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供体发展等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应当加强对于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综合管理水平。
截至2023年末,我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3753个,实现了对农村医疗的重要把控,是保障农民健康的关键环节。乡镇卫生院的财务内部控制情况对其医疗质量存在着重要影响,如医疗设备的更新维护、药品的稳定供应等,新形势发展变化下,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是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举措能够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资金与人才的良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在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促进乡镇卫生院整体管理水平提升方面,财务内部控制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财务内部控制变化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不断深入,在新形势发展下,乡镇卫生院财务内部变化也迎来了较大转变。近年来对乡镇卫生院影响较大的一项改革是医共体建设,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共体的建设对于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特别是在协助医疗资源分配、业务管理等方面。
医共体的建设不仅是对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的建设,同样也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财务内部控制属乡镇卫生院综合管理内容,在《意见》中提到,要优化内部管理,加强县域医共体内部经济运行分析,严格内审管理,合理控制成本。加强药品耗材管理,实行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整合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合理建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管理中心。这一要求使得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多种变化,如预算的精细化管理程度提高,要加强内部控制对预算的控制效果,利用内部控制手段来管理乡镇卫生院医疗成本支出,提高运营效率等。对于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水平要求更高,在风险评估与技术应用方面也需做到强化发展。此外,对于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有相应提升。
目前乡镇卫生院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仍然有许多未达标之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意识还较为薄弱,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够到位,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整体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低。
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财务内部控制策略建议
新形势下提高乡镇卫生院财务内部控制水平,首先要从制度层面出发,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建设。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无法形成对乡镇卫生院业务活动的有效指导和规范性要求,因此应当对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进一步明确,清晰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工作原则,如工作的合法合规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原则、权力制衡原则、信息披露原则等,确保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活动有明确的工作指导。对于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各级工作人员,在做好权责明确工作的前提下,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分级授权管理,防止管理人员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管理工作受限情况。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建立起严格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对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重要内容进行流程、内容的规范化建设,避免财务活动产生风险,影响到卫生院的正常运行。此外,还要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使财务管理实现对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实现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乡镇卫生院在财务处理流程方面由于更新不及时,会产生处理环节冗余、工作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这类问题,应当从内部财务流程处理环节进行优化。应当对内部财务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对于影响工作效率且能够与其他环节进行合并的冗余环节应当删去,如部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等,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处理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实际的医疗工作需求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保证每一步工作流程都具有必要性,且能够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注意不能对重要的控制监督环节进行删减,防范因监督不力而导致的内部风险。工作流程的标准是确保财务活动统一性的关键,也是减少工作中失误的关键,应当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建立明确的工作指南,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可以在工作流程的关键节点加入控制点设计,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防范舞弊问题。
针对内部财务监控不力、风险识别不足等问题,乡镇卫生院应从监控机制与风险预警机制入手,完善这两类机制以确保内部财务监控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对财务与内部控制风险的识别调控。首先,应当建立并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的财务监控机制,对财务活动、财务报表、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财务活动在监控下进行,财务活动真实、合规、有效。监控中主要采取定期审计、专项审计等内部审计方法,以及邀请专业财务专家进行财务分析,如财务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对内部财务活动情况进行深度判断。其次是要加强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完善前期的风险识别机制,保证乡镇卫生院能够对内部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对风险的识别是一个长期、动态且持续的行为,在风险识别机制的基础之上进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对关键财务指标、内部控制要求等进行量化分析,据此设计风险预警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利用指标阈值来监控风险情况,并在识别到风险时进行提示。在预警机制内还需加入提前响应措施,使达到风险状态的财务内控内容能够被及时处理,对风险进行规避或转移。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是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关键内容,对财务内部控制人员,应当着重于其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现有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前沿财务管理知识、内部控制相关知识以及医疗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等被应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日常财务活动与内部控制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如既对医疗知识、乡镇卫生院有所了解,又拥有财务专业背景的人才。此外,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其具有职业道德,减少财务人员导致的内部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在医供体发展等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应当加强对于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综合管理水平。应当健全对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制度约束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的运行,对内部财务处理的流程进行优化,避免冗余流程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还应加强内部财务监控与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最后要做好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减少工作中人为问题的出现。
(作者单位系东台市东台镇海丰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