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的境界与智慧

2025-01-17 00:00:00古聿
中华魂 2025年1期
关键词:张英粟裕廉颇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社区考察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久远,至今依然脍炙人口。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京城做官时,其桐城家人与邻居因宅基地发生争讼,家人写信向张英求助。张英看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诗信后顿悟,主动让出三尺界墙,邻居深受触动,亦退让三尺界墙,六尺巷由此得名,并成为谦和礼让、和谐相处美德的一个缩影。

让,礼让、谦让、退让等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让的故事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生动反映出当事者的思想境界和智慧水平。

远古时期,尧和舜都是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尧年迈时,未按传统方式将首领之位传给儿子丹朱,却让更有德行的舜来继位。这种超越血缘关系的权力交接,被称为“禅让”。尧舜禅让不仅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彰显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用人标准,即选人用人应当基于德才而非血统,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弟子箴言》曰:“自矜其智非智也,谦让之智斯为大智;自矜其勇非勇也,谦让之勇斯为大勇。”可见,谦让既是一种大智,又是一种大勇。或许正因如此,自古以来就传诵着许多关于谦让的故事。譬如,孔融让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谦让故事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又如,相如让尊。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老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要羞辱他。相如屈尊容让,终使廉颇既感动又惭愧,上演了“负荆请罪”的感人活剧。再如,冯异让功。东汉开国名将冯异每逢打仗胜利、诸将论功行赏时,便独自退避到树下,不参与争功,被军中誉为“大树将军”。

我们党素有居功不争、有位不抢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期间,山东和华中两大战区合并为华东野战军之后,陈毅和粟裕成为好搭档,取得了莱芜战役大捷。此后,陈毅接受中原局组建的新任务,果断将华野的实际指挥权交给粟裕。但粟裕再三推辞,极力请求自己仍做陈毅的副手。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邓华出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随着战事推进,中央派陈赓、宋时轮等将领赴朝参战。邓华主动向彭德怀建议,由陈赓出任第一副司令员,宋时轮出任第二副司令员,自己改任第三副司令员,由于彭德怀的坚持,邓华才依然保持了原来的职位。1955年首次评定军衔时,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后,立即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信,诚恳、慎重地提出授予自己上将军衔,将大将军衔授予其他功勋卓著者。在评功、晋衔、升职时互相谦让、争相推让的佳话,真是举不胜举。凡此种种之让,彰显了无私无我的高尚品格和非凡境界,值得大加赞赏、大力弘扬。

《左传》云:“让,德之主也。”朱熹曰:“让,礼之实也。”让,不仅是一种崇高境界,而且是一种深邃智慧,既可避免因争名夺利而产生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又能因与世无争而保持平和、从容等健康心态。让还是不让,凸显的是品格、道德的高低,反映的是胸襟、肚量的大小,折射的是德性、操行的外化。在面对各种利益冲突时,每个人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更高的境界、视角和气度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进而作出正确而大度的抉择,该让时谦恭敬谨而毫不犹豫地让,努力做一个睿智理智、豁悟豁达、忘我无我的人。

猜你喜欢
张英粟裕廉颇
残菊
第一次开飞机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艺术百家 张英
电影文学(2020年17期)2020-10-19 08:23:26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5:05
廉颇并非真英雄
领导文萃(2013年23期)2013-08-15 00:43:51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