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早晨,我刚从床上爬起,便看见窗外的雪花,不禁坐在窗边观赏。雪刚飘落时还掩面而出,略带羞涩,但只做了几个动作,就由刚开始的小心拘谨变得欢快流畅,踩着风的伴奏与鼓点,时而打着旋儿上下翻飞,时而聚在一起嬉戏打闹,时而又驻足静思,一点一点地落下,将自己的美展露无遗。
当雪之舞者感到疲倦时,便会逐渐放慢脚步,在深情鞠躬中结束这场表演。然而远山不肯结束,让雪在群山之间驻足停留;高楼也不肯结束,在所有的角落里收集着雪的原样;大地更不肯结束,张开臂膀深情地拥抱着雪,天地之间苍茫一片。这场精彩表演结束后,积雪渐渐融化,浸入群山大地,滋润着春天万物的萌发。
古人对雪有着别样浓厚的感情。柳宗元有流放贬谪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纵使身在黑暗之中也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岑参在边关吟诵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悲切,一吐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在迷茫时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苦闷,却仍然不失勇气与坚毅……以雪为物象,借雪论事,借雪抒情。诗人将情思融于雪中,将美好与希望融于雪景,让雪花带着诗人的祝愿融进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也许这时冰冷的雪花也有了温度、有了内涵。
王国维先生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雪或许并不被人所称道,却在山、水、草、木间得到了升华,错综立体的景象或许才使得人们为之赞叹与吟唱,因为此景的美丽、深远、静谧,在推敲琢磨之后,才有了感情的立足、思想的寄托、志趣的表达,也在其中有了不同凡响的绝妙之感,流露和表达在字里行间。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之间,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只有用我们的感悟点燃创作的灵感,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更有灵魂的艺术,艺术才更具有吸引力、持久力和生命力,才能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