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问题的角度

2024-12-31 00:00:00张林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40期
关键词:猛虎蔷薇气质

话题导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切入的角度不同,我们得到的结果就不同。写作时选择合适的角度,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阐述问题,整体把握写作内容,而且使议论更有目的性,更准确深刻。

范本呈现

猛虎与蔷薇(节选)

◎余光中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弗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我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所无法说清楚的话;它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两种相对本质的调和。假使他把原诗写成了“我心里有猛虎雄踞在花旁”那就会显得呆笨、死板,徒然增强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只有原诗才恰到好处,因为猛虎象征人性的一方面,蔷薇象征人性的另一面,而“细嗅”刚刚象征两者的调和与统一。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与内向,所谓戏剧型的与图画型的,所谓戴奥尼苏斯艺术和阿波罗艺术,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所谓阳刚和阴柔,都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两者粗看若相反,实则乃相成。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也就是因为人性里面,多多少少地含有这相对的两种气质,许多人才能够欣赏和自己气质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人。例如在英国,华兹华斯欣赏密尔顿,拜伦欣赏顶普吕夏绿蒂,白朗戴欣赏萨克瑞,史哥德欣赏简·奥斯丁,史云朋欣赏兰道,兰道欣赏白朗宁。在我国,辛弃疾欣赏李清照也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但是平时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是阳刚,而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他是阴柔呢?这是个人心中猛虎与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穴口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的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踏碎了的蔷薇尤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梅村、子山晚作悲凉,萨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版了低调的《心旅》。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慷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涵蕴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才能做到孟郊所谓的“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搓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坦,微猛虎,蔷薇变成了懦夫。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廿一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选自《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有删改)

优秀习作

且行且思,探索不止

◎刘昱辰

沧海横流,文明更迭。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和AI能为人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那是否意味着人类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愈来愈少呢?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答案的时代。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应运而生,随叫随到,出行便捷;ChatGPT横空出世,无所不能;AI写作只需轻轻一点,便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就是科技的魅力,使得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余秋雨曾言:“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早在二十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世界时,人机矛盾就曾出现,“科技性失业”屡见不鲜;网络信息泄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科技衍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其弊端显露无遗。面对科技这把双刃剑,我们要理性对待,且行且思。

乘思考之舟,漫溯文明最深处。有人说:“生命在发展中得到延长,因为思想是衡量生命的尺度。”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停止思考,生命之树便会枯萎。网络时代搜索的便捷、大数据的围猎,将人们禁锢于信息茧房,使之惰于思考。人的思维慢慢被围剿,最终被驯化成科技的奴隶。于人类文明长河中,从屈原的《天问》到王阳明的龙场顿悟,从道尔顿对红绿色盲病症的思索到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国际权威的质疑,无一不流淌着思考的生命力。揆诸当下,信息芜杂,我们更应保护思考的火种,于迷雾中披荆斩棘。

执探索之剑,击破知识的边界。知识爆炸时代已来,网络信息是否已经包罗万象?其实不然。人类所知世界,仅仅乃沧海一粟。人工智能也只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没有突破知识局限。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探索新路径,才能解决痛点。如果我们一味依赖于网络,终将故步自封。屠呦呦为治疗疟疾,整合中西医,研制出青蒿素;华为芯片为突破科技封锁,攻克一系列卡脖子的难题。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求知的过程。只有不囿于现成答案,敢于打破认知,勇闯无人区,才会走向新世界。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站在时代交汇口,享受着科技便利的我们,当保持一颗理性思考的心,敢于质疑,不断探索,以青春之力慨然以赴,砥砺前行,奔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陕西西安市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众说纷纭

李文郡:余光中先生《猛虎与蔷薇》这篇文章高妙之处在于,以“猛虎”和“蔷薇”两个反差巨大的意象,形象地指出人性的两面——阳刚与阴柔。文章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以一场文学盛宴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人兼有这两种至高境界,可承苦难之重,可窥世间之美。这种独特的阐述问题的角度既生动形象,又引人深思,可见作者的文学造诣之高。

王璇:刘昱辰同学的作文《且行且思,探索不止》针对“科技发展,人类的问题是否越来越少”进行论证。首先承认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也理性看待科技带来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并指出如何运用科技这把双刃剑。作文在阐述问题时,从辩证的角度,一分为二,深入分析,有理有据,论证逻辑严密,层层深入,深挖本质。

老师:角度的确立,便见立意的高下和内容的深浅。两篇范文在阐述问题的角度上十分巧妙全面,值得借鉴。

技法点睛

我们在阐述问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整体把握

把握问题要整体、全面、长远,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看待问题,而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比如分析某一件事,要抓住现象、原因、意义及解决方法等,并由此及彼,不就事论事,目光短浅。

2.一分为二

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好的方面,也要看到不足之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好的方面会变坏,坏的方面也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利用好“对立统一”的原理,往往能把道理讲得辩证严密。

3.抓主要矛盾

阐述问题时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深入论述。若是面面俱到,阐述分析将浮于表面,行文啰唆,中心不明,从而导致事倍功半。

猜你喜欢
猛虎蔷薇气质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刘扬画虎的探索与创新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4
蔷薇满架,好眠一夏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12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Esoteric Grandioso K1X Gold Edition(金色限量版)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2
花开恣意是蔷薇
人大建设(2018年7期)2018-09-19 06:19:06
西海岸新气质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汉语世界(2016年2期)2016-09-22 11:48:37
心有猛,细嗅蔷薇
汽车生活(2015年13期)2016-01-22 21:35:20
野蔷薇
知识窗(2014年1期)2014-01-27 05:49:04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中学语文(2012年8期)2012-08-15 00: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