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社区图书馆补足了公共图书馆资源供给的“最后一公里”,是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然而,社区图书馆长期以来未被作为公共图书馆体系中独立的层级。目前,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主要由社区阅览室提供,阅读环境较差,使用率极低。当前,亟须重新思考社区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探索适应现代社区发展需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路径。立足现代社区文化建设需求,分析现代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并借鉴国外社区图书馆发展经验及国内社区图书馆建设案例,探索现代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现实路径。
2021年3月,现代社区建设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加快建设现代社区。社区图书馆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促进社区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阅读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是现代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现代社区文化建设需求,分析现代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借鉴国外社区图书馆发展经验及国内社区图书馆建设案例,探索现代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路径,可以为现代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图书馆地位弱化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大多指按行政区设立的公共图书馆,以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为主。2008年公布实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指出“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分为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市)级和县(市)级4个等级”。201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到“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图书室,服务城乡居民”。这些重要的图书馆政策法规性文件,均未将“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网络的独立层级,导致社区图书馆难以实现突破发展。
社区公共阅读空间功能单一
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主要以社区图书室为主,空间功能单一,从根本上影响了社区图书馆多元功能的发挥;在服务内容上,以图书借阅服务为主,服务内容单一;在服务对象上,以成年人为主,少年儿童服务相对缺乏。
现代社区的内涵及文化建设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力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成为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2021年3月,现代社区建设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加快建设现代社区。现代社区主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要义,以共建共享为导向,强调居民之间的社交和互动,注重居民之间的联系、交流、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它强调社区为民、便民、安民的功能,旨在构建一个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的幸福美好家园。现代社区不仅提供居住场所,还提供教育、娱乐等各种功能设施,居民可以在社区内就近满足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各种需求。
早在社区概念引入中国之初,费孝通的著作在提到“现代社区”时,就尤其强调了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现代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把流动性强、高度陌生化的地域社群,建设成为基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礼立德、居民自治的现代熟人社会。当前的城市社区居民,主要因为购买商品房聚合在一起,组成人口目的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相互之间缺乏社会联系、互助的需求,居民之间缺乏感情、关系疏远,社区成员的责任感、投入感和归属感较差,社区的凝聚力不强,社区文化建设尤其迫切。
文化建设不仅是现代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现代社区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现代社区文化建设,重点是要构建现代社区文化体系,丰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组织开展多维度的现代社区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与满足。
对照现代社区文化建设需求,立足社区实际,亟须重新厘定现代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以适应现代社区需求,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代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及案例启示
现代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社区图书馆在很多国家的公共服务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务设施,被作为社区的文化中心,与社区公共服务及社区居民的生活相辅相成。例如,日本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一般由政府统一配置,特别注重突出社区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注重婴幼儿、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使用,并与学校、幼儿园联系紧密。新加坡社区图书馆是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新加坡全民阅读推广的主要场所,强调社区分馆与城市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发挥社群成效,实现建设知识国家的愿景。美国公共图书馆则主要是指社区或地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数量众多,服务完善,其管理理念就是把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中最重要的免费公共文化空间,除了为人们提供免费读书、借书的机会之外,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文化聚会及社交活动,成为连接社区居民的纽带。2023年6月,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n)发布了首份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调查报告《公共图书馆为建设强大的社区服务》(Public Library Services for Strong Communities Report)。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公共图书馆在社区扫盲、教育、公民参与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尤其重视儿童服务,针对儿童的活动项目约占公共图书馆年度项目总数的50%,是支持强大社区建设的基石。在我国,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也已经拓展为“第三文化空间”“城市会客厅”,集藏书、借阅、电子阅览、培训、展览等服务于一体,已成为开放、自由、多元、交流、学习的公共文化空间。
立足现代社区建设需求,借鉴国外社区图书馆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现代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现代社区图书馆应突出“社区”属性,突出社区文化特色,传承发扬好社区特色文化;以社区居民为服务主体,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文化服务;注重增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着力打造社区居民学习、交流、探讨、分享和娱乐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
现代社区图书馆建设案例分析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实践中,已有将社区图书馆建成具有多元复合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的案例。例如,2023年6月建成的首创和园·平谷新城租赁住房社区图书馆,由上海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设计,位于北京平谷区平谷新城西侧。该社区图书馆针对周边居住区的品牌房产社区及乡村自持房产社区,这些社区以25到35岁之间的青年人群为主要居住人群,多从事中高端服务业,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消费能力,有儿童教育需求和一定的生活品质追求。工作室在规划设计中,将社区图书馆不仅定位为一个让人从阅读中获得精神满足的地方,而且是一个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社交、活动、休闲娱乐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该社区图书馆为地上3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286.25m2。一层为“社区客厅”,面积520余m2,其不只是阅读区域,更是公共社交区域,可以成为集展览、咖啡、活动、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二层主要是阅读自习、办公的功能区,面积约400m2,可以为青年人提供阅读、自习、交流、讨论的场所。三层亲子活动区,面积360余m2,是儿童阅读、游戏与亲子的空间。该图书馆还通过制造层叠的书墙引导主要视觉点,塑造宛如灯塔的视觉形象,使之成为社区的精神堡垒。
首创和园·平谷新城租赁住房社区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将其不只定位为图书借阅、阅读交流活动的场所,还规划设立了公共休闲区,如社区客厅、轻食咖啡、临时展览、电影放映等;阅读区,如自习室、创客讨论区、公共阅览区,电子阅览区等;儿童教育区,如儿童阅览、家庭图书馆、儿童放映厅等。该社区图书馆能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配套服务,激发居民的参与建设意识,让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聚集在一起,重塑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方式,突出了社区图书馆在社区居民教育、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居民共同的价值观涵养等方面的作用,是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下沉至社区的典型案例,较好地展现了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路径探索
注重理论研究,提高现代社区图书馆的价值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在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中,涌现出了温州市的城市书房、杭州市图书馆主题分馆、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等,对市民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为居民就近获取公共阅读服务提供了便利。但这些新型的公共阅读空间缺乏“社区”属性,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主体,反而更加弱化了社区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在现代社区图书馆建设中,首先要做到理论先行,从概念、功能、建设、管理等方面,重新审视社区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社区图书馆的价值认知,以此为指导,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社区图书馆,发挥好现代社区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注重权责划分,建设社区主导的现代社区图书馆
近年来涌现的城市书房等小型图书馆,主要由各级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参与建设。例如,温州城市书房虽然有部分社区作为合作单位,参与城市书房的建设和管理,但社区既非建设主体也非管理主体,社区在其中的责任不明确,作用发挥不明显。在现代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当中,要落实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图书馆建设、管理当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在社区图书馆运营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建筑设计,建设多功能空间布局的现代社区图书馆
建筑的空间形式对建筑功能有着重要影响。社区图书室空间功能单一,即便重新设计装修,也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空间舒适度和美观度,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其空间功能,更无法承担社区图书馆的多元文化功能。在现代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只有将社区图书馆从建筑设计上独立出来,从建设社区标志性文化场所的高度,合理布局借阅、儿童教育、休闲娱乐、交流、展示等功能区块,才能切实发挥好社区图书馆多元文化功能。
注重少儿服务,建设儿童友好型现代社区图书馆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偏于成人,对少年儿童服务有所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单独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法律框架下,近年来,少年儿童的图书馆服务取得长足进步,各地图书馆也涌现出了一批未成年服务的创新项目,如温州市图书馆“课后·图书馆时光”“行走的阅读”“少儿阅秀团”等。但是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跟社区图书馆比起来,数量偏少,服务半径过大,难以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少年儿童生活日常。在现代社区图书馆建设中,要将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下沉至社区图书馆,及时把公共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和创新举措纳入社区图书馆服务,提供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课后辅导、寒暑假阅读服务等,在助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同时,能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增进社区居民交流、促进全民阅读。
注重合作共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区图书馆
当前,很多城市社区组织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居民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等,为社区图书馆开展读书分享会、作品展示、辅导培训等多样性文化活动提供了支撑。例如,杭州市上城区杨柳郡社区创办了20余个兴趣社群,邀请居民担当社群主理人,定期开展各种活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未来社区加强社团组织建设,着力挖掘社区的“民间艺人”,积极培育舞蹈、声乐、书画等群众性文体社团组织。很多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在社区熟人社会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例如,佛山市图书馆“易本书”家藏图书共享平台,可在社区范围内推行,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在现代社区图书馆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发性文化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图书馆建设的主动性,这是确保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此外,社区图书馆还应与博物馆、非遗馆、美术馆等其他文化机构及文化类公益社会组织、文化教育培训企业等进行合作,实现资源互通,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在各个领域开展更多的创新项目,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对照现代社区建设要求,结合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借鉴国内具有多元复合文化功能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案例,现代社区图书馆要建设成为开放、自由、多元、交流、学习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儿童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社区居民交流的新型的社区文化中心。只有加快推进现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现代社区图书馆多元复合文化功能,才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浙江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