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里新鲜事儿多

2025-01-15 00:00:00薛元明
中国收藏 2025年1期
关键词:乾隆帝故宫博物院

岁月如流,不知不觉,年轮又增添了新的一圈。春节是一个古老约定,年复一年,如约而至。“年”是什么?是囊括四季的一个时间周期,也是人们辛勤过后享受生活的重要节点。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就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数次的朝代更迭,都无法动摇它的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若是从古画中探寻,我们或许能看到许多古人过年的“新鲜事儿”。

乡村岁朝忙

明 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呈现了吴中地区热闹的新春景象。“村庆”之说极为少见,让后人领略了“元日即景”。村中人家,访友宴饮,燃放爆竹,辞旧迎新,欢度佳节,画面充满岁朝繁忙、喜庆的升平景象。画中山水、松柏笔墨苍劲滋润;人物用笔圆熟,神态生动,姿态各异。画上落款“戊午腊月写于石湖”,时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乾隆丙申御题诗作补阙,时间相隔158年:“东郭远西墅,山家接水村。春阴庆老幼,丰岁足鸡豚。三代遗风在,一时深意存。治民无别术,饥饱俾寒温。”而“治民无别术,饥饱俾寒温”两句,一下子让人从温馨的过年氛围中清醒过来。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描绘了新春农村热闹欢庆春节情景,字眼就是“市”字。除了各式摊贩,也有挑担沿街叫卖的各色货郎,以及算命、跑旱船、演傀儡戏的表演艺人。摊贩们销售爆竹,打太平鼓,耍猴戏,跑旱船,盲眼看相人,戏棚上演掌中班,游人市贩、竹篱人家,生动传神。文士在松树下席坐品茶闲聊,朱漆托盘内置有紫砂大壶与青花碗,盛装泉水则用绿地花卉大壶、茶铫。亲朋相见,互相鞠躬作揖。该作融合了中西画法,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和笔墨韵味,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画面采用长卷形式,随着画卷的慢慢展开,集市由外入内的景致依次呈现,富有动态感。

"宫廷乐融融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是由中清郎世宁等《乾隆帝岁朝行乐图》故宫博物院藏清金廷标《岁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画。郎世宁绘乾隆帝像,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该作主要是渲染皇家岁朝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现乾隆帝与诸皇子间其乐融融的亲情。图绘乾隆与皇族子弟在庭院内点燃鞭炮,庆贺岁朝的热闹场景,显现出在尊贵的帝王身份之外,还流露出普通家长的一面。

清 郎世宁等《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廷标《岁朝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徐廷琨《春节磨镜图》 大英博物馆藏

金廷标《岁朝图》绘园中翠竹与梅花、天竹争相竞艳,一妇人由月门直窥群婴嬉戏。喧闹活泼的孩童,无疑为新年增添热闹祥福的氛围。金廷标画技高超,得益于平日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他因为得到乾隆帝的赏识而擢升。据内务府的档案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有旨意:“六月初九日,接得员外郎郎正培、催总德魁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七日太监如意传旨:如意馆新来画画人金廷标着画《十八学士登瀛洲》手卷一卷,往细致画。”这是金廷标入宫后接到的乾隆帝第一份“订单”。此类岁朝画和“馆阁体”类似,出于“应制”之需。

"旧俗再难见

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镜子对于古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和用途。铜镜由铜、锡、铅合金铸造而成,和空气接触日久会氧化变黑而黯淡无光或模糊不清,这时需要重新磨拭镜面,使之恢复亮度。冬天是农闲时节,春节又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古人常在春节前磨镜子,以祈求万象更新之意。徐廷琨《春节磨镜图》算得上场景写真,只见画中半开的门上,贴着“金日天官赐福来”“前门迎百福”“后户祯祥”等对联或吉语。墙头探出数枝初开的早梅,显现出新春喜气。画中两位女子,一个抱着孩子,一个捧着圆镜。女主人的身躯掩在门后,只露出侧脸,但面容却完整地呈现在镜中,亦幻亦真。磨镜老人衣着褴褛,满面笑容,人物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此时她正在木架上打磨一面圆镜,旁边放着装有药粉的瓶子,还有一个形如响板的东西——将几块铁片串在一起制成,名曰“惊闺”,用来招揽生意,《梦粱录》载:“修磨刀剪、磨镜,时时有盘街者,便可唤之。”磨镜并不是一门轻松的手艺,铜镜养护遂成为一项专门职业,故被称为“磨镜客”,有隐者寓意。修行如同磨镜,过程虽然辛苦,但人的心镜经磨莹之后,如朗月当空,清醒异常,得大智慧。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描绘了过年时阖家欢庆团圆的场面,将新春时节欢快团圆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整体敷色艳丽,亭台楼阁富丽堂皇,庭院古树环抱、湖石屹立,火盆烧着松枝,室内布置着“四季花卉”大立屏,瓶插牡丹,烘托出富贵吉祥的年味。家仆或持酒壶侍立,或端送糕果,穿梭于前厅回廊里。后院妇女忙碌准备年夜饭,远处阁楼上男仆合力悬挂大灯笼。在这幅画里,仿佛令人能听到笑声的,就是造型圆润可爱的孩子们,在庭前玩着各式的游戏——打太平鼓,吹笙,玩悬丝傀儡等。整个画面颜色浓厚,衬托出吉祥喜庆之味,呈现多重民情风俗之美:一是岁朝清供的祥顺之美,二是无忧童戏的天真之美,三是家庭和谐的孝悌之美。

"案上争奇艳

明 边文进《岁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边文进《岁朝图》作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春正。“宣德”二字令人遐想,大名鼎鼎的宣德炉便是一例。尽管在历史叙述中,明朝是一个严酷的王朝,仍有轻松的一面。从艺术可以看到人的天性。明代插花诞生了“十全花”等新花型,并且进一步出现了“堂花”和“斋花”之分。中堂用花高大端正,有仪式感,书斋清赏,以小瓶小器为主,突出趣味感。画面上古朴的铜壶内插梅、兰、山茶、水仙、天竺、灵芝、松、柏、柿子、如意等十种花材,正是“十全”之寓意。瓶花的重心偏于下方,上方以梅干引向高处,虚实相生。从精美的花瓶到热闹的灯笼,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陈书被誉为“清代女画家第一人”,其《岁朝丽景图》绢本设色笔力遒劲,风神简古。通过描绘各种带有美好寓意的谐音、之物品,如石表寿外加水仙、天竺,为“天仙拱寿”,旁搭百合、柿子、灵芝、苹果,则有“百事如意”和“平安如意”等多重寓意,来表达对新年的祈盼和祝福。这是明清吉庆画中的惯用手法。款署“雍正乙卯新春,上元弟子陈书画于来青小墅,时年七十有六。”如此高龄,笔墨未见丝毫老态倦意。画中大花盆内,栽有盛开的两种牡丹,另有一蟠曲的清艳古梅,正当盛开。湖石旁有一束水仙,小白花似有香气扑鼻而来。以淡墨勾水仙叶,然后染以淡绿、嫩黄、淡赭,色调优雅。两只鲜红的柿子掩映在树叶下。花盆下旁又有含苞欲放的牡丹花。布局颇具匠心,疏密虚实,牡丹花叶之偃仰向背,和诸色花卉交相辉映,使人感到争奇斗艳,生机盎然。

清 陈书《岁朝丽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这些古画作品可以看出,春节是全民共同的节日,上至九五之尊,下至黎民百姓,称得上普天同庆。无论是应制应命还是自抒胸臆,都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情。春节最大的趣味,相当于是设在人生路上的驿站,乃是彼此心灵得到慰籍和休憩之处。有了这样一个个驿站,各自的人生就会分出许多阶段。人生从上小学之时算起,为了学问,为了荣誉,为了地位,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一切伟大的人生梦想,埋头拼搏。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顺风顺水的阶段,也一定会遭遇挫折与失败。如果没有这些驿站,就没有停歇之时,即便再怎么风光也会在半途中累坏甚至累死。春节的趣味,其实就是人生的趣味,“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以一种美好心情的重新开始,伴随着新的希望和企盼,有了新的动力,开始新的旅程。

猜你喜欢
乾隆帝故宫博物院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中)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皇帝偷枣
故事大王(2019年3期)2019-04-27 00:15:36
清代中亚藩属体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分析
乾隆帝的存在给嘉庆朝中琉交往带来的变数
世界家苑(2018年12期)2018-12-18 19:34:06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卷宗(2018年12期)2018-05-26 09:52:08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中华戏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