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眼底病有——
1.视神经病变
包括视盘水肿、视神经炎等,与以下因素有关:(1)外伤,外伤致使视神经受损会引起病变;(2)炎症,发生如感染性、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等的炎症将会增加患病风险;(3)缺血,对于极易出现缺血情况的,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其患视神经病变的几率更高;(4)中毒,存在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或长期使用胺碘酮、乙胺丁醇等药物,将会增加患病风险;(5)颅内高压,存在感染、有颅脑外伤等情况可能会引起乳头水肿,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2.视网膜病变
包括视网膜肿瘤、视网膜血管病变等,与以下因素有关:(1)压迫,球后肿瘤、青光眼等疾病会使视网膜血管受到压迫从而增加患病几率;(2)遗传因素;(3)动脉痉挛,动脉硬化、血管收缩不稳定等会增加患病几率;(4)栓子栓塞,栓子若源于主动脉、颈动脉等处会引起视网膜血管栓塞从而会增加患病几率;(5)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使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发生硬化,从而增加患病几率;(6)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小板数量增多或血液黏度增高等会引起该病发生。
3.脉络膜病变
包括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脱离等,与以下因素有关:(1)近视;(2)炎症,由于脉络膜处血管数量较多,所以血流量较大、流速较慢,病菌极易在此积聚,也易引起脉络膜病变的发生。
4.玻璃体病变
包括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混浊等,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2)疾病因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的玻璃体老化速度会加快,会更容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5.黄斑区病变
包括黄斑裂孔、黄斑水肿等,与以下因素有关:(1)年龄;(2)疾病因素;(3)血管硬化,新生血管破裂、异常血管生长使得瘢痕组织生长所致的血管硬化会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4)慢性光损伤,长期面对并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用眼过度将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眼部组织与功能也面临着更多挑战,是眼底病的高危群体。眼底病不仅会损害视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给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老年人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重视黄斑健康
平时多注意黄斑的情况,重视如营养、吸烟、炎症、氧化、慢性光损害等会导致黄斑病变的因素,不要让黄斑出现异常,如此才能远离眼底病的伤害。
保持良好坐姿
不论是在工作、看书、吃饭还是在做其他的事情,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尤其是在面对荧光屏时,应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如此能让颈部肌肉轻松下来,同时也能让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注意用眼习惯
其实在生活中多数人都存在错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在昏暗环境下阅读等,若不及时地纠正,将会对眼部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可能会诱发眼底病。所以必须纠正错误的用眼习惯,要合理把控用眼时长,避免过度的使用眼睛。也不要一直保持目不转睛的姿势,通过多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从而避免泪液蒸发,保持眼睛的湿润与健康。
良好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适当午睡,每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进行运动
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能够提高中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中老年人要注意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以防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