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高中刚毕业的大哥去了崇明的农场工作。他在给家里的信中说:他十分想家,想起故乡的炊烟,就想到外婆的白发;想起故乡的橹声,就想到父亲的渔网;想起故乡的水桥,就想到母亲洗的衣裳。
而今,故乡的面貌翻天覆地,炊烟不见了,橹声听不到了,水桥也退休了。那些曾经流淌在水桥上的悠悠岁月,也渐渐褪了颜色。
水桥不是桥,而是架设在河与岸之间的一组石板阶梯,是早年江南人去河边淘米、洗衣、挑水的地方。
故乡的东浜滩就有一座水桥,桥由一色的青石板组成。桥边有一棵古老的榉树,树干微微弯曲,枝叶浓密,风一吹,树叶如钱币散落在水面上、石阶上。
不上学的日子,我们帮大人到田间干活儿,收工的时候,我们提着沾满烂泥的小木凳,和大人一起到水桥清洗。也是在水桥,我们听大人谈论麦子的收购价,谈论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老人住了医院。我们成了消息灵通人士,自然很得意。但外婆叮嘱,只许听,不许说,更不能评论。
每日清晨,男人们总是摸黑起床,最先下到水桥,将两个木桶摁进清澈的河水里,灌满水往家赶。河水倒满自家的水缸,放几颗明矾进去,一缸水便是全家一天的生活用水。(1)此时,妇女们来到河边,三五成群各占水桥的一角,开始淘洗一盆盆、一篮篮、一箩箩水汪汪的“生活”。
河与水桥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盛夏的黄昏,平静的河面陆续沸腾起来,孩子们或纵身跳入水中,或互相泼水玩耍。大孩子会带个木盆,让它漂在水面,自己则屏气潜入河底,将河蚌等河鲜从河泥里掏出,再钻出水面,将河鲜放进木盆。于是,家中那天的餐桌上便多出了一道鲜美可口、浓油赤酱的菜。
那些还不会游水的小童,坐在光溜的青石板上,观望着在水中嬉戏的哥哥姐姐,分享他们的快乐。我家三弟也在其中。他还不会游水,坐在水桥上看我们在水中玩儿,心便发痒,学着我们的样子,“扑通”一声,一头栽入河中。在一旁摸蚌的国文发现水面漂浮着一团黑发,抓起来一瞧,是不会游水的我家三弟,便立即将他救起。后来,大哥想出一个让三弟“下河”的好办法:他与我合力卸下我家南屋的木门,借着木门的浮力把它放在水面,让三弟伏在木门上漂向河的中央。
秋天,水变凉了,我们不能游水了,但水桥不会冷清。伙伴们选在水桥的一隅坐下,安静地挑起细竹竿,水面的浮漂儿是用废弃的海绵拖鞋做的,鞋面被剪成米粒大小的十几颗,穿在渔线上。我们一扯浮漂儿,那些隐在水中的咬了鱼钩的鳊鱼、鲫鱼和昂刺鱼,便陆续被钓起,最终成为我们的美食。
深秋,伙伴们早已进了学堂,五谷也早已进仓,麦种也被撒进垄田,稻草早已堆成一垛一垛的。江南水乡进入农闲期。男人们闲不下来,为了保持河水的清洁,他们将水泥船推入河中,站上船,用竹竿与网袋特制的工具——罱,将河底的淤泥刮下来,捞进船舱。(2)河泥是不可多得的有机肥料,被一担担地挑上岸之后泼到刚出头的麦苗上,如同给准备过冬的麦苗披上了保暖的衣衫。这道既疏通河道又获取肥料的工序就叫“罱河泥”。
等到我渐渐长大,河面不再宽阔,水也不再清澈。个别贪玩的同伴跃入长满猪草的河中游泳,上来后发了一身疹子。再后来,“罱河泥”的传统技艺也断了传承。久不疏通的河道越来越浅,河水越来越脏。闲置的水桥上长满打滑的青苔,水桥几乎淹没在了齐膝的荒草中,如一本被人遗忘了的旧日历。
再后来,水桥终因年久失修塌陷了。我心里有些惆怅,也有些期待。直到三年前家乡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我看见河两岸重现不少年轻的水桥,它们设计精关、整齐一致,如一幅承前启后的美丽画卷。
这些年轻的水桥静立在河与岸之间,连接着江南的过去和未来……
(李新章/文,选自《解放日报》2024年2月18日,有删改)
阅读笔记
1.河与水桥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哪些与河、水桥相关的事件能表现孩子们的“乐”?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等。通过题干中的“河与水桥”“天然乐园”等关键词,找出有关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时,妇女们来到河边,三五成群各占水桥的一角,开始淘洗一盆盆、一篮篮、一箩箩水汪汪的“生活”。(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河泥是不可多得的有机肥料,被一担担地挑上岸之后泼到刚出头的麦苗上,如同给准备过冬的麦苗披上了保暖的衣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鉴赏。首先,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明确赏析的角度;其次,结合上下文,对要求赏析的句子进行赏析。
第(1)题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可以赏析句中的叠词“一盆盆”“一篮篮”“一箩箩”“水汪汪”,或者是其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淘洗”。
第(2)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应先准确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语境写出其表达效果。
3.文章写关于水桥的记忆,从大哥40年前给家人的信写起,有什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开头段的作用。首先,对开头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其次,结合开头段的位置判断它的作用,如对下文起何作用、对全文有何作用等。
4.文章结尾写到“这些年轻的水桥静立在河与岸之间,连接着江南的过去和未来……”,这句话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对回忆性散文来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记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江南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时代的变迁给当地生活带来的改变等。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即可。
(刘晓倩/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