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三防部队司令”遇刺背后博弈升级

2025-01-15 00:00:00隋鑫郑敖天
环球人物 2025年1期
关键词:基里洛夫乌克兰

基里洛夫资料图。

2024年12月17日清晨6点,居住在梁赞大道附近的莫斯科市民被突然的爆炸声惊醒。接到报警后,急忙赶来的莫斯科警方在位于当地住宅区的爆炸现场发现了两具尸体。

经法医检验,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宣布,死者是俄军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下简称俄罗斯三防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中将和他的助手伊尔亚。俄方迅速将此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并指控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实施了此次暗杀。随后,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消息人士也对媒体透露,基里洛夫之死,是乌安全局实施的一次“特别行动”。

作为俄罗斯最出色的防核生化专家,基里洛夫不是一线指挥官,而是技术型将领。在前线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乌克兰情报部门为什么要置基里洛夫于死地?

滑板车上的炸弹

基里洛夫遇害的梁赞大道地区位于莫斯科东南部。与繁华的莫斯科市中心不同,梁赞大道附近曾是莫斯科的工业区,除厂房外,还有大片的工人住宅。当天,伊尔亚像往常一样,驾车来到基里洛夫的公寓,接他上班。

据俄社交媒体“电报”上披露的信息,鉴于基里洛夫工作的敏感性,他妻子曾希望他加强对个人和家庭的安全防护,但他拒绝了妻子的建议。遇害前,基里洛夫无论是在办公室办公,还是外出视察开会,基本上只带着一名助理和一名司机,每天上下班的路线也相对固定。这也许是刺杀者能够轻易得手的原因之一。

2024年12月17日,基里洛夫遇刺现场。
嫌犯库尔博诺夫。

基里洛夫遇刺的时间颇为敏感。据乌克兰媒体报道,爆炸发生的前一天,乌克兰司法部门对他进行了缺席审判,指控他指挥俄军对乌军使用了国际法禁止的化学武器。俄罗斯随后否认了这一指控。值得注意的是,基里洛夫此前也指控过乌克兰军队“准备使用化学武器进行挑衅”。

爆炸发生后,俄罗斯安全和内务部门迅速锁定安放爆炸物的犯罪嫌疑人,并于当日晚间在莫斯科完成抓捕。据俄联邦安全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执行此次刺杀行动的犯罪嫌疑人是一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29岁男子——艾哈迈德·库尔博诺夫。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向库尔博诺夫承诺的报酬是10万美元的奖励和移居欧盟国家的许可。

据库尔博诺夫供述,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指派下,他在今年夏天来到莫斯科,先购置了一辆电动滑板车,并在几个月后收到了爆炸装置。12月17日凌晨,他将安装了爆炸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停放在基里洛夫住宅的单元门口附近。周边沿途的视频监控清楚地记录下库尔博诺夫使用涉案滑板车前往现场,以及停放滑板车后,多次换装逃离现场的影像。

俄联邦侦查委员会调查称,为了监视基里洛夫的动态,库尔博诺夫租用一辆共享汽车,并在车内安装了一个无线摄像头,将拍摄的视频内容在线传输给乌克兰第聂伯市的组织者。在收到有关基里洛夫及其助手走出单元门口的视频信号后,遥控引爆简易爆炸装置。

目前,乌国家安全局招募库尔博诺夫的细节尚不清楚,但据俄联邦安全局透露,俄方正与乌兹别克斯坦情报部门密切合作,追查参与刺杀的同谋。12月26日,俄罗斯国防部宣称,俄方挫败了乌克兰情报部门对俄高级军官的一次暗杀企图,逮捕4名嫌疑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尚月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军队和情报部门已多次在俄罗斯境内实施暗杀行动。其目标既包括俄罗斯军方人员,也有俄罗斯技术专家和媒体人士。随着乌克兰军队在正面战场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乌方可能希望通过暗杀行动来破坏俄罗斯民众的安全感,进而打击俄方的国内士气。

基里洛夫遇刺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追授他“俄罗斯英雄”称号。12月20日,俄罗斯国防部在位于莫斯科北部的“祖国保卫者公墓”为基里洛夫举行葬礼。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出席仪式,普京派代表敬献花圈。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写道:“他是一个无畏的人,从来不躲在别人身后,总是去直面问题。为了祖国,为了真相。”

是职业军人,也是公众人物

2023年8月,本刊记者在俄罗斯“军队—2023”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曾与基里洛夫将军有过一面之缘。在论坛开幕当日的俄国防部领导巡场观展环节,本刊记者在一处展台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位极具媒体曝光度的俄罗斯将军。

在记者看来,基里洛夫非常符合印象中俄罗斯将军的传统形象:体格健壮、面容冷酷,朴素之中透着一丝凶悍。但随后,记者也感受到基里洛夫冷峻外表下随和一面。当看到记者正在拍摄他时,基里洛夫没有表现出抗拒,反而热情地向记者和展台负责人开玩笑:“看来中国朋友也对你们的产品感兴趣。”

按照俄军职级待遇划分,作为兵种司令的基里洛夫与国防部副部长的职级相当,但基里洛夫观展时只有一名助理相随。现在回想起来,基里洛夫应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保持着这种低调朴素、远离喧嚣的习惯。

1970年,基里洛夫出生在俄罗斯古城科斯特罗马,其城名取自斯拉夫神话中的丰饶女神。该城也是苏联核生化防护部队的摇篮,这为基里洛夫日后加入该部队埋下伏笔。

2022年,基里洛夫为在演习中表现出色的俄罗斯军人授勋。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基里洛夫很少在媒体面前谈论自己的生活。人们只知道,他17岁参军,21岁时以优异成绩从科斯特罗马防化兵高级军事指挥学校毕业,随后加入俄罗斯核生化防护部队。他的妻子叫娜塔莉亚,二人婚后育有两子。

基里洛夫大半生都在从事防核生化武器扩散事业。他从防化排排长做起,一步步成为俄罗斯防核生化领域的重要专家。2014年,他被任命为俄罗斯核生化防护军事学院院长,并在3年后接任核生化防护部队司令一职。

在任内,基里洛夫主持了部队的现代化工作,引入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多项先进设备,大幅度提高了部队的侦测能力。俄罗斯记者这样评价他领导下的核生化防护部队:“他们不害怕辐射、化学攻击和生物武器。他们在和平时代依然保持警惕。当不可预料的重大危机发生时,这支部队将第一个做出反应。”

除了执行防核生化任务外,基里洛夫在俄罗斯卫生事业上也颇有建树。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基里洛夫领导俄罗斯军方科研部门开发疫苗和病毒检测设备,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贡献。2024年1月,基里洛夫还公开指责部分美国政客故意破坏对新冠病毒源头的调查。

尚月说,在俄罗斯,基里洛夫既是一名军事技术专家,也是一名公众人物。多年来,他一直持续关注美国在俄罗斯周边地区设立的生物实验室。2022年,他在公开报告中披露这些实验室进行传染病和军事生物研究的内幕。此事让他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让他站在俄罗斯对外舆论斗争的第一线。这可能是乌克兰情报部门暗杀他的原因之一。

“非正面战场”的斗争

2024年12月24日,俄军三防部队副司令勒季谢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在非洲进行具有军事目的的生物研究,并称美国将非洲视为危险病毒、病原体的天然贮存地,还公布了美国在非洲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名单。此前,这一工作主要由基里洛夫完成。

基里洛夫生前一直十分关注美国在全球各地,尤其是在俄罗斯周边设立的生物实验室。2022年3月,俄军在乌克兰波尔塔、哈尔科夫等地美国资助的生物实验室中发现了鼠疫、炭疽、霍乱等病毒,以及大量研究文件,基里洛夫随后奉命对这些文件和样品展开调查。

2022年3月10日,在俄罗斯国防部简报会上,基里洛夫向世界公布了美国在乌克兰资助秘密生物实验室,并进行军事生物研究的证据。

谈到美国在乌克兰进行的利用昆虫作为传染病媒介的研究时,基里洛夫强调:“这些研究与上世纪40年代日军731部队进行的生化武器研发类似。而很多731部队的成员(战后)逃到了美国。”

基里洛夫指出,美国资助的生物实验室于2020年在乌克兰的基辅、哈尔科夫及敖德萨展开了“UP—4”项目。该项目研究通过候鸟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基里洛夫强调,实验室借助候鸟进行病毒传播研究的方法是“异常冒险而不负责任的”,因为一旦在实验期间出现病毒泄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流行病疫情。

另一项引起基里洛夫警惕的实验,是代号“R—781”的动物传染病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了如何借助蝙蝠向人群传染冠状病毒和鼠疫病菌等致命传染病。基里洛夫称,该研究不仅在乌克兰进行,也在五角大楼资助的格鲁吉亚生物实验室进行。

基里洛夫的死,是否与其对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室的调查直接相关?外界对此尚不清楚,但他的遇刺正值俄乌冲突走向转折之时。尚月表示,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俄乌双方近期都表达过进行谈判接触的意愿。但由于俄乌冲突牵扯的利益相关方很多,即使谈判启动,俄乌最终实现停火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024年12月26日,普京表示,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访俄期间提出将斯洛伐克作为俄乌谈判的平台,他对这一提议持开放态度。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表示,乌方与俄罗斯进行谈判的条件是“乌克兰不会单独面对俄罗斯”。12月29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宣布,俄罗斯已准备好就乌克兰问题进行谈判。

在这种情况下,基里洛夫遇刺可能会成为俄乌谈判中的一个变数。尚月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俄乌双方可能会为在谈判开启之前获得更多的筹码而展开博弈。这不仅会影响俄乌前线的战事,也可能会导致双方在后方等“非正面战场”展开斗争。基里洛夫之死,可能会成为俄乌下一阶段激烈博弈的起点。

编辑冯璐/美编徐雪梅/编审张培

伊戈尔·基里洛夫

1970年出生于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市,1991年毕业于科斯特罗马防化兵高级军事指挥学校,2017年任俄罗斯三防部队司令,2024年12月17日遇刺。

猜你喜欢
基里洛夫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环球时报(2022-03-21)2022-03-21 19:14:12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环球时报(2022-03-02)2022-03-02 18:14:13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6:28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柬埔寨蒙多基里省土豆大丰收
基里赫瓷砖
大自然探索(2015年3期)2015-09-10 07:22:44
失控的乌克兰
新摩登时代
环球时报(2009-12-25)2009-12-25 14:23:24
卡蒂娜,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