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学模式应用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

2025-01-05 00:00:00王瑾瑾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1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

摘要: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为西方经济理论,理论性较强,教学团队教师结构单一,教学方式较传统,鉴于此,基于5E教学模式,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进行改革,主要包括立足中国国情讲中国故事,引入案例式教学,通过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实现学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切身体验,旨在切实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5E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教学;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1.051

党的二十大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教育强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强化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并培养高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1989)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包括5个环节,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通过以上环节,形成学生学习知识的闭环,实现高质量教学。本文运用5E教学模式,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分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宏观经济学原理,并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经济社会现象。

1"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本课程为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本科生大二上学期开设,使用马工程教材。它研究一国(或一个经济体)的产出、消费、储蓄、投资、贸易余额、物价水平、汇率、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波动、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它是所有经济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本课程介绍当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强调掌握当代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以及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现状的应用,为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学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当前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课程理论学习占比较大

宏观经济学通过大量的图形和数学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对经济理论展开研究与分析,理论内容多,实践教学难以展开。宏观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假设、定义、公式模型很多,加大了此门课程的教学难度。教材中大都是模型、理论的推导,内容理论化较强。

1.2"教材内容与中国实际结合不紧密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提出的经济理论,具有其科学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教材内容未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或结合较少。宏观经济学从西方引入,其前提条件、逻辑体系、课本案例主要是以西方为主,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出现课本所得出的结论与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合,或者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较难解释中国的经济运行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吸收消化。

1.3"填鸭式教学法占主导

填鸭式,就是只告诉“是什么”,不告诉你或没说清楚“为什么”,让你去死记硬背,这样你所知道的“怎么做”也就不牢固,完全靠记忆。所以说所“学”到的知识一考完试基本就全忘光。鉴于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较抽象,大多数授课教师选择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开展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学生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1.4"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较单一

目前从事学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团队成员均为学校自有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的传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地穿插社会经济现象和行业热点,但是未能做到与相关行业专家或其他兄弟高校教师联合教学,提供给学生更优质的,更贴合社会实际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2"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教学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改进:

2.1"引入虚拟仿真教学

教学环节中加入虚拟仿真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直观感受。虚拟仿真实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实体实验进行虚拟和仿真。虚拟仿真的实验方式,强调实验过程的沉浸式和交互式。可以借助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中的《宏观经济目标设定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定实验》课程来进行教学,该课程主要是以3D虚拟仿真软件配合实体沙盘推演,由学生分组精选虚拟国家政府,竞争成功的小组扮演政府颁布利率、货币供给、土地供应、增值税、所得税、政府补贴、政府采购、最低工资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实现GDP、CPI、失业率、个人总收入增长4个竞选目标。

在课程教学中,首先确定与实验相关的章节内容,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在教学班开展实验教学,并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仿真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多、涉及面广、抽象度高、掌握难的问题。

2.2"讲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我国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仍然需要借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经济学也需要吸收中国元素以丰富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例如,在宏观经济指标及其衡量部分,通过视频和数据演示,展现中国GDP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通过绿色GDP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在宏观经济学的增长理论部分,引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概念,经济增长需要引入人口变量,分析人口规模对收益递增的影响等。

2.3"创新教学模式

运用5E教学模式,同时将案例教学引入5E全过程。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因此,教师需要在吸引、探究、解释和迁移的全环节,融入与课程知识点有关的案例。首先让各小组投屏并展示本组案例作业,进行小组互评、同伴教学,实现有效资源共享、拓宽视野。接着,教师讲解原理,拔高难度,总结概括,使学生学会分析案例,看到问题本质。最后,采用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4"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邀请企业从业人员和兄弟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师加入学校教学团队,丰富教师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课程建设中的集体备课环节出发,除了对章节重难点的解读这样的常规备课活动之外,还可以增设企业从业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师进行宏观经济现象的梳理,实现由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可能性,更好地促进校企融合,产学研协同发展。

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例

以宏观经济政策章节中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知识点为例,说明通过5E教学模式创新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过程。

3.1"吸引环节(Engagement)

课前布置了题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支出和收入变动”小组作业,经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选出得分最高的两个小组,分别通过制作PPT展示的形式,讲述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收支的变动情况。

这是本节课的起始环节。由于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影响巨大,学生对如新冠疫苗的免费接种等现象感触较深,因此选择上题,帮助学生从基本生活认识层面上升到经济相关理论层面。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财政政策及其效益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对学生分享的典型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例子,在后续教学环节中应用此实例。此外,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时做出了巨大贡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定了制度自信。

3.2"探究环节(Exploration)

接下来进入探究环节,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中国政府在疫情期间使用了什么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基本手段有哪些?给学生预留8—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个人思考和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组间交流,紧接着由教师对同学们分享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进入即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部分。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并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以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深度,同时避免学生过快地得出结论。

3.3"解释环节(Explanation)

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首先由教师与学生从教材中找到财政政策的含义,即财政政策是为了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对它的定义进一步进行分析,简而言之,是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需要对政府收支做出调整。

紧接着,分析政府如何通过使用财政政策工具对其收入和支出进行调整。对财政政策工具的基本工具进行解读,财政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其中,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属于政府支出,税收和政府债券属于财政收入。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同属于政府支出,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府购买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实际交易的支出,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政府集中采购口罩和防护服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价值的单方面让渡,没有等价交换的过程,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为一线工作人员发放补贴。税收和政府债券同属于政府收入,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国政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临时性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并在2020年6月发放1000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以上的措施,都是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

最后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索财政政策的效果,以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为例,通过数学计算和图形分析,明确经济萧条时应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收入两方面,以此产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促进国民收入的提高。

3.4"迁移环节(Elaboration)

进入迁移环节,本节课的迁移主要是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利用数字经济实验室(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综合决策仿真实验)的实验平台,实验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财政政策在现实经济中的正负面作用,能够预先判断财政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分析目前盘面的宏观经济态势、判断盘面上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制定宏观调控的目标、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调控工具、分析每一年运营结束后政策调控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为了能将实验进行得更加顺利,连线实验平台相关老师,通过互联网对实验基本情况和实验操作进行介绍。而后,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任课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实验平台老师进行远程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实验。实验操作结束后,针对实验结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

3.5"评价环节(Evaluation)

这里的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二是对所学内容的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主要有课堂随堂练习题,快问快答,随机点名,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通过这些方式,检验学生对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困难。对所学内容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财政政策时滞性的分析,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财政政策,既了解到财政政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了解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对西方经济理论应在批判中借鉴。

4"结论和讨论

为了解5E教学模式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效果,尤其是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学习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制定和财政政策及效果部分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问卷调查是在问卷星发放线上问卷,由教学班学生进行填写,共计收回135份有效问卷。通过调查发现,75.56%学生认为《宏观经济学》课程授课清晰,80.74%的同学认为任课教师备课充分。通过对授课形式的调查发现,倾向于线下授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的同学占被调查同学的比例近似1:1,说明学生认可这门课线上教学的部分的设置,而不再是拘泥于传统的线下教学。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被调查的同学中,75.56%的同学认为教师注重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67.41%的同学认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成长,尤其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帮助。

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对5E教学模式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十分欢迎,觉得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不再是高不可及的内容,是可以通过层层分解,与现实结合并通过实验进行模拟来理解学习的,整体学习反馈较好。尤其是实验环节,学生表示十分感兴趣,以一种与传统讲授式不同的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经济决策及其效果。

将5E教学模式应用到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微小单元,解决的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白雪婷,杨琴乐.基于“5E”教学模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管理初探[J].河南教育(高教),2024,(01):9496.

[2]姚永玲.应用经济学实验教学如何既仿真又虚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5):1014+25.

[3]王希元,田永晓.中国式现代化融入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2023,12(10):4346+124.

[4]梁赟玲.以学生为导向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对外经贸,2023,(10):127130.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消费导刊(2018年19期)2018-10-23 02:08:5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宏观与政策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31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宏观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3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