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教育部连年推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各项举措,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关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并促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课程,现已纳入综合应用必修课体系,且在全校全部专业范围内开课。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性质和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促使职业院校学生尽早熟悉职业、规划职业目标、强化职业素养、提升求职技巧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1.034
1"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现状
1.1"课程进度及教学安排不统一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对该门课程的认知与定位不同,课程进度及教学安排也不尽相同。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各专业对本门课程的安排均有较大差别。如表1所示。
1.2"师资力量分散
目前课程的授课教师团队没有像公共基础课一样的校际教师团队,也没有像专业课一样的学院内或专业内相对固定的教师团队。各学院在指定课程教师时,根据教学进度、教学组织安排及教师工作量分配等,授课教师可能为与授课班级匹配的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学工处行政兼课教师或外聘教师等。不同类型教师的个人理论侧重点和教学侧重点不同,在未有统一课程标准参考的前提下,难以系统地针对本专业就业形势、就业趋势进行全面理性分析,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加以融入。
1.3"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课程标准,实践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课程面向不同专业,由前述可知,各专业课程安排不同,也必然导致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同时,不同的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侧重点也存在一定差异。具有一定职业指导专业背景或技能的教师授课多侧重职业生涯理论讲解及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更侧重就业政策、毕业流程等;外聘教师则更多地结合自身所在行业及产业发展趋势,讲解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求职技巧等。
课程内容整体实践性有待提升,课程多从就业市场分析、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求职技巧等进行理论讲解,缺乏给学生设置真正进行人才市场分析、个人职业兴趣探索、个人生涯规划、模拟求职等实践场景锻炼,对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的引领和帮助有限。
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设计
2.1"课程框架及内容主线设计
该门课程实用性强,对学生认知职场环境、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求职准备、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学习与提升有较大帮助。同时,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大学生尽早认知职业、探索自我、主动进行职业匹配,同时提升大学生求职技巧及职场素养,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培养目标。
通过以往专业调研可知,用人单位多数认为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足,从而对当前工作的规划、目标等设置不明确,尽早且持续的让大学生了解职业、探索个人特点、掌握求职技巧甚至职业规划及求职面试的模拟锻炼,将有助于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基于此,在课程进度安排上,贯穿学生从入学至求职实习前始终,将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则帮助学生及早的认识、重视个人未来职业获取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技能方法。在教学内容则以认知环境—认知自我—生涯规划—求职准备为主线进行模块设计,具体如表2。
2.2"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在课程各模块教学内容设计中,进一步细化、明确各教学模块内具体教学内容,以4课时为1个教学单元,共计12个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个公开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合理有效的实践活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匹配的职业选择,同时扎实锻炼求职技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2.2.1"模块一——认知环境
第一单元:认知环境之宏观人才市场认知
本单元主要讲解我国大学生整体宏观就业形势,从历年各学历层次大学生毕业数量、企业需求数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我国针对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和举措等内容。教学资源可借鉴权威的人才市场调研报告、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通过数据和科学分析让学生具体直观地了解当下所处的真实就业环境。
第二单元:认知环境之本专业人才供需
在了解我国宏观就业环境后,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为引领学生进一步聚焦本专业就业面向领域的人才供需状况。包括本地区本专业各学历层次人才供给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人才需求数量、应届毕业生需求量、初次就业薪资水平等。教学资源可借鉴权威的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本专业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等。
模块一重在了解外部环境,授课教师可聘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更有利于专业、深入地为学生讲解、解读本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及发展趋势。教学平台可运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学习相关理论政策,同时还可在“学职平台”初步认知行业及岗位。实践教学活动可让学生进入“学职平台”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对人才市场报告进行简单的数据罗列及分析,可搜索本行业领域内知名企业及其历年招聘状况等。
2.2.2"模块二——认知自我
第三单元:认知自我之职业兴趣探索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通过借助典型职业兴趣测试并辅之以性格测试或人格测试,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特点,并通过解读测试报告科学并依据测试结果进行更恰当的职业选择。教学资源可选用权威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特征测试等,需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内做出恰当的、最符合个人当下实际情况的选择,以最大程度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度和可信度。
第四单元:认知自我之澄清职业价值观
在前序单元分别认知环境和认知自我后,本单元进一步帮助学生澄清职业价值观,通过职业价值观理论讲解、主要的职业价值观列表解读,以及职业价值观澄清游戏,让学生深入审视自我,思考对自己近期和长远更重要的追求,从而厘清个人职业价值观取向,为个人后续择业及就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模块二重在了解自我,授课教师可由本专业教师或职业指导专业教师担任,更能够从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角度引领学生准确地进行测试以及有效地梳理个人职业价值观。教学平台可运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互动,同时运用“学职平台”开展职业兴趣相关测试与报告解读。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职业兴趣测试、职业性格特征测试、职业价值观澄清游戏等。
2.2.3"模块三——生涯规划
第五单元:生涯规划之理论与实务
本单元侧重理论讲解,主要教学内容为深入讲解职业目标的确定、职业决策、职业生涯规划制订与实施的路径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并初步制定实现该目标的路径。
第六单元:生涯规划之制定个人生涯发展报告
本模块开课学期为大二上学期,与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备赛、参赛时间相匹配,有利于有效推动课赛融合,将课程实践内容运用于参赛,同时参赛所收获的建议也可进一步指导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升。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为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生涯闯关系统内进行大赛答题,同时按照大赛成长赛道要求准备个人生涯发展报告并报名参赛。
模块三重在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可由本专业教师或职业指导专业教师担任,教学平台除教学资源库的运用外,还可充分利用职业规划大赛系统。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为按照大赛要求制定个人生涯发展报告,授课教师可作为职业规划大赛指导教师,给学生以专业的指导与改进建议。
2.2.4"模块四——职场精进
第七单元:职场精进之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为通过案例、视频等向学生传递本职业领域规范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表现,让学生一方面熟悉从事本行业职业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也体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良好职业素养在个人职业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八单元:职场精进之职场礼仪
本单元通过自编短剧、小品等方式,让学生自行设计、展示不同主题的职场礼仪规范,通过错误行为和正确行为的对比展示,让学生迅速了解在日常工作中涉及上下级沟通、接待、会议、用餐等多方面职场礼仪,帮助学生消除对职场的恐惧,建立职场自信。
模块四开始学生要为求职和就业作具体准备,授课教师可为专业教师,也可聘请专业的礼仪讲师。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案例研讨、礼仪短剧或小品排演等。
2.2.5"模块五——求职实战
第九单元:求职实战之就业政策与就业程序解读
本单元教学内容需详细向学生解读地方、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要求、流程,相关步骤及相应时间节点要求,需准备和提交的资料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即将面临的求职季需要作哪些准备。
第十单元:求职实战之简历制作与优化
本单元为实践教学单元,由学生制作个人求职简历,教师通过讲解简历制作方法、技巧、禁忌以及优秀简历展示等过程,让学生熟悉一份兼具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简历的制作过程及其在求职中的重要性。
第十一单元:求职实战之面试技巧与礼仪
本单元为实践教学单元,让学生实战演练面试过程,包括自我介绍、常见面试问题模拟问答等,同时搭建面试环境,让学生在模拟面试过程中同步锻炼面试礼仪和注意事项,降低面试恐惧和焦虑,增强面试信心。
第十二单元:求职实战之求职方法与演练
本单元为实践教学单元,让学生在前期实训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真正在各大求职网站注册信息、浏览招聘信息、搜索恰当岗位并投递个人简历。同时,结合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比赛规则及要求,进行比赛演练。
模块五为求职实战演练环节,为学生临近求职前的全过程模拟演练,授课教师可为专业教师,也可聘请企业讲师进行专项面试辅导,以提高面试成功率。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教学实施策略
3.1"充分利用教学平台,调用各类教学资源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学职平台、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及各大招聘网站等教学与实践平台,多方面调用教学资源、开展线上实践等,确保课程教学及实践内容的及时性和官方性。
3.2"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确保教学效果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涉及人才市场趋势、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求职指导等多方面理论、政策、技能的讲解与培养,组建多元化课程教学团队也是模块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教学团队以校内本专业教师为主,侧重理论讲解、生涯规划指导、求职指导等;同时聘请行业领域专家或企业导师,侧重行业形势解读、礼仪讲解、面试辅导等;团队成员还应纳入辅导员、学工部工作人员,侧重就业政策、流程等解读。
3.3"注重课赛融合,提升学习及实践积极性
将课程内容设计与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赛程与比赛内容相匹配,有效将大赛引入课程,在课程教学及实践过程中完成比赛作品,有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课赛融合,营造全员参赛的比赛氛围。
3.4"课程思政全程融入,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等有重要意义,在课程教学中时刻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体会建立长期、均衡发展的职业价值观、不过分计较短期利益得失对长远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课程学习还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良好职业素养对求职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丹丹,邹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2,(9):110112.
[2]石朝晖.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J].职业,2020,(7):5455.
[3]郑月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智库时代,2019,(6):217218.
[4]谢广明,姜嘉,张颖,等.模块化视域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大众文艺,2020,(11):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