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内在逻辑、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5-01-01 00:00:00杨春立尹添谭泽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1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全民健身深度融合

摘要:本研究从政策变迁与运行逻辑入手,探讨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和现实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推进计划、治理方式及参与主体,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表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需要坚持“一体化融合”的推进思路,完善“矩阵化融合”的治理框架,构建“集约化融合”的服务模式。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 深度融合" 现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1-007-3-ZQ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促进全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体医结合”进行了深入强调,在生活中不能只注重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将科学的健身运动作为健康的“啄木鸟”,通过公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以促进全民健康。

1、全民健身政策变迁与运行逻辑

1.1、历史脉络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重大会议与报告中曾多次对有关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问题作出指示。其中,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要求“提倡国民体育”,毛泽东于1950年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3年,他进一步指出:“体育是关系到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1954年3月,原政务院发布《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人人都锻炼,天天上操场,为人民健康工作50年”。同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中提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此后,全民健身逐渐从国家倡导的全民性运动,发展为制度化、系统化的公共服务。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全民健身”的概念,并明确了相关目标和任务。这一纲要的出台,为全民健身事业奠定了基础,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全面推广和实施。

1.2、政策演变

进入21世纪,全民健身政策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调整和升级。2007年,《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使全民健身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全民健身的具体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强调全民健身是国家的重要战略。201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指出要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推动体卫融合、促进体旅融合,强化全民健身激励。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健康上升到了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

1.3、运行逻辑

全民健身政策的运行逻辑,各具矛盾性。它们之间相互贯通,存在着彼此的桥梁,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包含。一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通过制定政策、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等方式,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全力发挥其职能,彰显政府始终服务于民的宗旨。二是公共服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全民健身作为一种公共服务,鼓励市场机制的引入,通过社会力量和市场手段,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健身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三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民健身政策既注重健身运动的普及性,在普及度上进行提高,在提高的同时深度普及以促进民众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发展道路。四是长期规划与目标相结合。既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逐步实现全民健身的长远目标。

2、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

2.1、价值遵循

一是健康优先的价值理念。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首先要遵循健康优先的价值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和社会应将健康置于首位,强调健身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综合促进作用。二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观以人为本,也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原则,强调个体的主体地位,尊重和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多样化需求,健康服务的供给也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三是社会公平的价值追求。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中,社会应努力消除因经济条件、地域差异和社会地位造成的健身和健康服务的不平等,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健身的机会和健康的权利。四是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不仅包括对当前社会的健身和健康需求的满足,还需要考虑对未来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公共政策应鼓励绿色健身、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2.2、逻辑原点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的老龄化问题颇为严重,这将会是我国今后较为长时期的基本国情。我国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处于60岁及以上人群超2.96亿之多,老年人人口基数占比在全国范围巨大且增速快。特别是目前我国自然生长率已呈现负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末位。因此,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全国上下所需要聚焦的问题。

2.3、融合逻辑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全国人民参与体育运动进而推动身心的健康发展,具体逻辑路径体现为:一是目标具有一致性。包括健康目标的统一性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健康目标主要是体现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二是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通过运动与意识体共融而概括,良好的运动习惯能促进健康的身体进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培养健康意识在形成锻炼习惯与健康观念中极为重要。三是资源共享与协同效应。如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等资源既可以用于群众健身,也可以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检查等活动,通过多部门的联合行动,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四是全民参与的社会动员。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抓手,通过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健康促进,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健康的氛围。五是政策和制度的保障。随着全民健身纳入健康中国战略,各基本制度趋于完善,监督与管控职能健康运行,助力健康中国成长。

2.4、供给逻辑

供给逻辑主要围绕如何有效提供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健康需求,确保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和共同推进,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化供给、精准供给、公共服务均等化、技术创新与智能化供给、可持续供给机制等六个方面内容,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供给方式,满足人民多样化的健身与健康需求,进而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有机结合,提升整体社会的健康水平。

3、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现实价值

3.1、明确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推进计划

一是政策制定维度。政策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应明确战略目标并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各个部门建立和完善体育、卫生、教育、民政等多部门协作机制,确保各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有效协作,形成合力推进;制定政策确保城乡居民能够享有均等的公共体育和健康服务,推动健身设施的广泛覆盖和健康服务的均衡发展。二是行业发展维度。《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指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开发以“健身+健康”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如智能健康设备、运动健康大数据服务等,推动体育与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3.2、明确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治理方式

一是由单方参与到多方参与的方式。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过程中,治理模式从集中化逐步向多元化、协作化转变,强调各方协调、资源整合与共享,从而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二是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方式。在日常的健康与健身活动中,结合突发事件或特定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和措施,以应对不同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环境变化。在政策制定时,考虑常态与非常态的可能转换,设计具有弹性和调整空间的政策,以便在非常态下能够迅速调整,而不影响政策的整体实施效果。

3.3、明确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参与主体

一是供给者与推动者的复合系统。通过制定健康和健身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和维护公共健身设施,推动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及医疗机构也各司其职的扮演着供给者的作用,复合系统的运行需要多主体协作、信息共享数据的整合与政策参与联动,通过激励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健康与健身供给体系。二是引领者与合作者的复合系统。引领者在宏观层面上负责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统筹协调,合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实施、支持和参与的角色作用。最终目标是通过多方合作全面提升国民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减少疾病负担,促进全民健身习惯的养成,使健康与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4、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4.1、坚持“一体化融合”的推进思路

通过明确各方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中的身份和角色,能够更好地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推进健康与健身的协同发展。通过明确的导向,可以将各项资源和力量精准导入到关键领域,实现健康与健身协同发展的最优效果。制度供给是实现一体化融合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健全的政策体系,能够有效统筹各方资源,确保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持续发展,实施前提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4.2、完善“矩阵化融合”的治理框架

通过持续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多部门协同治理,可以形成长效机制,确保融合工作的稳步推进与不断深化。建立常态化运作的资源整合平台,将体育设施、健康服务、教育资源等各类资源统一纳入管理平台,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的动态管理与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资源平台的常态化运作。在“常态化”的资源整合与协同治理运行过程中,注重“非常态化”的跨界整合与共建共享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打破传统的部门边界,构建一种“非常态化”的跨界整合与共建共享机制。强调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超越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形成一个更加灵活、动态、全方位的治理框架。

4.3、构建“集约化融合”的服务模式

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过程中,服务供给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是提升整体服务效率和扩大覆盖范围的关键举措。集约化开发旨在通过优化配置、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和健康需求。

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中,服务产品的精细化运作是关键环节,而服务供给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精细化运作能有效地匹配居民的需求,为他们的需求做个性化的设计,提出针对性强、可执行的“运动处方”。

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标准化实施能够确保服务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而提升服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建立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实施质量控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以及动态调整和优化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服务的质量和一致性,为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

5、结语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是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通过探讨二者的内在逻辑,我们能够认识到,健身与健康不仅在目标上高度一致,而且在手段和结果上相互促进。这种内在关联为我们构建起一个以健康为导向的全民健身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也存在着些许的不足,如融合的业态模式发展开发力度不足、供给需求存在矛盾、产业资金并未健全等。因此,要顺利持续推进二者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坚持“一体化融合”的思路,完善“矩阵化融合”的治理框架,构建“集约化融合”的服务模式。在未来的实践中,还应继续坚持科学引导、制度保障、全民参与的原则,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建设健康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7).

[2]卢文云,陈佩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路径与体制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18(05).

[3]邱希,杜振巍.“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11).

[4]刘红建,张航,沈晓莲.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价值、理念与框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3).

[5]刘国永.机遇和挑战: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03).

[6]赵婧,蒋雪涛.“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热点、问题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4,32(06).

[7]张波,刘排,葛春林,等.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5).

[8]李娟,刘紫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现实困境与多维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01).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全民健身深度融合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8:16:52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竞技体育娱乐节目对全民健身的影响研究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9:5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19:44
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