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模式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12-31 00:00:00马芬孙斐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1期
关键词:糖尿病

【摘要】 目的 探究风险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年3月—2022年1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风险护理。对比2组干预期间风险事件(穿刺不良事件、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总发生率、干预前后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DSES)评分,参考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diabetes quality of life,A-DQOL)评分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期间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1.88%(P<0.05)。干预后,观察组DSES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A-DQOL量表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应用风险护理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风险护理;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1-0097-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生理机能减退,尤其中老年患者易继发心肺、肾脏功能衰竭,进而加大血糖控制难度。临床考虑到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异常及抵抗缺陷等病理性特征,常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保护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通过持续性输注胰岛素还原人体正常胰岛素分泌过程,进而控制机体血糖水平[1]。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稳定机体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可能因为穿刺操作、胰岛素输注量控制不当而诱发穿刺部位感染、酮症酸中毒等不良事件,而这些往往与护理工作不足有关。常规护理主要针对基本的糖尿病护理需求开展干预,在防控相关治疗风险事件上并无全面的应对措施。与常规护理相比,风险护理则能够集中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的风险因子开展针对性护理,合理应用这一护理模式对提升护理规范性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就风险护理模式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1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5.37±7.13)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13±1.97)年;入院时空腹血糖7~10 mmol/L,平均空腹血糖(8.73±0.57)mmol/L。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5.80±

7.08)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21±1.91)年;入院时空腹血糖7~9 mmol/L,平均空腹血糖(8.71±0.58)mmol/L。2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跨度、糖尿病病程、入院时空腹血糖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前瞻性研究经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展,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研究目的、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满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3],出现多饮、多尿、疲乏无力等典型症状。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循环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正处于高渗性昏迷急性期者;对皮下输液材料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期间仅采取常规护理,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通过讲解真实病例治疗过程、演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法并介绍治疗原理等方式进行直观的知识宣教,提醒患者遵医嘱服药,并在患者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稳定血糖、纠正酸碱失衡等措施来稳定患者的生理状态,同时给予健康饮食护理和作息指导。

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风险护理,具体如下。(1)积极开展相关教育。首先利用视频、图片等讲解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必要性,后通过现场演示、发放宣传册等方式保证患者熟知胰岛素泵使用方法和报警流程,指导患者如何判断自己有无低血糖征兆。携泵前1天禁止患者服用磺脲类药物及其他影响血糖水平的药物,核对患者胰岛素剂型、浓度和基础给药量后,结合药物向患者说明强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携泵期间,可让患者自行记录每日血糖值,结合患者血糖改善情况讲解合理开展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患者生理状态的良性影响,使患者意识到糖尿病的可控性,确保患者能够识别糖尿病相关并发症。(2)确保置泵安全。根据患者体格特征、耐受度合理选择胰岛素泵。胰岛素输注穿刺部位首选脐部或不影响正常活动的部位,若患者正处于妊娠期或需行腹部手术,可选择上臂、臀部、腿部中外侧等作为穿刺点。使用期间确认泵电量充足,工作状态良好,严格遵照医嘱设置胰岛素率和餐前追加剂量,明确告知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泵设定值。置泵时确认泵管固定良好,需遵照无菌原则排空泵内空气后再置泵,确保胰岛素输注通路顺畅,密切关注泵注情况以防泵管脱落或药液渗出,若泵管被汗液污染或破损、穿刺点肿痛,则要及时更换,一般情况下3~5 d更换1次置泵部位。此外,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肌肤状况,若出现局部压痛、瘙痒、硬结、回血等情况,及时更换穿刺部位,确保穿刺部位与原部位间隔2~3 cm。(3)治疗期间严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置泵初期仍处于胰岛素剂量调整阶段,此时尤其需要注意患者有无低血糖表现,于夜间、餐后等血糖易波动阶段加强血糖监测,以便及时调节胰岛素剂量。交班时两班护士需一同核对胰岛素泵运行状态、胰岛素输注穿刺点肌肤状况、泵管连接状态和当时的胰岛素剂量。与患者讲解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典型征象,比如恶心呕吐、呼气带烂苹果味、心悸、发汗等,嘱咐患者出现以上不适需及时报告护士。(4)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携泵期间,当患者血糖值出现暂时性波动时,与患者解释波动的原因,并鼓励患者与其他病友交流,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以弱化其不良情绪。尤其需要为老年患者提供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常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适当的关心,对经常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加强巡视,以免不良情绪影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患者干预期间风险事件(穿刺不良事件、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总发生率。(2)于干预前后采用DSES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该量表从药物(3个项目)、饮食(6个项目)、运动(4个项目)、血糖监测(4个项目)、足部护理(5个项目)、急症处理(4个项目)6个维度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各项目均采用5级计分法(由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强烈[4]。(3)参考A-DQOL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该量表包括社会问题(4个项目)、并发症或焦虑评价(7个项目)、满意度(15个项目)、治疗影响(20个项目)4个方面的评估内容,各项目按照符合程度由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差[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干预期间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DSES、A-DQOL各维度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期间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1.88%(P<0.05),见表1。

2.2 2组DSES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DSES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DSE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3 2组A-DQOL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A-D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A-D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胰岛素注射是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所采取的常用治疗手段,与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较能够模拟人体胰岛素代谢吸收过程;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生物利用效率。在此项治疗稳定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同时,胰岛β细胞负荷状态、入院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均会影响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6]。为避免以上因素干扰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及血糖控制效果,应配合护理干预以稳定疗效。风险护理能够利用细致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措施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护理干预[7]。本研究对这一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在以下方面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较突出。

3.1 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

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其生活能力会受到一定限制,难以保证正常的社会交流,加上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会影响给药剂量,部分对于血糖波动原因缺乏了解的患者可能会担忧病情是否恶化。此时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确保患者积极应对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护理人员综合运用视频、宣传册等手段进行宣教,与患者说明各类糖尿病并发症的典型表现,并在患者携泵期间记录血糖值变化情况,有助于患者认识到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控制其血糖水平的有利影响。同时患者与护士紧密协作,确保置泵安全并建立严密的体征监测机制,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置管状态、引流状态和患者体征变化,可使各类并发症在发作初期即得到有效控制,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患者自我认可度。

3.2 保障治疗安全性,提高生存质量

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机体蛋白质、糖脂代谢紊乱,尤其容易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骨质流失风险[8]。采取风险护理,确保患者掌握并发症征兆,从胰岛素泵的选择、穿刺、给药等多个环节进行风险防控,严密监测患者体表肌肤状况及血糖水平,在确认胰岛素泵运行良好、胰岛素给药剂量合理且充足、穿刺部位无不良征象的前提下进行强化治疗,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有效的胰岛素补充,有助于维持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稳态,减小患者治疗期间血糖水平异常波动的可能性。同时,运用严密的体征监测手段,密切关注患者体表肌肤状况,若泵管被汗液污染或破损、穿刺点肿痛或出现局部压痛、瘙痒、硬结、回血等情况,则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气带烂苹果味、心悸、发汗等异常症状时,要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避免穿刺部位感染、肿痛等不良反应加剧患者身体不适感,保障治疗安全性。

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本身已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若患者仍未认识到自我血糖控制的必要性,则很可能增加血糖水平控制难度,再加上携泵期间各类风险因子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会持续下降。运用风险护理,从教育、安全管理、体征监测几个方面开展护理,有助于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利用健康宣教、社会支持等措施使患者意识到自我血糖控制的必要性,指导患者自行判断身体出现的异常指征,同时预测携泵期间穿刺部位感染、泵管引流不畅、胰岛素剂量调节不当等风险因子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影响。护理人员可采取合理选择穿刺点、加强血糖监测、定期更换相关设备、基于患者生命体征调节胰岛素用量等措施防控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携泵期间泵管液体传输、胰岛素输注剂量、携泵期间个人卫生均获得有效控制,从而减小病症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与病友交流,能够为患者营造一个愉快、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增强患者自我血糖控制意识,提高临床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

本研究中,观察组安全性、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风险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良性影响。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应用风险护理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美华.标准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890-3891.

[2] 戴裙.风险护理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0):1660-1661.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41(5):482-548.

[4] 李冉,刘军豪,陈慧玲.5E护理管理模式配合人文关怀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5):25-28.

[5] 马立新,王兵,冯文明,等.修订的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在社区2型糖尿病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20,34(10):1700-1703.

[6] 闫寒冰,陈珊珊,程慧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2):259-260.

[7] 罗小娟.风险护理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4):678-680.

[8] 王占荣.急救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1):77-78,81.

(编辑:肖宇琦)

猜你喜欢
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2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56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20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04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16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49:56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遥远吗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远吗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吃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