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已过暮秋,这时的海边人在口味上往往有些不知足,“饕餮”了肥美的参贝虾鲍,手里还擎着橙红的梭子蟹呢,馋意却早就在深秋正肥的鳗鱼身上洇润开了。
鳗鱼长相怪吓人,在海水里游走的样子特别像蛇,不少“一朝被蛇咬”的同志望一眼便心有余悸,猛不丁还大呼小叫。它身上像涂了“润滑剂”,不知其底细的内陆人即使下大力气想让一条活跃的鳗鱼“就范”也无济于事。
面目狰狞,眼露凶光,浑身溜滑的鳗鱼在鱼类中颇有“身份”。《现代护理报》的一篇报道曾提到鳗鱼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远超鸡肉和牛肉等,并且还有个独特的亮点,它的皮、肉里还融着足量的胶原蛋白,能养颜美容、延缓衰老,因为这,科学家们还送了个“可吃的化妆品”的美名给鳗鱼。来海边尝海鲜,面对香气四溢的鳗鱼饭,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大快朵颐。鳗鱼的肉质细嫩,口感鲜美,与米饭的香甜相互融合,让人回味无穷。
鳗鱼入馔在沿海各地盛行,日本人尤爱鳗鱼饭。在日本,传统的鳗鱼做法有10多种,包括鳗鱼三明治汉堡、鳗鱼米饭团、鳗鱼扁豆沙拉、鳗鱼盖浇饭、白烤鳗、鳗鱼散、鳗鱼海带卷,以及茶浸鳗鱼、混煮鳗鱼等,凭着丰腴的口感,让各色食客食欲大增,终是忍不了好味诱惑,多吞一碗米饭司空见惯。
烤鳗,是日本人的惯常做法。我的街坊小崔劳务派遣去日本,娶了位日本姑娘为妻。每年到了秋季,就去上好的馆子里排队吃蒲烧鳗鱼饭。外焦里嫩、风味十足的鳗鱼让小夫妻俩儿吃得心花怒放。人家那里鳗鱼烤时先猛火,继而文火,淋适量酱汁和山椒粉,不大工夫,鲜、香、脆、嫩、糯的鳗鱼就弄好了,当肴抿酒,盛米就饭,胃口大开。
青岛人尝鲜鳗鱼饭似乎招数不多,常使的烹饪方法是红烧,佐料无非是葱、姜、蒜,以及味精、酱油、料酒、香菜之类,这倒也与鲁菜一脉。不过,在同一地域内,论红烧鳗鱼的味道,我不看好酒楼饭店的厨子们,他们太讲程式化、太讲仪式感,佐料配比多得不敢看。农家灶台中大铁锅里盛出的这道菜本色、地道,充盈着熟悉而且和暖的烟火气息,除了同样的调味品,仅仅多搁了几撮提香增色的香菜段儿和葱碎蒜片,锅中升腾的热气里溢散的是鳗鱼本味呢!
每年秋来,我常抽空去沿海的沙子口、积米崖、琅琊等码头,从归港的渔船上,或者从垂钓者的渔获中挑些新鲜且个头稍大些的鳗鱼,返程回家,依着渔民传承的农家红烧做法,连着几天都弄鳗鱼肴享用,一来不负季节馈赠;二来从中增添一些珍爱生活的情怀,增加一些对于幸福的体验和感受。在我看来,这便是诗和远方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