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一把刀、一张牛皮、几许颜料……刀起刀落间,皮影造型跃然而出。近日,《科学导报》记者在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领办人、吕梁市孝义皮影传承人胡发伟的皮影工作室看到,一件件色泽鲜艳、构图简洁、雕工细腻、造型别致的皮影艺术作品显得格外亮眼,灯光照在上面透出立体感,独具审美价值。
孝义皮影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集光影、雕刻、说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他的雕刻制作繁而不乱、简而不疏、刀法犀利、色彩简洁,线条遒劲有力,既于古朴粗犷中显现出古老艺术的率真气质,又体现了黄土高原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就是皮影戏艺人凭一张白布、两根竹竿,便让一张牛皮演绎千军万马和世间百态的精彩故事。而华丽的皮影,都是皮影艺人一点点刀雕彩绘而成。
胡发伟是山西“皮影之乡”孝义皮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他16岁时因一场意外造成左大腿高位截肢,成了终生残疾人,本就家境贫寒的他为了生存,先后学习了钉鞋、刻章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给皮影剧团修复损坏的“影人”和道具时,接触到很多漂亮的传统皮影作品,便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后经人介绍拜皮影老艺人陈义文、梁全民和李世伟为师,开始学习皮影雕刻技艺。由于他从小酷爱美术、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因此进步很快,经他手雕刻出的皮影,人物鲜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雕刻’是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选皮、制皮、绘图、雕刻、染色、封色等10多道工序,刻三四千刀才能变成色彩斑斓的‘影人’上戏。”胡发伟在传承皮影雕刻这项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带领一帮人深钻细研,在继承学习本地皮影老艺人的技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技能和思想感悟,大胆尝试创新,融入时代元素,不断从工笔绘画、刺绣、剪纸纹样等艺术作品中吸收养分创新雕刻工艺,创作了多部作品,赋予了皮影雕刻技艺更多的表现内涵。
比如,用皮影艺术给美女换上更漂亮的头饰、画上樱桃小口,使人物形象更加写实地表现出女性直观魅力,赋予她更强的灵魂。2023年,胡发伟在山东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上,现场雕刻了一件柳叶蛾眉、发髻高绾的古典仕女作品。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从脸部到发髻之间拇指大小的面积上,他竟雕出了36根头发丝,每根直径不到0.18毫米,雕刻过程堪比外科手术,观展人员围观点赞,连连竖起大拇指。“头发丝太细,不能描样,只能凭经验跟着感觉走,转刀转不好头发丝就断了,皮影就毁了。要掌握皮影雕刻这门手艺的绝活,必要人刀合一、物我两忘,没有很强的设计绘画能力和雕刻功底很难做到。”胡发伟说,点睛之处使用转刀得有功力。
此外,他还创造性地在皮影底图、元素方面,深钻细研,以便于雕刻时更加得心应手,作品更加活灵活现、增强了表现力。“要想让皮影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表情、发丝、衣服的花样,每一刀每一笔都不能错。”胡发伟说。
经过多年实践,胡发伟在皮影刻刀研磨方面也不断革新,针对不同的刀法刻绘需求,他创造性地将皮影刻刀研磨成37把各种规格的独特工具,使雕刻更加得心应手,创作的作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雕刻皮影讲究的是转皮走刀,刻刀把把不同,每一个线条都会传递出独有的韵律与节奏。其次,根据牛身上不同部位的牛皮特性选材,让皮影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胡发伟说,除了注重工具和选材,在皮影底图元素方面他也做了深入发掘,从古代元素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场景,极大地丰富了皮影的表现内涵。为适应时代发展和顾客的需求,他开发出17款形态各异的框架和包装。与此同时,他在染色方面也大胆创新,将原来的骨胶改成牛皮胶,使染出来的皮影艳丽而火爆,让粗犷质朴的孝义皮影展示出精细灵秀的一面。
胡发伟痴迷皮影雕刻20多年,从雕刻新手到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一路钻研一路收获,目前已设计创作各类皮影作品1万余件。其中,《关公图》《四美女图》《状元图》《五虎上将图》等精品力作在省、市以及全国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备受国际友人喜爱。他的工作室被山西省总工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和“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称号,他被太原理工大学聘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
为了将这门精湛的技艺传承下去,他先后培养了10余名徒弟,都活跃在皮影演出和雕刻行业。他多次在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弟子们深入乡镇社区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学员1000余人,并到校园里与孩子们分享皮影文化。他说:“多让孩子们接触皮影,将来就会有人传承这门艺术,这也是我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责任。”
胡发伟表示,皮影雕刻给了他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自由,他将沿袭着千年皮影的传统雕刻手法,在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让这门来自黄土地的古老艺术再绽光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