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讲解员素养 强化博物馆代言

2025-01-21 00:00:00徐瑞
文化产业 2025年1期
关键词:讲解员三峡博物馆

博物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中展示的场所,博物馆讲解是其中一项核心内容。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新时代对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员专业素质培养为例,探究讲解员角色定位和业务技能提升策略,旨在为讲解员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

现如今,人民群众进入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对于博物馆高质量文化供给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博物馆的公众服务也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2023年,国家文物局出台的《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需高度重视讲解服务工作,博物馆讲解工作搭建起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公共服务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一手抓自身提升、一手抓外部规范,不断提高自身讲解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参观需求。因此,如何加强讲解员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博物馆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博物馆讲解员的重要性

璀璨文化的讲述者

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称“三峡博物馆”)为例,它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偌大的博物馆里蕴含着重庆这座城市的内涵。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勤耕不辍,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三峡博物馆讲解员就是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讲述者,他们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要了解展陈逻辑,吃透展览文物,把一件件文物如珍珠般用展览主题主线进行有效串联,将重庆的城市精神、历史文化有温度、有情怀地讲解给观众。

历史文脉的连接者

三峡博物馆历经七十年,栉风沐雨,现有藏品27.9万件,涵盖35个文物门类。馆内讲解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对文物进行深度研究,对讲解技能、语言状态、态势语言进行充分打磨,做好历史文脉的连接者。通过巧妙的讲解艺术,讲解员成为连接文物与公众间的桥梁,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过去与现在不再相隔甚远,深邃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彼此紧紧相连。

社会教育的参与者

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将博物馆教育职能放在首要位置。三峡博物馆讲解团队在为公众提供优质讲解服务的同时,以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把展陈内容与青少年教育有机结合,在博物馆专家与专业教育人员的帮助下,开发制作社会教育课程,如《博物馆里的动物乐园》《“铜”趣》《逆流而上的勇士》《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等,把它们运用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声代“小小讲解员”、中学生社会实践课程、馆校共建项目中,广获好评。履行好讲解员的重要职责,助力文化自信和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

当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参观博物馆热潮的兴起,即便在AR智慧导览、VR眼镜讲解、自动化蓝牙语音导览等多元化导览项目并存的今天,寻求专职讲解员进行讲解参观仍是观众的第一选择。讲解员数量供不应求,各大博物馆均在公共平台发布讲解员招聘信息,大量“新鲜血液”注入博物馆,给讲解工作带来新的生机活力的同时,暴露出博物馆讲解团队专业素养亟待提升的问题。讲解员的专业素养主要指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心理素养三大板块,针对这三大板块,以下几个问题需引起大家注意。

政治素养需提升

政治素养过硬是一名合格讲解员的基本要求,但长时间高强度的讲解工作,易造成讲解员思想懈怠,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讲解员是纪念馆的窗口和宣传代言人,其言谈举止已经不属于个人行为。讲解员需不断提高政治敏感度和理论素养,保持对工作的崇敬敬畏之情,自觉树立爱国爱党的形象。此外,讲解员还需有坚定的信念,真诚为公众服务的热情,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用心用情做好文化传播工作。

业务素养需优化

讲解员的业务素养涵盖讲解员的专业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礼仪仪态规范三方面,这也是讲解员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讲解员业务素养较低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专业知识储备少。对于文物背后的故事、展厅展陈逻辑、博物馆概况知之甚少,对专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了解不够充分,未能做到常讲常新。尤其是在数字化产品广泛应用到博物馆的今天,讲解员对相关设施产品的使用方式、内在原理了解不足。其次,语言表达能力弱。讲解工作,“讲”是第一要素。普通话不标准、发音方式不准确、重音断句不清晰、总结提炼能力薄弱都会使讲解水准有所折扣,重复机械化的讲解易造成固定腔调,背诵痕迹重,交流感少,影响公众参观质量。最后,礼仪仪态规范度低。讲解员是博物馆的一张名片,讲解员的整体形象间接代表了博物馆的风貌。在讲解过程中易出现态势语不标准、指代文物不明确;弯腰驼背、仪态松懈,缺乏精气神;讲解时面无表情,缺乏亲和力等情况。

心理素养需加强

心理素养是指讲解员在工作接待和突发状况中所展现的心理状态。一些讲解员面对重要讲解或者比赛前会出现非常紧张、焦虑的状况,一旦没有及时调整,容易在接待或比赛过程中出现失误,进一步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面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弱,化解经验不足,易先自乱阵脚,影响后续发挥。此外,如果讲解员在心理上共情能力较弱,则容易忽视公众在讲解过程中的需求,无法真正做到因人施讲。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一名讲解员的成长至关重要。

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面对公众对精神文化层面的更高要求,三峡博物馆早在2005年建馆之初,就已开始构思讲解员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发展路径的相关问题,以“扎根文博一线 传承历史文脉”为导向,打造讲解员“3+10+N”长效培养体系,逐步建立“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专业、服务热情周到”的讲解队伍,团队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成为重庆众多博物馆讲解队伍中的佼佼者。

讲解员“3+10+N”培养体系是三峡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对提升讲解员专业素养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讲解员成长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该体系分为三个发展培养时期,即培训期(入职1—3个月)、培养期(入职1—10年)、成熟期(入职10年以上)。在不同成长阶段,博物馆对讲解员专业素养提升的方案侧重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培训期

这一时期是每位讲解员对于讲解工作最懵懂、最稚嫩的时期。新手讲解员们经过笔试、面试到入职,或许都对讲解员这一职业不太了解,故1—3个月的新手培训期必不可少。在这期间严格实行“以老带新”的师徒制,部门会安排综合素质较强的老讲解员担任指导老师,负责1—3位新进讲解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理论课程围绕什么是讲解员、如何做好讲解员、讲解词解读与赏析、讲解礼仪、博物馆概况五个部分进行开展,涵盖新手讲解员在培训或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重点、难点,让新进讲解员对讲解工作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实训课程则是新手讲解员背诵好讲解词后进入展厅模拟讲解,由指导老师一对一进行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示范讲解、规范仪容仪表、指导站姿走位、如何正确使用态势语言、如何实现讲解词与讲解副语言的融合等。“传帮带”是讲解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能让新员工更有归属感和方向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模式能高效精准地提升新进讲解员的专业素养,让他们摒弃不良职业习惯,拥有正确的讲解规范,提高政治站位,掌握基本业务知识,为之后的讲解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期

职业培养期是指讲解员在初步具有成为讲解员的专业素养后进行进阶打磨的关键阶段,通常这个时期区间跨度为入职后的1—10年。三峡博物馆主要围绕业务培训、业务考核、“以赛促优”、参与社教四个维度开展培养。

1.业务培训长期化

针对讲解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礼仪仪态等技能,长期开展讲解业务培训。一是内部培训。定期邀请国内文物考古、播音主持、展览策划、形体礼仪专家到馆为讲解员进行授课指导,让全体讲解员无论在知识素养还是仪容仪态方面都有所收获。面对博物馆新展或基本陈列,则邀请馆内专家学者进入相应展厅,与讲解员面对面交流策展逻辑、主题主线、历史脉络、文物内涵等,使讲解内容更准确、更全面,从而进一步加深讲解员对展览的把控和理解。二是外派培训。外派讲解员参与全国红色讲解员培训、全国讲解员高级培训班、全国五好讲解员培训、全国革命文物讲解员专题培训、重庆市科普讲解培训、重庆市红色讲解员培训、重庆市讲解员政务接待等专业化课程,并要求外派讲解员回馆后将所学内容与同事分享和交流心得体会,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2.业务考核精细化

为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三峡博物馆讲解员的综合水平,2009年首次进行业务考核,2011年实施《讲解员考核培训方案》,经过9年积累深化,根据实践工作逐步精细,并于2020年推出《三峡博物馆讲解员考核细则》,在每年年底对讲解员开展定级考核,定级成绩由“业务成绩+日常工作+加分项”累计计算,按分数高低依次排序,分为五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依次为一、二、三、四、五级,考核结果与讲解员绩效挂钩。

在定级考核中,业务成绩由台上讲解和展厅讲解两部分组成。台上讲解以三峡博物馆红色故事讲解、文物讲解进行独立撰稿,经抽签后依次进行台上讲解,讲解时长5分钟,并需与PPT配合,台上讲解禁止使用或修改曾经各类比赛讲稿和PPT。展厅讲解以博物馆基本陈列为考核内容,讲解员根据现有讲解词和展陈文物进行改编扩充,讲解时长20分钟。为了更公平地全面考量讲解员的业务水准,定级考核还把考勤、各项比赛参与度、是否独立完成课案设计、参与临展情况、比赛获奖情况、重大展览讲解经历、学术研究等项目加入日常工作表现和加分项中,与业务考核成绩相辅相成,以此体现馆内讲解员的综合水准。

3.“以赛促优”常态化

参与讲解比赛和选拔参与国家大型展览是快速提升讲解员专业素养的两大途径。一是参与讲解比赛。与平日在场馆中讲解有着较大差异,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是集文稿撰写、语言表达、舞台表现、临场发挥、心理素质于一体的综合展现,大到主题把控,小到手势站姿,都对讲解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准备比赛过程中,三峡博物馆还会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赛前培训,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方法,这对选手本身无论是当下的比赛还是日后的工作都大有裨益。二是选拔参与国家大型展览讲解。国家大型展览一般是由国家部委所主办、以庆祝或纪念国家重大节日、重要事件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此类大型展览通常会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借调优秀讲解员参与讲解工作,注重讲解员的综合讲解能力。讲解员在经层层筛选后,将进行军事化封闭管理,在短时间内,独自完成数万字的讲解词背诵、动线设计、资料补充,每天行万步讲万字,接受数十次高标准严要求的考核验收等。这对讲解员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不小的挑战,但也正是高强度、高规格的培训演练,才更能磨炼讲解员的意志品质,在国家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展示城市风采。

一次次披荆斩棘,让三峡博物馆讲解员看到市内乃至全国优秀讲解员们的精彩表现,客观了解自身讲解水平,找准后续努力方向和定位,突破自我,向上而行。

4.参与社教专业化

讲解员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为了让讲解员更好从事社会教育工作,尤其是青少年博物馆教育,三峡博物馆专门邀请了资深教育专家为讲解员从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现行教育状况、中小学生教学注意事项、学生社会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培训,积极参加全国博物馆研学师资系列专题培训,安排博物馆社教专员为讲解员培训研学实践课程。在讲解员独立授课或开展研学活动前,均需由部门组织试讲考核,反复打磨课程,提升讲解员参与社教活动的专业度和精准度。

成熟期

职业成熟期是指一名讲解员在经过数年历练与专业培训后,已具有讲解能力强、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和提升自我学术研究和学术转化的能力,向专家型讲解员看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峡博物馆鼓励讲解员自行选择一个文物门类或一个基本陈列展厅进行专题研究,与相关领域专家深入探讨,在一定条件下参与课题研究、展览策划等工作,这样既能从公众视角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工作,还能把学术语言转化为通俗化的有声语言,更好地为讲解工作服务,进一步提升职业获得感。

聆听博物馆讲解是公众参观博物馆的最优方式之一,一场优质的讲解就是一场穿越历史、古今对话的文化盛宴,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养则直接影响讲解服务质量。打造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博物馆讲解人才队伍,对全面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内涵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猜你喜欢
讲解员三峡博物馆
怎样当好讲解员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我当小小讲解员
军事文摘(2020年24期)2020-02-06 05:57:12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青年歌声(2019年4期)2019-04-11 08:35:02
我是小小讲解员
春到三峡
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 06:08:24
露天博物馆
无花果香溢三峡
中国火炬(2010年10期)2010-07-25 07:43:54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