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中医治疗有优势

2025-01-20 00:00:00钟智慧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5年1期
关键词:气虚甘草心衰

老年患者占比大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能力降低、搏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的状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疲乏、肢体水肿等症状。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衰患者已经超过数百万,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慢心衰患者占比约74%。

现代医学把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归为两种情况:(1)原发心肌损害,如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等;(2)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或情绪刺激、治疗不当等。心衰患者需要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帮助排除多余液体、ACEI扩张血管、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跳减低心脏负担、醛固酮拮抗剂减轻负荷等。除了药物治疗,部分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协调心室收缩,因患者个体的差异,具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待其评估病情后制定具体方案。

中医辨证分4型

经循证医学研究确认,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并减轻经济负担。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记载“心衰”这一词汇,书中提到:“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黄帝内经》中也曾记载以及描述“心胀、心痹”。根据心衰发病过程中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中医将其纳入“喘证”“心水”等范畴。时至今日,临床上都常常应用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以及茯苓甘草汤、桂枝甘草汤等进行治疗。在中医理论中,心衰的基本病机被认为是气虚血淤,同时涉及心、肺、脾、肾等多个脏腑。隋代巢元方强调心衰以心气虚为本,清代医家如王清任、唐容川则倡导“淤血”理论,认为血淤、痰水、水肿等相互关联。在辨证上,心衰大抵被分为4种,分别是气虚血淤、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喘脱危症。

(1)气虚血淤型。患者常有胸闷、气促、心慌、疲劳等症状,口唇青紫,舌淡暗有淤斑。治疗常用保元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重用人参、黄芪、白术等补益心脾,桂枝、炙甘草温通心阳,丹参、川芎、当归等活血化淤。

(2)气阴两虚型。患者常表现为胸闷、气短、疲乏、心慌、口干等,舌红少苔。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主,常用生脉散加减,重用麦冬、五味子、石斛等。

(3)阳虚水泛型。患者喘息不得卧,面部及四肢水肿,小便短少,畏寒肢冷。治疗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常用真武汤加减,重用猪苓、泽泻利水消肿,葶苈子泻肺行水。

(4)喘脱危症。心衰最严重阶段,表现为喘息不能平卧、烦躁、大汗淋漓等。治疗以益气回阳固脱为先,方用四逆汤加人参加减,重用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

需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应在正规医疗机构并由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心衰的早期识别极为关键,因其起病可能隐匿,部分患者初期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心悸、疲乏及食欲下降(纳差)等症状,这些症状虽轻但不容忽视,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为有效预防与调摄心衰,建议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维持心情平和;在季节变换特别是冬春之交,以及气候变化、温差较大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可通过佩戴口罩减少病邪从口鼻入侵;平衡工作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充足休息;保持饮食清淡,减少盐分摄入,适量饮酒并彻底戒烟;同时,适度参与体育活动,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功法,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

猜你喜欢
气虚甘草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12-02 00:50:10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8:04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00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气虚了,病多了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09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