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热点事件中的应用

2025-01-01 00:00:00
读报参考 2025年1期

作为中华传统“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不仅深刻影响世界军事理论演进,而且在时隔2500年后的现代战争与热点事件中,依然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南海问题上的应用

谈及《孙子兵法》在当今世界热点事件中的具体应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问题专家杨霄告诉记者,可以从《孙子兵法》的《军形篇》和《兵势篇》来分析当今南海争端的本质问题。

杨霄表示,“形”强调对力量结构的分析,是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观点。“势”则比“形”更进一步,好比物理学中的势能,弓拉满了虽然没有下一步动作,但其充满势能。“对待一些国际热点事件,比如南海争端,部分国家往往会简单地指望通过占据岛礁,获取更多更先进武器装备来取得优势,也就是按照西方理论,谁军事强大,谁就能取得胜利。”

杨霄认为,“势”是对“形”的深化和超越,强调了势能的重要性。在南海问题中,势能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民心所向,周边国家和人民对和平稳定、经济发展的渴望构成了强大的势能;其次,东南亚国家正处于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各国共同的愿望,南海问题的激化只会阻碍这一进程,因此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各国的长远利益;第三,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充分考虑了国际大势,始终秉持对话沟通,寻求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之道。”杨霄表示。

无人机作战中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设置的六个专题中有一个为“当孙子谋略遇上智能时代”。专家们讨论了无人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是否冲击到《孙子兵法》的内涵。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仇昊告诉记者,《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普遍规律和作战指导思想,从作战理论上讲,目前出现的很多新型作战样式,在《孙子兵法》短短的几千字里都有体现。仇昊认为:“不可否认,当今作战速度、节奏越来越快,指挥员作战决策的时间越来越短,以前可能需要数天时间,当下在先进的通信、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作战决策时间由小时计算向以分钟计算转变。而《孙子兵法》就有兵贵神速的思想。无论是‘兵贵胜,不贵久’,还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都表明作战节奏要快,要有速度,要有节奏。再比如,近期的几场冲突中,无人机广泛应用,出现了对敌方将领的秒杀行动。这也符合孙子‘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的思想。特别是综合运用军事威慑、政治外交、新闻传播等手段,防止战争升级,也可以看作是《孙子兵法》提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模式。”

“不仅如此,越战之后,美国开始吸取东方的军事思想,特别是《孙子兵法》等。比如,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博伊德提出 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强调加快决策周期,这借鉴了《孙子兵法》中‘其势险,其节短’思想。”仇昊说。他还表示,美国人厄尔曼提出的“震慑”理论也参考了《孙子兵法》的思想。所谓的“震慑作战”就是通过突然性的猛烈打击,让敌人猝不及防,产生内心恐惧,借鉴了孙子“攻心夺志”的思想,符合孙子“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理论,而这一思想在海湾战争和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战略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战略危机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挑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曹延中对记者表示,战略危机通常是指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爆发的,对国家安全发展或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事件。从古巴导弹危机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再到当前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这些事件都对全球产生战略性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管控这类危机,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

曹延中表示,《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兵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应对战略性危机的智慧。孙子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一思想为战略性危机的管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伐谋和伐交,即运用智谋和外交手段解决矛盾冲突,是《孙子兵法》中推崇的最高境界。

曹延中认为,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从四方面入手有效管控战略危机:一是加强情报收集和风险评估,提高危机预警能力;二是注重塑造态势,通过展示实力和决心来威慑潜在对手;三是加强战略沟通,增进彼此的认知理解;四是开展灵活外交,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和汇合点,防止危机扩大外溢。他总结说:“战略性危机管理需要借鉴《孙子兵法》的智慧,运用伐谋和伐交的手段来有效管控危机。同时,还需要加强情报收集、塑造态势、战略沟通和灵活外交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应对战略性危机的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摘自《环球时报》郭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