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几多“宜”

2025-01-01 00:00:00蒋子龙
天津文学 2025年1期

蒋子龙,1941年生于沧州,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出版著作百余部。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宜春市,汉高祖六载(公元前201年)置县。因地利而得名:“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还有一说:“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

如今,宜春尚有几多“宜”?

宜 生

“厚土宜生。”

何为“厚土”?大自然恩赐的优厚地理环境,养育了一方民气、民风、民俗。

宜春之土,“厚”到何种程度?

先说看得见的。宜春被称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心”。所辖范围之内有近30个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家生态县,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

还是说具体的吧。“袁山大小双螺并,秀水东西一带横”,宜春是“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仰峰积雪,万家蜃楼,十里美景春光。

先说山。宜春山多,大小袁山外,使宜春获“月亮之都”的美誉,是因为有明月山。翠峰汹涌,若怒涛拍空,山上山下林木森森,植被极其丰富,或枝叶茂密,浓荫匝地;或高出众木,肃爽凌霄。其标志性植物,就是世界罕见的“落叶木莲”,又名“华木莲”,亿万年前落根于从海底轰然耸起的明月山上。

如今宜春城市的象征,就是这两株高大繁茂的花木莲。

南国之山,森林繁盛原不足奇,奇的是明月山还有相对齐整的万顷竹海。站在高处望去,碧涛汹涌,密密匝匝,仿佛有巨石滚落也会被浓绿托住。

在明月山绝奇的大峡谷内外及千峰万壑的险峻处,生长着稀有的珍奇古木。如野生红豆杉,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是经过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宜春所辖的铜鼓县,有中国最大的野生红豆杉群落,数量多达100万株。

宜春多山,有山皆绿,而且是大绿、浓绿。这是看得见的,表面看不见的,是宜春群峰下已探明有56种矿藏,大家都知道的不说了,单说稀有金属:

核聚变反应不可或缺的铷储量36万吨,占世界铷储量的五分之三;

制造蒸发器皿和电子管电极的钽,储量1.5万吨,占世界13%;

硅灰石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那么山下呢?

谈起植被,宜春的山上和山下没有多少差别。在一些山村也能看到在北方平原上难得一见的珍稀老树。我是在有“野猪林”的沧州长大的,对树,特别是老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看见古木比看见任何景观都兴奋,在洑溪村就搂抱了需三个人才能抱过来的1100岁的罗汉松。

此村建于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今有千余人。村北是耶溪河,为防洪固土、涵养田园,建有一条石砌的古堤,高一丈,宽一丈,原长近一公里,现存五百米,状若飞龙,护卫着村庄。大堤两侧长有千年古樟树,以及闽楠、栎树、糙叶树、长叶冻绿、桃叶石楠、黄丹木姜子等等。

只这一个古堤上,就有近百棵古树,800年以上的13株。风霜雪雨千年,受尽日月精华,嶙峋苍劲,顶天立地。每棵老树都有自己的气象:“连理樟”同根并立、相依相偎,共插云天;乌柏老干如铁,枝叶扶疏;南岭黄檀拂云百丈,独立无双;国槐则老根裸露,状若盘龙卧虎……

我深感惊奇,这里没有一丝历史的痕迹,便询问身边年轻的镇长杨琦:“你们这里没有经历过砍树炼钢的运动吗?”

他说当然经历过,只是村民认为古树是全村好风水的标志,全村护树,无人敢偷伐。而且村里的祠堂和诸多明清建筑都保留下来了,村民抱成团护村,别人就不敢乱来。

我不免在心中感叹,真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民风竟然强大到能抵挡外界的破坏力。

在明月山洪江镇的西北部,有一个还保持着原生态风貌的南惹村,面积6000亩,耕地却只有90亩,森林则占去5000亩。古老的原始阔叶林及各种珍稀古木深藏其中,包括83株林业局挂牌明令保护的珍贵古树。

如,有“千枞万杉,抵不上红榧一枝桠”之誉的巨大红榧树,其富含紫杉醇,可提炼成抗癌药物。

还有同样药物价值极高的厚朴树、灵气四溢的古樟树……

在我的记忆里,北方樟树极其稀罕,富裕的人家才会有樟木箱子。防虫、防潮,只存放贵重的衣服和字画,是可以传世的东西。我走访了宜春四五个县市,到处都有樟树,甚至还有个以此树命名的城市叫“樟树市”,盛产中药材,被称作“药都”。

明初大才子解缙,就在宜春留下关于樟树的一段佳话。他乘舟路过临江古镇,恰当艳阳高照,风和日丽,看见河边一株大樟树,连同樟树上的鸟都倒映水中,清晰而生动。他灵气袭来,随口吟出:“樟树临江,鱼飞树梢鸟冲波……”

吟出上联却再也想不出下联。至今数百年过去了,勉强凑出下联的人不少,均不尽如人意。

在宜丰县,我品尝了用350年老樟树上的果子做的冰凉粉,进口爽滑,入心沁凉。

话题再回到南惹村,除去上面提到那些古树,村里还有古柏、南方红豆杉、鸡爪槭树等贵重树木,在村口巍巍然傲立着一株千年银杏,长枝入霄汉,树冠如华盖,是古村的旗帜。树下是广场。村里的庆典、聚会、娱乐,村民休息、聊天,孩子们嬉戏、玩耍,都在这棵古银杏树下。

古树养人,其体量巨大,更善于从大气中吸收碳。调节风水,呵护着南惹古村。

森林古木是宜春水土的旗帜。但宜春宜生,却不单指树木,这里自古就是“农业上郡”,是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宜春有富硒土壤780万亩,潜在富硒土壤765万亩,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先看看宜春有多少被国家各个部门命名的“之乡”吧:“炎凉适宜,物阜民丰”的宜丰县,是“猕猴桃之乡”“中华蜂蜜之乡”“竹子之乡”;万载是“有机大县”“百合故里”;因城东有一巨石,其色如铜,其形似鼓,并击之有声而得名的铜鼓县,是“南方红豆杉之乡”“中国黄精之乡”……

对这个“黄精”,要多说几句。状如老姜,味甘而厚腻,补血养肾,入脾滋阴,而且不上火。俗名“鸡头参”“仙人余粮”“节节高”,而医学界称其为“肾黄金”。

现代声色社会,自觉肾好的人不多。可想而知,铜鼓的“黄精”,宝贵到什么程度。

因地形“北高南低,似高而安”而得名的高安县,古称瑞州,当地人很为寓意“道高人安”这个名称自豪。如今最令人感到新鲜的是,高安居然获得了一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头衔。高安的猪,是响亮全国的名牌。同时高安还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等。

好粮油还须“示范”?无公害的蔬菜只能产自“基地”……这自然是高安的无上荣光和巨大的福气。但中国有14亿人,有多少人能吃上高安的粮油和蔬菜?

难怪一进入高安地界,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让人看着都感到舒服。

宜 居

宜生之地必宜居。

宜春明月山下温汤镇,建有两侧带板凳的长廊,每到傍晚,就陆陆续续有人提着各式各样的桶,从近旁的露天温泉池舀了热泉水,提到廊下,坐在板凳上泡脚。人多时长廊里坐不下,就自带板凳。

一边泡脚,一边聊天,笑语喧哗,好不惬意。有爱唱的,泡美了喊上两嗓子,不管是洪钟还是破锣,定会引来叫好声。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

何为“温汤”?

明代《袁州府志》载:“气温如汤,冬可浴,以生鸡卵投入即熟,饮浴皆宜,水中犹有鱼。”所以在这个神奇的小镇上,有一万多户是从上海、北京、内蒙古等地迁来的移民,图的就是明月山的温泉和自然环境。

俗云“富在深山有远亲”,现代人虽不能像嫦娥那般来明月山羽化成仙,却也是哪儿好就往哪儿奔。

这就不能不细说明月山的温泉了。

水土水土,有好土自然有好水。而水是压倒一切的资源,“宜川三月水东流,秀出江南二十州”。而水源于山,奇山蓄奇水。

据刘密的《水农颂》记载,远古时代,宜春明月山这片起伏逶迤的黛绿色山峦,还是汪洋大海,无数海洋生物遨游其中,亿万年过去,沧海桑田。但苍茫的群山峻岭之上,依旧翻腾着汪洋般的云海,蓄含着巨大的水量,经常与不期而至的太平洋季风相遇,倾泻下丰沛的雨量。

于是,明月山溪水万千,跳跃婉转,养育了犹如乳汁般滋润宜春大地的袁河、锦河和潦河水系。

为什么明月山的溪泉都是富硒水?这要感谢大自然的造化所赐。经过山上的奇石和珍木庞大根系的过滤,特别是流经万顷竹海的“竹根水”,其质量自然非一般的山水所能比。

那么,硒又有何珍奇处?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并经过无数养生专家的广为宣讲,尽人皆知硒有五大功效:增强免疫力,改善糖尿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生育能力,抗癌。

这还得了,无比注重养生的现代人,便一窝蜂地奔硒而去——总比把钱送到医院要好。因此,明月山的溪泉便成为国内名牌矿泉水厂家争抢的水源。

这一切仍不足奇,最为神奇的是明月山的热泉。泉水发烫,通称“温泉”。《太平寰宇记》称:“县侧有泉,随地涌出。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以县名。”

宜春建县距今已两千多年,自有记载的800年来,明月山的温泉每日出水量10000吨,水温常年保持68℃—72℃,不受季节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与每年的雨量大小无关。你道神也不神?

温泉蕴藏于400多米深的熔岩裂隙之中,而山体内的裂隙相通,温泉的储量就极丰富,可谓流之不尽。但,“泉以硒为尊”,明月山温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饮可防病,浴可健身,被奉为“华夏第一富硒温泉”287bd7027c80b953c3f3846c89bfb82d

国际上有个“世界温泉及气候联合会”,考查了全球无以计数的温泉后,评选出三个“世界顶级多用途优质温泉”,明月山温泉赫然在列。另外两个在日本和意大利。

宜春宜居,有奔温泉来的,也有奔古树来的。

山里有一个叫水口的小村子,一农户家就有雌雄两株红豆杉,一株树龄250岁,一株已逾千年,还有两棵百年的樟树。上海一严姓游客,游经此村,知道红豆杉养人,向主人借了一个竹椅,半躺半坐地在树下,在上海经常受睡眠不好折磨的他,竟舒舒服服一觉睡了两个多小时。醒来便决定要来水口村建民宿。

他投资4000万元,围绕着四棵古树,错落有致地建起漂亮而舒适的新农舍。在青山的怀抱中,村子前面是一条清澈的溪流,真是神仙住所。

难怪宜春有“无癌村”。现代人谈癌色变,有条件的自然要往“无癌”的地方跑。

那么,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又是怎样一种情状呢?

我近距离地观察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是在万载古城的“从泉茶馆”喝大碗茶。老城里的茶馆很多,家家都人满为患。我好生奇怪,万载人好闲逸,好情致!

我最终选了一家“从泉茶馆”。主要是看到一幅广告语有些好奇:“喝从泉,好姻缘。”喝茶跟姻缘有什么关系?莫非这是相亲茶馆?抑或出售的是催情茶?

进去才知,万载的茶馆都兼戏院,台上演出花灯戏,你只要进来喝茶,戏就白看。“从泉茶馆”的舞台上以上演爱情题材的剧目为主,故有“好姻缘”之称。戏台上有好姻缘,台下看戏的也跟着沾光吗?

我进去时,舞台上正在演出《张三看妹》。

所谓“大碗茶”,确是大碗。里面放了野生茶嫩芽、擂槌草、金银花、黄栀子果、陈皮、夏枯草……进口清香舒爽,有益思健神之效,应该更适合动脑子的人喝。三元一碗,开水管够,有服务员提着开水壶给茶客们加水。

喝到三四泡之后更香,一般到后来不知道喝了多少碗,或许是被台上的爱情故事吸引,并常常被逗笑,不论喝多少碗竟不觉灌得慌,也不见满堂的人你来我去地离席去厕所。

后来朋友拉我走,我实在是不情愿,茶没喝透,戏没看够,也不愿意离开那茶香四溢、悠然忘情的气氛。但晚上约了采访对象,不能让人家等太久,也正好可以询问万载人何以如此自得自乐。

万载县古称“康乐”,《康乐风俗》中有这样的描述:“瓦白家家似带霜,茅柴水洒偏村乡。士衣布褐云鞋浅,女插荆钗蝉鬓长。五月稻粱登野圃,三秋瓜果足山庄。池鱼宴客随投网,不似人间逐利忙。”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明堂瓦舍,丰衣足食,果真是鱼米之乡、人间天堂。

康乐县盛产大米,年年向朝廷进贡。因康乐米质白嫩,颗粒饱满,入口蜜醇香软,皇上龙颜大悦。凡皇上没有不贪心的,天天被人称“万岁”,也想千秋万载都能吃上康乐的好米,于是下旨将康乐县改称“万载县”。

皇上一个接一个地都没了,只有当地的民众,才能子子孙孙、千秋万载地过着康乐生活。

其实,在宜春享受“康乐日子”的不只万载人,宜春最小的县铜鼓,人口不足万载的四分之一,光是森林覆盖率就占到88%,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修河的发源地,水质常年稳定在一类水标准,全县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除去盛产黄精,铜鼓还是濒危水生保护动物娃娃鱼、棘胸蛙等的栖息繁殖地,15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能剩下多少庄稼地?好在有70万亩富硒土壤,好水好土,寻常人家待客时兴“土八碗”“全竹宴”“全鱼宴”……

铜鼓人的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铜鼓不大,风景如画;人口不多,美女帅哥;历史不长,美名远扬。”这是当地人挂在嘴边的顺口溜,表达了铜鼓人对家乡的自豪感。

苏东坡在《苏眉州赠带溪胡安鼎诗》也盛赞铜鼓:“带水清,泉石透,中有高人自在居,耳可洗兮齿可漱。”铜鼓乡间确实流传着这样的民谚:“红薯饭,木炭火,除去神仙就是我。”——这难道是一种“高人”的心态吗?

享受康乐生活,不可缺少这种“康乐精神”。

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宜春人的安居乐业,是在高安逛夜市。高安夜市是非常出名的,去高安不逛夜市,等于没去高安。高安人叫“大观楼夜市”。

大观楼是高安古老而又辉煌的标志性建筑,矗立于城市繁华的中心。楼下便是浩浩荡荡穿城而过的锦江。高安自古被称为“风水宝地”,此江功不可没。

夜幕降临,远望大观楼,灯火通明。楼前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混杂了各种美食的香气。

世间商品,千奇百怪,夜市上应有尽有,真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汪洋大海。有堂皇的大店,也有无数各色各样的小商铺和车摊、地摊。商品有国内的、国外的,吃的、用的、玩儿的,价值连城的宝贝,便宜得让人觉得如同白送的日常用品……

夜市如一片无边无际的彩色灯海,身陷其中,方向顿失,加上被各种香味所诱惑,心神迷醉,眼花缭乱。

夜市里还有戏台、歌台,票友或喜欢喊两嗓子的人,可以排队登台献艺,台下竟然站着一大片捧场的人,一阵阵掌声,一阵阵哄笑……高安人好兴致,活得好安逸。

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最繁华的夜市,也是高安民情、民气的具体反映。

难怪高安人格外有一种地域自豪感,喜欢用一大串好词解释自己城市的名称——“道德高尚,人民安居”“高兴平安”“高品高安”……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竟多有抱怨,甚至外地人一坐上出租车,就可听到司机发牢骚。

高安的夜市,应该是有历史传统的,苏轼、苏辙兄弟不就在这个夜市上卖过酒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变法”,被解赴台狱,坐牢受勘。

苏辙“上书乞纳在身宦赎兄罪”,自己愿意代兄长受罚、赎罪,于是被贬居高安。后苏轼也贬谪黄州,从湖北取道修水、铜鼓到高安看望弟弟。兄弟情深,欢聚十几天,题词、写诗、作画……其诗云:“卖酒高安市,早岁逢五秋。常怀简书畏,未暇云居游。”

想到苏东坡兄弟在高安夜市上一边卖酒,一边少不了也喝点儿,我突然酒瘾大发,特想买一包喷香的烤鸡翅、几罐冰镇啤酒,拉几个朋友坐到锦江边上,置身于江岸璀璨的夜景之中,何等惬意!

只是陪同我们的是两位优雅的女士,多有不便,她们似乎也看出了我的馋相,买了许多本地知名的老酸奶,暂时转移了我对酒的渴望。

“苍然暮里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回。”从苏辙的诗中看,宋时的高安夜市或收摊更晚。现代人要上班,夜市到子夜零时就要收尾了,有特殊交易的店铺可延续到凌晨两点。一店家告诉我,大观楼夜市有经营主体300余家,这个“经营主体”是指成规模、有固定店铺的商家。

夜市有5000多名从业人员,每晚的顾客不低于2万人,逛夜市而不花钱的人极少。我对此深表赞同,好吃、好看的东西这么多,怎么能捂得住钱包,特别是带着孩子或朋友来的。夜市每晚的营业收入平均20余万元……

我们从大观楼夜市拐进旁边瑞州府衙里的“宣化坊”,看着大门两侧的老对联,不禁感慨系之:“草木知春国计中兴时雨润;江山如画民心大定惠风和。”

宜 文

宜春乃“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遁世的陶渊明、为官强势的王安石,皆出生于此。

宜春重文。东汉一宰相袁安次子袁京,满腹经纶,却不思仕进,被誉为“孤高处士”,寻觅到偏僻的宜春,潜心读书、讲学,著书立说。与隐居富春江钓台的严子陵齐名,称“汉室两伟人,千古更无比”。

宜春人慕其名,仰其学,竟将“宜春”的名称改为“袁州”,并开始修高士坊,建高士书院,城区大道叫高士路,山称袁山,河叫袁水……地以人重,城郭山川,皆从袁氏。

还有宜春所辖的康乐县,其名也与“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有关。其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淝水之战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康乐公”,食邑之地便命名康乐县。谢灵运八岁时承袭了“康乐公”的封号,遂使康乐县的名号得以延续了三百多年。

以上种种,足见宜春人求贤若渴的情状。

至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袁州改回“宜春郡”。十二年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回“袁州”,许多年后再次改回“宜春”……一大片忽而称“府”、忽而叫“郡”的地域名称,这样改来改去,似乎是在呼唤、在等待什么。一个人,或一种变化……

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韩愈在出长安必经的灞桥,为被贬去袁州的同科进士、翰林学士王涯送别,路边杨柳依依,两人昔日风雨同忧,今日荣华异路。离情别绪,不可无诗,韩诗的后两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至今还广为传诵。

当时是韩愈对好友的慰藉,不料后来却成为他对自己的鼓励和为官的一个目标。十一年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身为刑部侍郎的韩愈,年已51岁,上表力谏唐宪宗极尽排场地迎佛骨,被贬往潮州。在通过秦岭深处一段险道时自悲自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随即他的家眷也被赶出京城,幼女病死于贬谪的途中,草草葬于山道一侧。他到潮州不久,被韩愈寄予厚望也确是博学多才的侄孙韩滂又病逝……可谓迭遭祸患,雪上加霜!

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州仍然干了几件被后人称颂的大事:当地水网密布,鳄鱼成灾,还被百姓视为凶神,不敢招惹。韩愈连皇上都敢直言劝告,岂会惧怕一种畜牲?写了篇给鳄鱼的祭文,当众宣读、焚烧,随之大力捕杀鳄鱼,还百姓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

然后就兴教办学,挖渠凿井、兴修水利……

古代伟大的文人分两大类:一类严子陵、陶渊明等,隐逸于世;另一类韩愈、苏轼等,闲不住,被贬到哪干到哪。

八个月后,朝廷特赦,因罪远贬的官吏可以调迁到离长安近一些的地方任职,此谓“量移”,直线距离袁州确实比潮州距长安略近。

但,宜春学者舒建勋在《莫以宜春远》一文中有这样描述:“当时的袁州,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买卖人口,学校不兴,弊政陋习极多。”韩愈到袁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宜春以春天——解救奴婢。

他亲眼见到了一些人因贫穷或其他种种原因而卖身为奴的万般无奈和痛苦,于是颁布法令、制定标准,凡以工已经抵偿了债务的男女奴婢,皆给以自由。有些父母双亡,以工抵债还不足的,韩愈自掏腰包为其赎身,在袁州境内共解救了730多位奴婢。此是公元820年。他应是人类史上第一个解放奴婢的人。

一千年后,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才颁布《解放黑奴宣言》;1856年,托尔斯泰立志要解放自己领地上的奴隶,这一愿望直到许多年后才实现。

韩愈解救奴婢有一个客观原因,他一被“量移”到袁州,就赶上大旱,自初春至夏,滴雨未下,土地干涸,民生凋敝,奴婢自然更苦。

他率领州县士绅,两次三番祈雨,先拜城隍,后到城外的仰山祭祀山神。像在潮州祭杀鳄鱼一样,先祭后杀。韩愈祈雨也不是乞求,祈雨祭文中跟老天讲道理,甚至有质问、抗议:“若守有罪,宜被疾殃于其身;百姓可哀,宜蒙恩悯,以时赐雨!”我有罪你随意惩罚我,百姓无辜,你不该不下雨!

说也怪,雨就真的下来了,百姓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古代好官大都必干的两件事——祈雨和治水。或许是祈雨的次数太多,赶巧的概率就高,常有“灵验”的佳话流传。

韩愈在袁州尽心竭力干的另一件大事是兴办书院,鼓励学子发奋读书,倡导务实文风。著名散文家陆春祥,在《袁州长歌》中转引唐五代笔记《唐摭言》称,后来成为中唐著名古文大家的李翱、皇甫湜以及著名诗人张籍,均是韩愈高足,他的另一学生黄颇,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的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宜春县志》载:“袁自韩文公倡明道学,嗣是守郡者类以造就人才为心。宽刑禁,尚文学,悉奉昌黎为法……昔韩昌黎自岭南移守于此,教化既洽,州民交口颂之。”五代诗人韦庄的《袁州作》中这样形容当时的读书风气:“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

韩愈的重教兴学,十几年后大显成效,原本“文化落后……学校不兴”的袁州,出了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紧随其后,易重成为江西的第二个状元,整个唐代江西只出了两个状元,都在袁州。进士则有三十多位,人称“江西进士半袁州”。

于是,宜春城内又有了“状元路”“重桂路”“黄颇路”……

韩愈“量移”袁州只九个月,除去上面简述的卓著政绩,还写了二十三篇文章,其中有《祭柳子厚文》《南海神庙碑》《新修滕王阁记》等名篇。他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东坡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文学史上有“杜诗韩文”一说……所谓“一字千金”似乎就是用来形容他的文章的。

今人或许很难理解,一个人在九个月的时间里怎么办得了这么多事?而且都是大事、好事,被后人念念不忘载入史册的事!

唐代的时间和现在的时间是一样的,而现代人却经常感叹一晃一年就过去了,到年底回头一看觉得没什么好总结的,更不要说“躺平”的、“宅家”的……

宜春宜文,所以文人在宜春容易大有作为。韩愈在袁州的九个月,影响了一千多年,至今宜春人还在感念他,扩建昌黎书院、立韩文公祠、修建气势巍峨的昌黎阁……

甚至将宜春文脉昌盛也归功于他的影响,让人很难不联想在韩愈去了宜春之后,宜春出了众多的进士及第姑且不论,江西开天辟地的前两名状元卢肇、易重,以及南宋状元姚勉,均出自宜春。

还有独步晚唐、名动九州,为“芳林十哲”巨擘的宜春人郑谷,被司空图誉为“一代风骚主”。《全唐诗》收录其325首诗作,有“北有杜甫,南有郑谷”之称。因“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之句,获得“郑鹧鸪”的雅号,可见他的影响之大。

更重要的是,宜春宜文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直至今日。譬如宜春所辖的高安,竟将读书作为信仰,成为当地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

高安也属古邑,初名“建成”,置县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更名为“高安”。当地流行这样的信条:“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不会读书,就会养猪”……

很显然高安人把读书排在第一位,唐代江西共出进士65名,高安区区一个县,就占了7席。宋朝共320年,江西有进士5442名,平均每县约80人,高安竟有117人。在高安历代文化人中,声名显赫的有唐代国子监祭酒、教育家幸南容。他致仕后回到家乡创办桂岩书院,藏书授徒。桂岩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招徒授业的私家书院之一。

这当然跟高安人热衷读书有关,这里不缺少学生,并渐渐形成“书院林立,塾学发达,读书为尚,耕读传家”的风尚。

再有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主要编纂者之一的刘恕;元代编著《中原音韵》此书被公认是现代普通话的祖音的周德清;清代“三朝重臣、帝师元老”朱轼等皆为高安人。

对于这位朱老夫子,可以多说几句,乾隆幼年初入学,拜朱轼为师,在懋勤殿设讲坛。朱轼对乾隆要求甚严,有一次皇帝雍正在旁边看不下去,便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朱轼当即答道:“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

高安人酷爱读书,不是读死书,不单是为了中进士,跻身官场。读书是为了培养人的正气、浩然之气。高安古时曾别称“瑞州”,写《正气歌》且终其一生也如一首《正气歌》的南宋状元文天祥,曾任瑞州知府,府衙大门两侧的楹联至今依然醒目:“泽被一州洁廉恒守以;情关九域忧乐每怀之。”

这是高安人读书的目的。现在的高安人,随时还可以拿这两句话要求当今的官员。

因此,高安民间的读书风气不仅延续至今,甚至于今为盛,进入现代社会仍然出大师,也出高徒。譬如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著名教育家吴有训,中国23名“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中,有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等11人都是他的学生。

一个地区的文脉发达,根在民间。高安是一个县级市,竟有四所江西省的重点中学,截止2022年,高安有一万多名硕士、博士在世界各地工作。可谓高安之风,吹向全球。足见千百年来,高安人的书不是白读的。

宜春人文厚重,不只高安,其他县市也不落后。如北宋诗文大家黄庭坚在《道院赋序》中所言:“万载地方,向时储材擢秀,城坊居多,今乡落人才,亦渐蔚起,故科名较盛。”继谢灵运之后,南唐宰相宋齐邱和尚书吏部郎中李徵古,五代十国时的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徐锴兄弟,元末明初参修《元史》的史学家黄盅等,皆出于此地。

而今虽“斯人已去”,但“其气犹存”。

2023年江西省的“高考状元”,就出自只有14万人口的宜春铜鼓县。

宜 人

宜春,是“人间仙境”。

这既是指人的生存环境,也指人的精神风貌。

中国自古就多有凡人渴望成仙,向往天堂。而渴望成仙、上天的人,都是活得不错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不会奢望成仙成神,整天盼的就是怎样填饱肚子。

王阳明有诗赞宜春:“台名何事只宜春?山色无时不可人。不用烟花费妆点,尽教刊落尽嶙峋。”

传说嫦娥就在宜春的明月山飞天登月。现在的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我宁愿相信嫦娥就是在明月山奔月的。”可见,宜春至少是地球上离仙界最近的地方。自然也就是宜人的好地方。

明月山方圆62平方公里,由12座海拔千米左右的山峰组成,山势迥合委蛇,重峦叠嶂。茂林深丛,怪石嶙峋,千态万状别有奥趣,风骨魁奇而韫异气。主峰高达1700多米,整体山势呈半圆形,恰似半圆之月。因此得名。

不仅山形似月,且山石明亮,夜晚闪烁如月之光华。明吴云《古月山考》载:“武功之东有明月山,西有古月山,皆有石能为月之光。”明月山坐落于武功和九岭两大南北走向的山脉之间。有石夜里发光如月,若月落山中,满山皆明。奇峰出光华,月移山影动,山月相融,自是一奇。

现代科学证明,那些闪闪发光的石头,其实是稀有金属钽、铌、锂的矿石,是制造飞机、核弹、芯片不可或缺的原料。

自古以来,想成仙或对仙境好奇的人们,都愿夜游明月山。有唐代齐已的诗为证:“山称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在主峰一侧的绝崖上,有巨石凌空,传说为嫦娥奔月之处。

嫦娥升仙实在是会选地方,没有比在明月山上奔月更方便的地方了。

于是,明月山上的几多妙处,都被人以月命名:“星月洞”“抱月亭”“浸月潭”“追月亭”“晃月桥”“月亮湖”……处处有月,确是不负“月亮之都”的称号。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言:“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其实,山如明月,只是明月山的一奇。还有一奇,是明月山在成为宜春境内河流的源头之前,先是形成了大大小小众多的瀑布群。其中有落差119米的“江南第一瀑”云谷飞瀑,也有落差只有几米的浩大水帘……触目即嵯峨,举步见流碧。

泻长瀑,涌珠泉,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这些水有冷热两种,均富含硒元素。热的成就世界著名的宜春温泉,冷的滋养亿万生灵,富甲一方。

羽化成仙只是传说,宜春“宜”的是世间凡人。

宜春宜生、宜居、宜文……总之,宜人。必然宜人。

当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竟为人口出生率下降而焦虑,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空心化”的村庄,即年轻人出去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土地无人耕种。而地处赣西北边陲“吴头楚尾”的宜春万载县,“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却有人口62万。

温汤镇的夏家坊,全村180户,竟有近千人。可谓人丁兴旺,烟火繁盛。

夏家坊的夏家祠堂,又称“会稽堂”,大门两侧有副长联,上联云:“望荔街十里驰来天马迎门南岳晓钟而后古槐树下。”村人都认为古村夏家坊得以千年繁盛,是托古槐树的福。

那棵远近闻名的古槐树,是夏家好风水的标志,所以村里才出了个夏云姑,成为宋孝宗的皇后,力主为岳飞平反,与金兵决战到底,被载入《宋史·后妃传》。至今,临近的吉安半个县、几十万人,都是夏家后代。今日村里的夏氏后人,已经是第35代。

这才叫家门兴盛,绵延不绝。

再譬如,宜丰县有个江右民系聚居的天宝村,已有1800年的历史,横阶古树,曲巷高祠,人口稠密。

“天宝”名为“村”,却有护城河、古城墙,古城内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家第宅、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设有内外八景,明清古建筑群落占地80余万平方米。自建村以来只是进士就出了22名,皇帝赐匾25块……有旺盛的人气,才会有蓬勃的文脉。

在宜春,这样的古村落太多了。

上面说了一些大村,再说一些深山里的小村。明月山洪江镇西北部,一个还保持着原生态风貌的小小古村,名为“南惹”。全村只有18户,村民却有80人,将近全国每户平均人口的两倍。

水口村,平均海拔近500米,面积6.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3%以上。在0.7%的土地上分布着7个自然村庄,总共155户,竟有552人。足见在宜春深山老林里,仍然有宜人养生的绝佳去处。

我在全国游历过不少古村落,发现一个规律:但凡人烟稀少的荒村,或许有荒草,绝不会有繁茂的树木;凡人烟稠密的古村,大多有大树、古树,甚至是像模像样的林子。古地生古树,古树护古村,生生不息,代表了华夏民族底层的生命力。

所有土地都是地球的一部分,跟地球一样古老。古树是活的历史,也修正着历史和人类的错误。

走遍宜春古村落,就觉得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砍树炼钢铁、“破四旧”拆祠堂等等。

适宜于树木生长的地方,自然适宜人类居住,繁衍生息,根脉发达。

责任编辑:王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