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由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和内部的牙髓构成。牙髓由血管和神经等组织构成,可以运送营养给牙齿并传导感觉。龋病、外伤等都会引起牙髓损伤,牙髓损伤严重时,医生一般用根管治疗(俗称抽牙髓)来去除坏死的牙髓,防止疾病进展,以保留牙齿。但被抽走牙髓的牙齿会失去营养供应,容易劈裂。牙髓再生技术可以令牙髓再生,让牙齿变坚硬。
牙髓再生就是利用各种手段促进牙髓重新生成,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可使牙髓再生,一种是牙髓血运重建术,另一种是牙髓组织工程。这两者的核心步骤相似,都是用生长因子诱导干细胞在支架上生长。牙髓再生就像栽种葡萄树,可以把干细胞理解为“葡萄种子”,生长因子是“阳光雨露”,支架就是“葡萄架”。只有在干细胞、生长因子、支架这三者齐备的情况下,牙髓才能生长出来。
牙髓血运重建术原理是利用人体自身的牙髓干细胞作为“种子”,用生长因子作为“阳光”,然后扎破根尖组织出血,让人体产生的血凝块作为支架帮助干细胞生长分化成为牙髓。牙髓血运重建术目前已经部分应用于临床,以下将科普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治疗流程。
治疗前注意事项有4点:
1.通过视诊、探诊、叩诊、触诊以及牙髓活力测试、X线、CBCT等,确定牙髓活力是否丧失、根尖周组织是否健康、评估根尖口的大小、牙根工作长度、排除其他疾病。
2.确定患者的适应症——牙髓坏死、根尖孔尚未完全发育的年轻恒牙。
3.与患者沟通、制定治疗方案、签订知情同意书。
4.询问病史并确认患者对于可能用到的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
具体治疗有4个步骤:
1.医生在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后,首先对治疗的牙齿进行麻醉,以减轻疼痛。使用橡皮障隔离牙齿,隔绝唾液且防止伤及正常组织。
2.接下来,医生在显微镜下磨掉牙髓顶部的牙釉质和牙本质,暴露出病变的牙髓,使用药物(如3%次氯酸钠和17%EDTA)对根管(牙根内部的空腔)进行清洗,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擦干根管。
3.医生把药物(抗生素等)放入根管内进行杀菌消炎,暂时封闭髓腔,1~4周以后复诊。
4.复诊时,医生移除暂时的充填物,多次冲洗。在麻醉下用根管锉刺激根尖组织出血,把血引到根管内,形成血凝块。为了保证血凝块可以稳定留在髓腔和根管中,可以放置吸收性明胶海绵或胶原基质,最后封闭牙髓腔。不久以后根尖周围的干细胞会依附血凝块再次生成牙髓样组织。
治疗后,患者要做到以下注意事项:
1.治疗后的几周内,患者尽量避免用治疗的牙齿咀嚼食物,防止损伤新生组织。
2.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的概率。
3.治疗后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如果长时间不减轻或症状加重,及时就诊。
4.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诊,检查牙髓是否形成、牙髓活力是否恢复、根尖病变的愈合情况等。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主要适应人群是年轻且恒牙尚未完全发育的患者,因为这时期的牙髓活力比较强,并且牙根周围的血管多,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想恢复成年人已发育成熟的恒牙牙髓,就需要第二种技术——牙髓组织工程。该技术提取脱落乳牙的牙髓或成人智齿内的牙髓,利用支架、生长因子,在体外培育成牙髓样组织后植入牙齿。该技术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区别是前者在牙齿内进行的,而牙髓组织工程是在体外合成牙髓组织放入牙齿内的。目前这项技术仍在研究中,科学家已经在老鼠口腔内做了实验,最后能观察到牙髓再生。
牙髓再生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虽然现阶段还有不足之处,但是可以相信,未来牙髓再生技术能让患者受损的牙齿重生,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