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说一件可能会让你很糟心的事。从长远来看,以后,中产阶层可能是最命苦的一群人。
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如果你关心的是整个职业生涯,比如说,你是个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关心的是未来三四十年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那你就要把时间尺度调整一下,调整到三四十年的尺度。在这样长的时间尺度里,有两个变量最重要,一个是科技,另一个是人口。科技会进步,生育率会下降。这两个变化都会动摇看似很稳定的中产阶层的地位。
先来说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好不好呢?当然好了,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以会推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也能带来很多生活便利。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产家庭所能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是古代的君王都无法想象的。
但是,科技进步能不能马上给人们带来各种好处呢?不能。当重大的科技革命出现的时候,它会摧毁原来的经济体系,重塑一个新的经济体系,而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震荡,甚至危机。
我们来看一下工业革命的历史。在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那段时间,尽管经济增长了,但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并未流向劳动者。1780—1840年,英国工人的人均产量提高了46%,但实际周薪仅上涨了12%。考虑到这段时间工人的平均工作时间还增加了20%,相当一部分工人的实际周薪其实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如果说这个数据还不够有说服力,再看更直观的:1850年的男性普遍比1760年的男性矮。为啥?吃不饱啊。
你要是想了解这段时期工人阶级的真实生活状况,不妨读读恩格斯在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经济史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恩格斯停顿”。有意思的是,后来,“恩格斯停顿”突然消失了。什么时候消失的?恰好是恩格斯出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时候。1840—1900年,英国工人的人均产量增加了90%,实际工资增加了123%。工资增长终于追上了经济增长。
好消息是:科技革命带来的阵痛期终究会过去。
坏消息是:这个阵痛期大约要持续三四十年时间。
你可能会说,未来的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不一样。是的,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新技术革命对中产阶层更不友好。
在工业革命时期,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熟练工人。善于算计的资本家会解雇熟练工人,雇佣更多的童工。因为童工的薪酬只有成年工人的三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更何况,很多童工不用付酬,工厂只包食宿。童工也好管教,不像成年男子那样酗酒。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技术进步降低了对技能的需求,原来必须由熟练工人干的活,现在童工也能干。
后来,熟练工人逐渐消失,但慢慢地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比如会计、打字员、推销员、银行职员、大学老师,这就促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有人把它叫作“白领”。无论从收入来看,还是从社会地位来看,他们都处在富人和穷人的中间,他们是中产阶级。
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还有很多我们可能还没有看清楚的新技术,将如百川东流,汇成大海。但这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一样,会使生产降低对技能的需求。不同之处在于,上一次,工业革命降低的是对熟练工人的需求,这一回,新技术革命降低的是对白领的需求。
最容易被替代的工作,不是保姆、清洁工、水暖工,而是白领职业。你是一个会计,你能做会计报表,机器也能做。你是一个证券分析师,你能分析股票行情,机器也能分析。你是一个医生,你会看病人的CT片子,机器也会“看”。
所以,未来会出现一条U型曲线:底层工作的收入水平会提高,因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脏活、累活大家都不愿意干,找别人干,你就得多花钱。顶层的收入水平会提高,因为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游戏。而你我,都扒着墙壁,看着脚下,生怕掉进中间的谷底。
再来看看人口。
人口的变化趋势,甚至比科技进步更容易预测。看看这一年的人口出生数据,你就大致能推断出18年后,那一届高考竞争是否激烈,你甚至还能推断出,这一代人长大之后会生多少孩子。
那人口变化的大趋势是什么?当然是生育率不断下降,导致少子化、老龄化。这样多不好啊。是的,这很不好,且不可逆转。就连印度、尼日利亚这样的人口大国,再过些年,也可能会走同样的路。这是一个世界现象。
那这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这会加固我们刚刚提到的U型曲线。很简单,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工作会更缺人。物以稀为贵,所以,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愿意干脏活、累活的工人,收入将会更高。
你以为自己读过大学,理应收入更高,对吧?但你忘记了,大学文凭值钱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能读大学。
以前,你会觉得中产阶层的人生就像登台阶,拾级而上,总能达到社会的顶层。然而,现在你得明白,中产阶层的人生更像是攀岩,一步走错,就会摔下来。
在中产和底层人民之间的那道屏障,已经不复存在。除了少数人能够成功登顶,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思考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万一我掉下去怎么办?
怎么办?
难道你还在犹豫应该站在哪一边吗?当技术创新走得太快,难道我们不应该让它减减速,再调整一下前进的方向吗?社会像一条船,到最后难道不是应该靠我们同舟共济吗?
你一个人当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你便会陷入问题之中。
(王远洋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找事:给年青一代的就业解惑书》一书,刘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