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并用好政府债务工具

2025-01-16 00:00:00毛振华周昊宇
领导文萃 2025年2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中央政府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唯一具有全局理性的部门

一般而言,债务规模和经济规模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债务规模也在扩张。可以说,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各个部门资产负债表扩张的过程,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的“债务-投资”增长模式驱动下,各个部门的负债规模显著上行。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房产等资产价格的下滑,居民的负债意愿在下降,资产负债表已经呈现出收缩的态势。在经济周期下行的阶段,企业和个人选择降低支出和负债是非常理性的个体选择。但从宏观变量来看,我们又需要通过加大消费、投资与支出,扭转各个部门资产负债表收缩的现状,这就是全局理性和个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在这个阶段选择加杠杆不仅是非理性的,而且是危险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无法强行要求微观主体扩大支出。当前唯一可以从全局理性出发,提供逆周期力量的部门便是政府部门,离开了政府部门的逆周期扩张,经济调整的过程将会大大延长。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逆周期调节,而非降杠杆

去杠杆或者降杠杆的时机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经济下行期,企业和居民已经在主动降低杠杆,政府此时也选择降低杠杆,那么经济整体将严重缺乏扩张性的力量。

当前地方政府的“化债”问题颇受关注,很多人理解化债就是消除债务,至少是减少债务,地方政府也倾向于减少新增支出和投资,谨慎地避免增加政府部门债务。2024年上半年,化债重点省份的GDP增速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重点省份。

当前我们要厘清这样一种思维:当经济中的三大部门有两大部门扩表意愿下降时,政府应该扩大负债规模。有人认为中国政府的负债规模已经过大,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我们的统计梳理显示,中国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没有之一,中央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仅为23.6%。

即便加上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以及隐性债务,我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为100%左右,低于G7集团大部分发达经济体,日本、意大利、美国、法国以及英国的政府部门杠杆率分别为227%、142%、112%、110%与102%。德国的政府部门杠杆率较低,仅为65%,这与德国政府近十几年来持续实施“债务刹车”有关。

珍惜并用好政府债务工具:量的稳定与质的提升

政府部门加大逆周期调节,就需要为政府收入寻找来源,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扩大税收是不明智的,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收入压力,转而寻求增加非税收入,甚至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征缴措施,这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市场氛围和营商环境,并有可能带来当地税源的长期流失。

我们要理解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政府债务,比如中央政府可以发行使用国债和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可以发行使用一般债和专项债,再比如通过置换债和再融资债进行地方债务的腾挪和接续等,需要珍惜并用好这些债务工具。

当然,政府债务风险也值得关注,我们要吸取过去软预算约束下地方政府债务工具被滥用的教训,一些债务工具的使用并没有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是形成了大量低效和无效的投资,最终带来了债务负担过重和不可持续的局面。

如何用好政府债务工具?简言之,就是要做到量的稳定和质的提升。

量的稳定就是要认识到随着经济增长债务水平还是应当稳定提升。债务问题的应对与化解并不能一蹴而就,并且需要避免化债措施持续形成紧缩效应,这反而会加大债务压力,而不会缓解债务压力。

质的提升则更加重要,我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调整债务结构,一方面是调整债务用途。

从调整债务结构来看,我的建议是应该把大量准政府债务、隐性政府债务变成显性政府债务,由于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偏低,建议把一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转换为中央政府债务。

债务结构调整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有助于重新释放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力,使其免于陷入债务的泥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应当深入优化央地财政关系、加强中央事权,首先是基本民生保障等纯公共产品的确需要中央加大统筹力度,其次是一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根本无法偿还,应当作为一次性问题由中央政府来进行消化。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有效降低债务成本,现在有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以10%以上的利率在借款,转变为政府债务甚至中央政府债务之后,可以使得债务运行更加可持续。过去我们有些部门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为了粉饰部门报表而没有反映出真实的债务状况,当前是时候回归本源了。

从调整债务用途来看,过去大量的政府债务被用于基建项目支出,但是随着存量项目的积累,新增项目需求日益饱和,基建投资的效率水平较低,当前政府债务的使用需要向居民倾斜。

除了向居民倾斜之外,政府债务工具还需要用于维持政府的信用,特别是尽快解决政府对于企业的欠款问题,这里面既包括对于民营企业的欠款,也包括对于国有企业的欠款。

正确地认识政府债务的作用,规范政府债务的使用,调整政府债务的结构,优化政府债务的投向与用途,这是目前政府部门进行逆周期调节,推动实现全局理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珍惜这一工具,用好这一工具,从而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为经济转型提供引导,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摘自《北京日报》)

产业政策在定义上没有共识,但当政府以非常精确的方式干预市场体系时,争议就会出现;如果政府挑选出它们认为应该成为“赢家”的公司,争议就会更大。光谱上没有一个特定的点代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最优解,这意味着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产业政策的使用,存在好的产业政策和坏的产业政策,根据情况的变化,例如面对可持续发展挑战加剧,可能就需要更多产业政策。实施产业政策需要同时注重潜在利益和潜在的风险与低效问题,避免政府的越位和缺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中央政府政府部门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卫星应用(2022年1期)2022-03-09 06:22:32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环球时报(2019-06-26)2019-06-26 06:18:03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自行车(2017年9期)2018-01-19 03:07:14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西藏研究(2017年3期)2017-09-05 09:45:14
争议产业政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7年22期)2017-04-09 06:45:57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西藏研究(2016年3期)2016-06-13 05:37:44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