,一部分红色文化场馆本体就是依托红色遗迹所建,作为国家红色意志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资源。红色场馆和其中的馆藏、典藏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课外场所和资料,是重要的体验式、沉浸式大课堂。红色文化场馆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红色标识的文物更加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下使得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深入的、沉浸式的参观和体验,在视觉和听觉上的互动使受众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用沉浸式的环境充分调动学习性和主动性,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以及教育的方式和渠道。
全媒体传播将红色场馆打造为培养时代新人线上线下结合的重要场所
依托红色文化场馆传播的红色资源是培养青年学子成才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传播好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培育下一代学子,培养正气、骨气、底气、浩然之气。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们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发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当前,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都在稳步向前,要发展和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育人标准就需要培育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需要红色文化不断为下一代青年学子提供精神支撑。利用红色文化场馆引导青年学子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及其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和时代精神有更多的了解和挖掘,帮助他们自主地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将潜在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转变成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内在动力。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多元化的环境下,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亟须更多的优秀精神食粮,实现红色文化广泛的社会传播,以优秀的红色文化精神滋养下一代青年人,正是基于这一培养目标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红色场馆的红色文化传播力度,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辐射范围,将其打造为培养时代新人线上线下结合的重要场所。
全媒体传播深化了红色文化场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
重要功能
红色文化场馆是人民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红色文物背后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有助于他们提升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大历史观,增强政治立场和政治定力。红色文化场馆所传播的红色资源让人民特别是青年人学习、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感受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有力地应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红色文化场馆是帮助他们消除质疑的大课堂,让他们感受成就和历史的真实与生动,培育正确的历史观,防止不良文化思潮的渗透。全媒体全面发展的时代之下,借助全媒体传播优势,利用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形式的多样,做好红色文化场馆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让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守护好国家的初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同时,使他们感知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立自信。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鲜活生动的红色文化增强说服力,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文化的自信。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场馆传播能力提升路径
挖掘红色文化,优化红色场馆红色文化全媒体传播的内容
要充分挖掘红色场馆内的红色资源,从而优化红色文化内容、提升传播效果,以内容调动全媒体传播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凸显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无论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多大的变化,内容一定是全媒体传播的基础。作为红色资源的主要承载平台,应当整合红色文化场馆资源,拓展馆内资源传播多元化。现今的红色文化场馆多以单一的展览陈列的方式进行宣传传播,对馆内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较薄弱。首先,要挖掘红色文化场馆资源的文化价值,从小的故事切口增强红色资源传播的感染力,用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红色故事、红色人物,进行主题巡展、沉浸式小剧场、沉浸式读书会等活动,在红色文化场馆打造的历史场景下复原历史事件,充分发挥革命故事、革命文物的育人作用。选取展馆内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故事,开设沉浸式小剧场,以演代讲的方式呈现红色故事,让观众既学习又体验。同时,可以选择主题定期开展读书会,以第一人称的角色一起诵读回忆录、人物传记、英雄人物家书等内容,引导观展者身临其境,以小的切入点和沉浸式的角度了解,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其次,要聚焦参观受众,引导深度学习。根据参观受众的区别,设计差异化和有针对性地参观,为参观受众设计主题参观、更新展陈展位、设计讲解重点。最后,鼓励参观单位开展各自需求的主题活动、主题党日、馆内微课堂。红色文化场馆的讲解者应当鼓励更多社会力量传播馆内红色文化,可以是研究该时段历史的专家学者和在校师生,以志愿讲解、主题活动、现场党课的形式传播馆内红色文化。
促进传播媒介融合,形成红色文化传播合力
红色文化场馆不仅要做好场馆内红色文化布展,促进红色文化传播,也要同新旧媒体进行传播联动,更加有效地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合力。红色文化场馆应当和各个传播资源合作,打破传播壁垒,构建立体的、多方位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依托传统媒体公信度高和新媒体传播效能高的优势,拓展传播平台,加强馆内红色文化宣传,结合自身红色文化资源,同新旧媒体形成合作机制。首先,借助传统媒介可信度高、公信力强、受众稳定的优势,在传统媒体开发专题、专栏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唱响主旋律,巩固主流舆论。其次,通过加强与网络平台、自媒体平台红色文化领域专家学者或红色文化学术论坛等专业的红色文化传播个体与机构的合作,加强与专家学者的联动,借助他们的广泛传播力,提升红色场馆内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后,形成新旧媒体融合的传播渠道。加强新旧媒体间的交互传播,构建新旧媒体平台矩阵,加强传播内容的共享,受众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加强馆内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加强新媒体建设,构建红色文化场馆数字化
要运用好新兴科技,加强新媒体建设,打造数字化红色文化场馆。首先,鼓励打造网络云课堂、云观展、虚拟场馆。红色文化场馆在传统上都是以红色事件、红色文物和红色人物展开,依托实物、文字和图片为传播媒介以线下的形式进行布展和传播活动,而数字化则运用多媒体、音视频、VR观展等形式呈现馆内内容。各红色文化场馆不仅要做好红色文化场馆官方网页的VR看展平台,也要依托互联网打造“两微一端一抖音”平台,进行线上传播红色文化。增强互联网思维,根据不同平台设计文案、设计互动,利用直播技术带领参观者线上观展,占领网络空间开设云课堂,打破空间约束性,更立体地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其次,拓展以VR体验、游戏和动漫的方式,吸引年轻观展者的注意力,增强传播效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AR技术、V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红色文化场馆打造深入式、体感交互式的深度体验场景和互动。
在全媒体发展背景下,红色文化场馆传播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红色文化场馆自身作为红色文化传播主体,还要加强全媒体建设,更需要研究红色文化场馆如何利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发挥速度优势与权威优势,实现红色文化场馆传播能力、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的最大提升。
[作者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