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指出,皮肤健康与脏腑经络紧密相关。肺气正常宣发肃降,可滋养皮毛,保持其润泽弹性。脾胃功能强健,气血充足,皮肤得以红润。肝血充盈,疏泄正常,气血通达皮肤,使皮肤色泽明亮。心血充盈,血脉通畅,面部皮肤红润光泽。肾精充足,可滋养皮肤,保持紧致光泽。经络通畅也对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滋养皮肤的重要因素。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等作用,气的充足能够使皮肤保持温暖、有弹性,抵御外邪的侵袭。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血的充盈能够使皮肤红润、光滑、毛发润泽。气血不足则会导致皮肤干燥、粗糙、无光泽,甚至出现皱纹、色斑等问题。因此,保持气血的充足和通畅对于皮肤的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1)均衡饮食:中医强调饮食的均衡,提倡多样化的饮食结构,应摄入适量的谷类、肉类、蔬菜、水果、豆类等食物,以保证营养的全面供给。例如,谷类食物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为身体提供能量;肉类食物富含蛋白质,有助于皮肤的修复和再生;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够抗氧化,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2)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甜食:辛辣食物容易助热生火,导致皮肤痤疮、疖肿等问题的发生;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滋生痰湿,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导致皮肤油腻、长痘等;甜食则容易生湿生热,损伤脾胃,加重皮肤的湿热症状。因此,应尽量避免过食这些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
情志调节(1)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使皮肤出现暗沉、色斑等问题。因此,应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2)避免情绪过激:情绪过激如大怒、大喜等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大怒会导致肝气上逆,气血逆乱,影响皮肤的健康;大喜则会使心气涣散,也不利于皮肤的养护。因此,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
起居有常(1)规律作息:中医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夜间是人体阴气生长、阳气收敛的时候,熬夜会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气血不足,影响皮肤的修复和更新。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体质,提高皮肤的免疫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都是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运动后的护理,及时补充水分,保持皮肤的清洁。
痤疮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主要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肺经风热型痤疮多表现为面部丘疹色红,伴有疼痛,或有脓疱,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脾胃湿热型痤疮则常见面部皮肤油腻,丘疹红肿疼痛,伴有口臭、便秘等症状,舌苔黄腻,脉滑数。肝郁气滞型痤疮患者多伴有情绪不畅,月经不调等,皮疹多见于面颊两侧,色暗红,伴有胸闷、胁痛等症状。
防治策略:(1)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肺经风热型可选用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脾胃湿热型可选用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肝郁气滞型可选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气,活血化淤。(2)针灸推拿。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大肠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等;推拿则可通过按摩面部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痤疮症状。例如,轻轻按摩迎香穴、颧髎穴、地仓穴等,每次按摩3~5分钟,每天1~2次。(3)外治法。可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外用制剂,如痤疮膏、金黄散等。同时,注意保持面部清洁,避免挤压痤疮,以免引起感染和留下疤痕。
湿疹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湿邪有关,常兼夹风、热、寒等邪。急性湿疹多以湿热为主,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伴有瘙痒剧烈,舌苔黄腻,脉滑数。亚急性湿疹则多为脾虚湿蕴,皮肤潮红,丘疹、鳞屑较多,瘙痒不甚剧烈,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慢性湿疹多为血虚风燥,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伴有瘙痒、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脉细。
防治策略:(1)中药治疗。急性湿疹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亚急性湿疹可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以健脾利湿;慢性湿疹可选用当归饮子加减,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2)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曲池、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对于急性湿疹,可采用泻法,以清热利湿;对于慢性湿疹,可采用补法,以养血润燥。同时,还可配合艾灸,以温通经络,祛湿止痒。(3)外治法。根据湿疹的不同阶段,可选用不同的外治法。急性湿疹渗出较多时,可选用黄柏溶液湿敷;亚急性湿疹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外擦;慢性湿疹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等,但要注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的湿润。
荨麻疹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主要与风邪有关,常兼夹寒、热、湿等邪。风邪侵袭人体,导致营卫失调,气血不畅,从而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急性荨麻疹多为风热犯表或风寒束表,慢性荨麻疹则多为气血两虚、血虚风燥等。
防治策略:(1)中药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可选用消风散加减,以疏风清热,止痒;风寒束表型可选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以疏风散寒,止痒;气血两虚型可选用八珍汤加减,以益气养血,祛风止痒;血虚风燥型可选用当归饮子加减,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2)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曲池、合谷、血海、膈俞、风池等。可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经络,缓解荨麻疹症状。对于急性荨麻疹,可采用强刺激手法,以疏风解表;对于慢性荨麻疹,可采用弱刺激手法,以扶正祛邪。(3)饮食调理。患者应注意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海鲜、酒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荨麻疹。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祛风止痒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薏米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排出体内的毒素。
中医在皮肤养护和常见皮肤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皮肤的生理功能和特性,掌握科学的皮肤养护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常见皮肤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饮食调理、情志调节、起居有常等方面的养生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