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5-01-15 00:00:00颜学海
关键词:对联情怀语文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笔者认为将对联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在对联的熏陶中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多方面的素质,还能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一、引导学生读联品联,帮助他们立志、立德及培养家国情怀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之余,我时不时与学生一起赏读“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坛上弦歌思孔壁;阶前雪色映程门”“勤以读书,为中华崛起;乐而传道,将大器琢磨”“读书总具凌云气;立志常怀驭海心”“雏鹏自奋垂云翼;赤子堪酬报国心”这类对联。告诉他们,立世人品、才华二者缺一不可;要及早立志,在求学过程不断加强品行修养;懂得要成才,必先立德成人的道理。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时,我自撰了四副对联:“湘音震世;古国腾龙。”“建党,建军,建国,伟功齐日月;民崇,民拥,民尊,浩气贯乾坤。”“别瑞金,经遵义,到延安,锤镰执笔,二万五千里史诗惊世;传薪火,秉鹤心,成骏业,家国飞歌,九州四星轩景动人。”“一棹开新路;百年步小康。”让学生感悟到万里长征铸就了中国伟大的历史,其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更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联系起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学生们深深地懂得是谁开天辟地,给古老的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通过撰写标题联、主题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授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通过自写、学生写或引用对联的方式概括文本的主要人物或主题。同时引导学生自主从字、词、句、立意等方面进行赏析点评。比如:用“忠魂且为家邦尽;汨水还将离骚吟”“诤言未阻山河碎;遗恨犹期家国兴”概括屈原的主要生平经历,赞扬屈原的赤子之心和爱国精神。“琵琶尽诉悲欢事;涕泪惟逢沦落人。”以此联做导语,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所呈现的人、事、景、情。这样通过对联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内容。长期坚持,学生不仅仅加深了对对联的认知,培养了兴趣,还训练了语感,提高了语言表达技巧,改掉了遣词造句随意的习惯,锻炼了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力,有效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通过品读或撰写文本相关景观联、人物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崇德向善及见贤思齐的情怀

教《岳阳楼记》时,我展示了窦垿撰写的102字长联和“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副14字短联,帮助学生了解与岳阳楼有关的历史人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让学生感受雄大壮观的岳阳楼与气势磅礴的洞庭湖的景色、深厚的人文内涵及作者心忧天下的襟怀,更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烙印他们的脑海,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雄才生鬼笔;瘦骨带铜声”中肯贴切地展现诗人李贺的清正廉洁,执政为民但又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空怀理想抱负,不能为国建立功业的形象。“怒将匕首投豺虎;甘为人民作马牛”概括了鲁迅先生崇高的品行。还运用对联给学生介绍“半部治国,千秋文圣;一言蔽恕,四海宗师”的孔子,“持恒力以成书,溯古通今,一部史家绝唱;宁宫刑无废志,立言树范,千秋圣者完人”的司马迁等人,通过知人论世后,再辅以对联加以提炼介绍,那么这些古今仁人志士的济世精神、赤子情怀就会萦绕在学生心间,促进学生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情怀。

四、通过对联的方式宣传节气、节日等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

在涉及到有关节气、节日的教学时,我总会先简介相关的常识,再辅以对联或诗词加深学生的认知。譬如“茶烟静拂听琴鹤,谷雨轻笼锄麦人”,望着烟雨中的麦田和其间辛勤劳作的农人,作者焉能不开心。“歌管楼台声细细;清明时节雨纷纷。”此集句联让我们既感受清明社戏的热闹,又感受到那弥漫的哀思。“几度春秋,悲欢伴我;多情明月,远近随人。”联语虽短,却把中秋情写得含蓄蕴藉且动人。尤其是春节期间,我会要求学生提交春联习作并在课堂予以点评。如兔年春节时,他们撰写了“兔耳欣听新燕语;春风劲拂古神州”“东风蓄势龙腾宇;玉兔迎春虎鼓琴”“喜饮三盅,梦踏归乡路;惭游万里,屏呼守岁人”等不错的春联。这样通过对联,学生们不仅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拓展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言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气、节日的认知,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意识到对联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与意义,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日渐增强。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对联不仅能提高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理解、想象、感悟及创作的综合语文能力与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对联情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五老”情怀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3
对联知识小问答
对联(2011年2期)2011-11-19 23:03:52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对联(2011年22期)2011-09-19 06:39:46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2011年8期)2011-09-18 02:32:20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对联(2011年6期)2011-09-18 02:28:58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