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片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一生共创作了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立体的小人物形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风俗画卷。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内容介绍
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遇见许多为了活着而苦苦挣扎的小人物:有为了偿还一串假项链而付出半生劳累的虚荣妇人,有被满口仁义道德的所谓正派人士利用继而唾弃的妓女,有巴黎被围困时饥肠辘辘地回忆往昔的普通巴黎市民……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风俗画卷,而展开这幅画卷的读者们,也可从其细腻的文字中感受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艺术特色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大多以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图景为内容,但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反而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有的最合乎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精段选读
项 链(节选)
有些女子,天生丽质,妩媚娇柔,偏偏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竟降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她便是此中的一人。
她深感自己天生丽质,本当身披绮罗、头佩珠玉,如今却熬在清贫的日子里,不胜苦涩。她的家里陈设简陋,四壁萧索,桌椅板凳破破旧旧,衣衫穿着皱皱巴巴,这么活着,她很不好受。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与她同阶层的妇女,对所有这一切肯定是不会在意的,而她却觉得苦不堪言,满肚子的闷气。一见来她家帮助干粗活的那个瘦小的布列塔尼女人,她经常不免既深感缺憾又想入非非。她幻想自家的接待室四壁挂着东方的帷幔,被青铜做的大烛台照得通亮,宁静优雅;幻想两个高大的穿着短裤长袜的仆人被暖气熏得昏昏沉沉,正靠在大安乐椅上打瞌睡。她还幻想自家有几个挂着丝绒帘幔的客厅,里面的家具雅致美观,摆设奇巧珍贵;幻想有几个香气醉人、情调旖旎的内客厅,那是专为午后五点钟与密友娓娓细语的处所,这些密友当然都是女人们心仪仰慕、渴望获其青睐的名流。
每当吃饭的时候,她坐在三天未换桌布的圆桌前,丈夫在她对面,打开汤盆盖,兴高采烈地说:“啊,这么好吃的炖肉!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吃的了!”这时,她就想入非非,她想到精制味美的宴席,闪闪发亮的银餐具与挂在墙上的壁毯,那上面织着古代人物与仙境山林中的珍奇禽鸟;她想到一道道盛在贵重餐盘里的美味佳肴,想到自己一边品尝鲜嫩透红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面带微妙笑容倾听着男友喁喁情话的情境。
她没有漂亮衣裳,没有珠宝首饰,总之,什么都没有,但她,偏偏就爱这些东西。她觉得自己生来就应该享用它们,她最渴望的事,就是招人喜爱,被人艳羡,风流标致,到处有人追求。
她有一位有钱的女友,是她在修道院读书时的同学。现在,她不愿意再去看望这位朋友。因为,每次回来她都感到内心不平衡,接连的几天,她都要伤心、懊悔、绝望、痛苦得整日哭泣。
可是,有一天傍晚,丈夫回到家里,神采飞扬,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说:“你瞧!专给你的东西。”
她急忙打开信封,从中取出一份请柬,上面印着:
兹定于一月十八日(星期一),在本部大楼举行晚会,敬请届时光临。
此致
卢瓦瑟尔先生偕夫人
教育部部长乔治·朗波诺
暨夫人谨定
举行晚会的那一天快到了。卢瓦瑟尔太太显得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烦躁不安。一天晚上,她丈夫问道:“你怎么啦?你瞧,这两三天来,你脾气这么古怪。”
她回答说:“我既无首饰,又无珠宝,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佩戴,想起这我就心烦。在晚会上,我一定会显得很寒碜,我还是不去为好。”
丈夫说:“你可以佩戴几朵鲜花呀。在这个季节,这么打扮很雅致。只要花十个法郎,你就可以买到两三朵特别漂亮的玫瑰。”
她丝毫没有被说服:“不行……在那些有钱的女人面前显出一副穷酸相,是最丢人的一件事。”
她丈夫忽然叫了起来:“你脑子太不灵活了!你去找你那位朋友福雷斯杰太太,向她借几样首饰,不就齐了?你跟她的交情不错,这事不难办到。”
她快活得直嚷道:“这倒是真的,我怎么没有想到!”
第二天她跑到她朋友的家里,诉说她的苦恼。福雷斯杰太太马上走到带镜子的大衣柜前,取出一只大首饰盒,拿过来把它打开,对她说:“我亲爱的,你自己挑吧!”
她最先看见的是几只手镯,再就是一串珍珠项链,接着是一个威尼斯制的金十字架,镶着珠宝,做工极为精巧。她佩戴着这些首饰,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犹豫不决,舍不得把它们摘下来。她一问再问:“你还有没有别的首饰?”
“有啊!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
突然,她在一个黑绒盒子里,发现了一长串特别美的钻石项链,一种极为强烈的欲望使得她的心狂跳起来。拿着这串项链,她的手直打哆嗦。她把它戴在脖子上,压着连衣裙的领口,在镜子面前照得出神。
她心里急不可待,嘴上却吞吞吐吐:“你能把这个借给我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啦!”
她蹦了起来,一把搂着女友的脖子,激动地吻了一下,然后,带着这件宝物飞快地回家了。
晚会的日子到了。卢瓦瑟尔太太大出风头。她是晚会上最漂亮的女人,言谈得体,姿态优雅,满面春风,快活到了极点。所有的男人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引见。部长办公厅的官员都想与她共舞。部长也特别注意她。
她带着醉意与狂热,翩翩起舞。她什么也不想,完全陶醉在她美貌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之中,陶醉在她成功的荣光之中。周围的人对她殷勤致意,啧啧赞美,热烈追求,女人们心中所羡慕的那种彻底而甜美的胜利,她已全握在手中。正是在这样一种幸福的氛围里,她简直要飘飘欲仙了。
第二天,早晨四点钟,她才离开。她的丈夫从昨晚十二点起,就在一个清静的小客厅里睡着了,同时在那里呼呼大睡的还有三位先生,他们的妻子也都在舞厅里尽情狂欢。
丈夫怕她出门着凉,把带来的一件衣服披在她的肩上,那是她在家常穿的,它的寒酸气与漂亮的舞袍很不协调。她感觉到了这一点,急忙闪开,以免引起那些裹在豪华皮衣里的阔太太们的注意。
卢瓦瑟尔把她拉住不让走:“你等一等吧,到外面你会着凉的,我去叫一辆马车。”
但她根本不听丈夫的,飞快地奔下了台阶。他们到了街上,那里却没有马车,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一看见有车在远处驶过,就跟在后面大声喊叫,但没有一辆车停下来。
他们沿塞纳河走下去,垂头丧气,浑身哆嗦,终于在河边找到了一辆做夜间生意的旧马车。这种马车白天从不在巴黎街头露面,似乎羞于让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看见它的寒碜相。
马车一直把他们送到殉道者街,他们的家门口。夫妻两人闷闷不乐地爬上台阶回到家里。对于妻子来说,一切都结束了;而丈夫则在想,上午十时,他得到部里去上班。
她脱掉披在肩上的衣服,在镜子面前,再一次端详自己的辉煌。
突然,她惊叫了一声,她脖子上的钻石项链不见了!
她的丈夫这时衣服脱了一半,问道:“你怎么啦?”
她转身向着他,失魂落魄地说:“我……我……我把福雷斯杰太太的项链弄丢了。”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赏析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对于小人物的刻画十分出色。他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生存条件、思想感情、精神状态做了多方面的描写,而《项链》则堪称其中的翘楚。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受扭曲的价值观的影响,对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这最终导致她生活陷入了困顿。节选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她陷于浮华之中无法自拔的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