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音域集中于中高音,音色接近人声,演奏时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江河水》是一首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二胡独奏曲,乐曲激昂悲愤,如泣如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本文从作品的演奏技法和作品意境来进行论述,旨在揭示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法以及音乐美学特征,希望能为今后的演奏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为二胡的发展献上微薄之力。
二、二胡曲《江河水》概述
二胡曲《江河水》首次在我国登台亮相是在1963年的“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中,它以自身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我国广大群众的喜爱。二胡曲《江河水》原名《江儿水》,是我国辽南鼓乐中一首较为典型的笙管乐曲牌,20世纪60年代初黄海怀把此曲移植到二胡上来,于是产生了如今的二胡曲《江河水》。
(一)作品介绍
《江河水》原本是一首在东北流传的民间音乐,后经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等根据“辽南鼓乐”中的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而成。后来,二胡艺术家黄海怀将其移植并改编为二胡曲。这首乐曲蕴含着东北民间音乐的特色,讲述了一段类似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而哀伤的爱情故事。一对恩爱夫妻在新婚后不久,丈夫被抓去服劳役,从此杳无音信。妻子毅然决定远赴千里寻找丈夫,却在半途从归乡人口中得知丈夫已客死他乡。最终,她来到与丈夫分别的河边,悲痛到了极点。在《江河水》的旋律中,妻子对着奔腾不息的河水哀伤哭泣,那一刻,河水似乎也在悲泣,天地为之动容,仿佛那连绵不绝的河水就是她流不尽的泪水。
(二)作品结构
二胡曲《江河水》是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4/4拍,羽调式,结构比较规整、清晰。
乐曲引子是由3个乐节组成的散板式乐句,旋律简洁明了。音乐开始,二胡从低音起奏,中间旋律跳进至高音“la”,达到了曲调的顶点,然后旋律逐渐下行并呈现出低沉压抑的氛围。乐曲进行过程中有几处停顿,可以称为气口,使乐曲似哭诉又似抽泣,好似一场悲剧即将来临。
乐曲第1段由4个乐句构成。先以较慢的速度开始,旋律跌宕起伏,加上揉弦中的压揉方式使音乐近乎人声,像是在倾诉,使乐曲基调更加悲凉。接着第2乐句以十度音程向上跳跃,音乐显出悲愤的性质。第3乐句节奏顿挫感十足,情绪时抑时扬,变化有致,对比鲜明。最后一个乐句是开头的变化再现,但为了音乐感情发展和乐段结束的需要,在句末扩充了一个小节,使乐段首尾呼应,旋律的终止意味深长。
第2段由5个乐句构成。乐句呈现出对仗呼应的表现手法,采用了同主音转调方法,增强了曲调的感染力,与前一段旋律形成了对比,整个乐段为弱力度进行,表现了一种沉思的状态。
第3段是第1乐段变化再现。曲调逐渐变强,情绪向上推进。在前两段的铺垫下使音乐更具感染力,给听众一种先抑后扬的反差感,更容易将听众的情感带入其中。此段曲调由哭诉、沉思转变为悲愤。散板开始,情绪逐渐叠加至高潮,像是女主人公在悲愤控诉,最后旋律下行,速度变缓,音乐又回到了思绪万千的悲痛中,传递出女主人公悲愤后又深觉无可奈何的情感,乐曲在余音袅袅的凄凉意境中结束,给听众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江河水》的演奏技法
“技法”是指技巧与方法,是在“技巧”分析基础上的进一步探讨,包含技巧而更侧重方法。本文使用“演奏技法”而非“演奏技巧”,旨在阐述这些技巧的同时,深入分析和论述其演奏的要领、方法以及在乐曲中的具体应用等问题。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音乐技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乐曲或不同乐段的需要适时调整,同时注重弓法的速度和力度、演奏者左手的灵活性以及运弓的稳定性对技法造成的影响,由此方能更好地演绎作品。
(一)左手演奏技法
在乐曲演奏中,左手技巧最主要的功能是按音,起到营造氛围、渲染情绪等作用。在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乐曲中,左手技法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1.揉弦
与其他器乐相比,二胡的揉弦具有其独特性,它更偏向于旋律性的表现,且揉弦的过程会随着曲子的情感波动而不断变化。在《江河水》的演奏中,揉弦技巧主要使用“压揉”和“滚揉”,几种不同的演奏技法相互配合,不仅可以比单一的演奏技法更具表现力,还可以使作品的每个部分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品悲、恨、怒的思想情感,从而触动听者心弦,使听众置身于作品氛围中。在演奏作品的第一个音“mi”时,首先音头音要集中,在音头出来后突弱,最后空弦,使滑音听起来干净,音色听起来低沉厚实。作品中第二音“la”的演奏技法则需换成节奏较快的小压揉技法,使此音的振幅加强,从而推出下一个音。“re”出现时,左手即可改用压揉,这时琴弦的振幅与力量不断减弱,以宛若哭声一样的音色表达乐曲的情绪,整体做到音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
2.滑音
二胡的演奏技法丰富多样,其中滑音是二胡演奏中常用的一种技法。滑音又细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先滑音、后滑音以及带有音头的滑音和没有音头的滑音等多种形式。无论演奏的曲目属于何种风格或韵律,“滑音”这一技法都必须熟练掌握。只有熟练且正确地运用合适的滑音技法,才能精准地传达出乐曲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江河水》中大量运用了富含东北音乐特色的滑音与装饰音。这些技法的特点在于,通过滑音将前后两个音符巧妙连接,巧妙融合了乐曲的地域风格与旋律表现,使旋律经过这样的装饰与润色后更加富有美感。在第2~3小节中,“sol”音通过滑音实现平滑过渡,演奏时需展现出干脆果断的风格;同时,在第3小节的十六分音符部分,“mi”音经由滑音滑向“sol”音,再附点回到“mi”音,这一系列动作均通过滑音的连接来完成,既展现了东北民间音乐特有的韵味,又确保整体演奏连贯而流畅。
3.装饰音
装饰音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擞音和倚音。在演奏过程中,左手要在指关节的牵动下灵敏地抬指,触弦后迅速离弦。二胡曲《江河水》还模仿了管乐器的演奏特色,加入了“波音”和“打音”以及前、后倚音的装饰。在第9~12小节中,首先在2个高音“la”的演奏中,如果没有倚音作为装饰,此处演奏则显得单调无味,女主人公内心的愤恨与呐喊无法完整地体现。第10小节的“mi”也加入了延时打音的效果。第12小节第3拍的“sol”通过前倚音“mi”的搭配,从低音到高音的跳进显得流畅自然,旋律因此而装饰得更显饱满,乐曲情感也更为丰富。
(二)右手演奏技法
1.弓序
“推弓”与“拉弓”的顺序被统称为“弓序”。在演奏不同的乐曲时,演奏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演奏技法,更要精心设计出符合每首乐曲演奏需求的弓序,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出乐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因此,在演奏《江河水》之前,演奏者要预先设计好该作品的弓序。特别是在第5~7小节中,从“do”以拉弓起始,直至作品结束,都需要有序地运用弓法,确保演奏流畅。在此基础上,演奏者还应根据当前段落的情感表达以及自己对乐曲的深刻理解融入恰当的演奏技法,这样才能饱含深情地演奏出乐曲。通过后续揉弦与运弓的巧妙配合,使乐曲的情感更加饱满、富有层次,从而巧妙地运用演奏技法,更好地展现出《江河水》背景故事中的悲伤与抽泣的听觉效果,让听众仿佛看到妇女独自无助地在江边哭诉的场景。
2.顿弓
在二胡演奏中,顿弓是一种常用的技法,其中的“顿”意指停顿。这一技法通常通过右手握弓与琴弦进行短暂的摩擦,从而产生有力且短促的声音效果。在乐曲中,顿弓能够赋予音乐以呼吸感,并在需要表达强烈情感时,营造出铿锵有力的听觉体验。在演绎《江河水》时,面对不同的情感表达需求,演奏者可以灵活运用顿弓技法,奏出与之对应的效果,从而使整个乐曲更加丰富多彩,听众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3.颤弓
颤弓亦称抖弓,在二胡演奏中颇为常见。颤弓是通过右手持弓反复且快速地推拉,从而发出细碎而紧密的声音。这一技法通常在演奏渐强、渐弱或无限延长音时较为多见。根据演奏方法的不同,颤弓能够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情感。一般而言,它给予听众的听觉感受是舒展而柔和的;然而,在需要情绪爆发的时刻,通过结合强力揉弦和音量渐强的演奏方式,颤弓又能爆发出强烈的情感。《江河水》中也运用了这一弓法,在第38~39小节中,再现段落的第二个低音“mi”将音乐推向高潮,接着是高音“la”和颤弓,在二者的配合下产生的声音像是长哨声,将乐曲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愤懑之情,增强了情绪爆发的效果,使听众深切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综上,《江河水》中二胡的演奏技法极为丰富,不仅大量运用了左手的揉弦、滑音、装饰音等技巧,还融合了右手的多种变化技法,使乐曲的情感表现力更强,在左右手的默契配合与力度的精准控制下,乐曲中不同形式的情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演奏技法的研究不仅是对二胡技术层面的深入探索,更是对乐曲情感表达精准追求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诠释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四、二胡曲《江河水》的意境
意境能够彰显民族审美意识。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与诗歌一样,都具备情景交融的特点。通过演奏技法的巧妙运用和对作品背景的深刻理解,音乐作品能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画面感,将情感与场景完美融合,从而达到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因此,在演奏《江河水》的过程中,演奏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二胡的演奏技法,还要深刻理解作品的意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该作品的深邃内涵,从而更好地演绎该作品。
在《江河水》这首乐曲中,二胡的行腔走板成为听众理解主人公真挚情感的关键所在。该曲以悲怆的音乐形象,深刻表达了妻子对悲惨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这首乐曲以凄美的旋律贯穿始终,生动描绘了妻子倾诉衷肠的情景。从审美角度看,它营造出一种凄美而静谧的情感意境。在二胡曲《江河水》中,情感意境已达到了一种高超的境界。左手的揉弦在全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抒发情感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技法将乐曲的情感意境推向极致。
A段包含了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状态。演奏者要通过左手灵活多变的滚揉、压揉、滑揉等技巧的配合,使二胡发出近似人声的特殊音色,从而逼真地传达出乐曲中的哀伤与痛苦。这种演奏方式赋予旋律以倾诉性的语气,音调凄凉悲切,再配以右手精准恰当的运弓技巧,使音乐情绪得以层层递进、逐渐展开。
B段转入哀思情绪,该段音乐在演奏上的独特之处在于二胡此时不采用揉弦技巧,而是模拟类似民族吹管乐器那种“其声呜呜然”的效果,使音乐瞬间从原本的戏剧性情感转变为絮絮自语的凄凉意境。这种情绪虽呈现出静谧之美,但更是复杂心情的一种反映,展现了强烈的内心波动。
A1段是一个充满动力性的再现段落,音乐情绪从哭诉逐渐过渡到沉思,层层深入,持续增强。在演奏此段时,演奏者应深刻领会乐曲所描绘故事的时代背景,精准捕捉人物的心理状态,理解女主人公内心那种虽情绪激荡却又不得不隐忍、无法直接表达的复杂情感,即情绪激动却不得不克制的情感状态。因此,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巧妙运用指法和弓法,精确控制运弓的力度与速度,并结合丰富的演奏技巧,以精准地传达出那种凄美哀怨的深切情感。
总之,二胡曲《江河水》之所以能够流传深远、历久不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细腻的韵味与动人的音调。乐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并巧妙地运用了模仿声腔的手法,使听众在聆听这首乐曲时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曲中人物的悲恸之情,从而真正领悟到曲子的意境之美。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二胡曲《江河水》为研究对象,对该乐曲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研究,深入分析了乐曲的演奏技法及其所营造的意境。作为一名二胡学习者与演奏者,熟练掌握技法并深刻理解乐曲意境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相关研究者更深入地领悟乐曲的意境,并在不同情感表达中融入恰当的演奏技法,使故事情感与场景完美融合,不仅为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能激发其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肖志丹.浅析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法[J].北方音乐,2016,36(05):64-65.
[2]张惠芬.浅析二胡曲《江河水》[J].北方音乐,2016,36(17):40.
[3]范明磊.以人生视角浅论二胡曲《江河水》表演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162.
[4]王丹慧.二胡曲《江河水》演奏中的意境分析[J].黄河之声,2018(01):43.
[5]胡晓旭.二胡独奏曲的美学价值分析——以《江河水》为例[J].黄河之声,2021(13):16-19.
[6]陈锦华.浅谈二胡曲《江河水》中的揉弦[J].北方音乐,2012(05):122.
[7]郝建广.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巧探讨[J].黄河之声,2020(13):10-11.
[8]孙超凡.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艺术特色探析[J].大众文艺,2021(09):107-108.
[9]梁培培.试析二胡曲《江河水》的艺术魅力[J].参花(下),2018(09):129.
[10]李晨曦.二胡曲《江河水》的美学意义与演奏技巧特征[D].天津音乐学院,2018.
(作者简介:商艺璇,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聊城大学,研究方向:音乐)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