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手术室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在腹腔镜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

2024-12-31 00:00:00吴思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1期
关键词:先天性结肠手术室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手术室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在腹腔镜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12月—2023年12月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132例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手术室感染分为感染组(8例)与未感染组(124例)。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手术室感染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儿的体质量、接台手术、参观人员、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接台手术、参观人员是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显示,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AUC值为0.611,95%CI为0.517~0.702,灵敏度为73.46%,特异度为82.98%。结论 有接台手术、术中有参观人员、住院时间>10 d、术中出血量>5 mL会增加腹腔镜HD患儿手术室感染发生风险。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手术室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手术;手术室感染;风险评估;Logistic回归分析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1-0016-03"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725.7

HD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HD发病机制可能是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肠管不断痉挛,导致近端结肠淤积大量粪便,造成结肠肥厚扩张。HD临床症状以腹胀、便秘等为主,若未及时对症治疗,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远期生长发育[1]。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HD的唯一方法。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HD的常用术式,可准确切除病变部位,快速缓解症状,改善肠内环境,患儿术后恢复快[2]。手术室感染是手术患儿常见的严重并发症。HD患儿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能力低下,极易发生手术室感染,增加患儿术后治疗难度,延长患儿术后康复时间,甚至增加病死风险[3]。准确识别HD患儿接受腹腔镜手术时发生手术室感染的高危风险,实现早期预警,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防护对策,对减少手术室感染、改善HD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是一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临床上常作为疾病诊断、死亡预测或分析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的重要工具[4]。本研究尝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HD患儿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手术室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132例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32例患儿中,男性100例,女性32例;年龄1 d~12岁,平均年龄(0.72±1.45)岁;体质量1.2~24.5 kg,平均体质量(6.98±3.58)kg;疾病类型,常见型

127例,长段型2例,短段型2例,全结肠型1例。将132例患儿根据是否发生手术室感染,分为感染组(8例)与未感染组(124例)。感染组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6 d~8岁,平均年龄(1.34±2.72)个月;体质量1.2~22.5 kg,平均体质量(7.88±6.95)kg;疾病类型,常见型8例。未感染组男性95例,女性29例;年龄1 d~12岁,平均年龄(0.68±1.34)个月;体质量1.2~24.5 kg,平均体质量(6.93±3.30)kg;疾病类型,常见型119例,长段型2例,短段型2例,全结肠型1例。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症状、直肠测压、硫酸钡灌肠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HD的诊断标准[5];存在腹胀、排便延迟等症状;具有腹腔镜手术指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伴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伴乙状结肠冗长者;接受分期手术治疗者;伴其他先天性疾病者;伴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伴急慢性感染疾病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

1.2 手术方法

患儿术前完善常规检查,监测生命体征,排除手术禁忌证。患儿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于脐部上方1 cm处作操作孔,建立CO2气腹,腹腔压力维持在5~10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于脐、耻骨联合下中心左侧2 cm处、右侧腹壁下动脉外侧作2个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分离各层组织,充分暴露肠系膜、血管,使用超声刀进行凝切处理,游离近端结肠。若无活动性出血则撤除气腹,改变手术体位为双下肢悬吊截石位,使用牵开器牵开肛门,暴露肛管黏膜,环切直肠黏膜,游离结肠后脱出,查看病变情况并将结肠切除,吻合切缘及闭合肠管,填塞油纱布以压迫、固定。再次建立气腹,观察腹腔无活动性出血或肠管扭转。退出腹腔镜,缝合切口。术毕常规检测生命体征,保持肛周清洁,予以抗感染治疗,术后24 h撤除尿管及胃管。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儿的体质量、接台手术、参观人员、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以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接台手术、参观人员、手术方式、体质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为自变量,进行量化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接台手术、参观人员是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2.3 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

ROC曲线显示,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AUC值为0.611,95%CI为0.517~0.702,灵敏度为73.46%,特异度为82.98%,见图1。

3 讨论

HD是小儿肛肠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又称为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一种公认的复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HD是导致患儿肠道梗阻与便秘的常见原因,其特点是肠管黏膜下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缺失,肠管失去蠕动功能,从而导致肠道梗阻,其发病与基因结构异常有关[6]。HD对患儿的危害性较大。与正常婴幼儿相比,HD患儿肠管更加狭窄,粪便难以通过,影响肠蠕动和排便,长此以往导致大量粪便堆积,引起便秘、肠炎等常见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目前,临床多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治疗HD的手术方法较多,以腹腔镜手术最为常用。在腹腔镜下可准确对无神经节细胞段进行定位,精确切除病变肠道,游离肠管更加彻底,减少周围正常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不会影响末端肠管血液供应,患儿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更好,手术安全性更高[7]。有研究表明[8-9],外科手术均存在一定手术室感染风险,不仅会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还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肛肠学组制定的《先天性巨结肠症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10]明确提出,HD患儿围手术期应加强感染预防及治疗措施,及时控制感染,促进患儿术后康复,改善患儿预后。

在本研究132例患儿中,巨结肠手术感染发生率为6.06%,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手术室感染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要继续加强HD患儿围手术期管理,进一步降低手术室风险发生概率。有报告表明[11],Logistic回归模型可通过筛选有意义的因变量,分析疾病发生或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接台手术、参观人员是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孙海燕[12]研究结果相似。随着住院时间逐渐延长,住院期间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增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患儿的免疫功能。医院人流量极大,收治各种危重患者较多,住院时间越长则接触其他患者而被病原菌入侵的风险越大[13]。手术过程中有参观人员,可能将外部病原菌带入手术室内。若术中未彻底执行无菌操作,机体免疫能力较差的患儿容易发生手术室感染。手术不可避免导致患儿发生出血等情况,未彻底做好手术室消毒工作而仓促接台手术,会导致手术室感染风险增高[14-15]。本研究绘制ROC曲线显示,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腹腔镜巨结肠患儿手术室感染的AUC值为0.611,95%CI为0.517~0.702,灵敏度为73.46%,特异度为82.98%。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因变量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说明对HD患儿手术室感染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提示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有接台手术、术中有参观人员、住院时间>10 d、术中出血量>5 mL会增加腹腔镜HD患儿手术室感染发生风险。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手术室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晓钢,曾纪晓,刘斐,等.单孔腹腔镜Deloyers术在先天性长段型巨结肠一期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3,44(1):13-17.

[2] 黄圆媛,任红霞.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3,44(1):83-87.

[3] 张玲燕,张玲玲,李海英.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9):667-669,673.

[4] 蒋姝婷,孔存权,刘鸿雁,等.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8):1385-1388.

[5]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肛肠学组、新生儿学组.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8(11):805-815.

[6]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8(4):247-254.

[7] 蒋玉良,蔡鹏.腹腔镜辅助与单纯经肛门改良Soave术在新生儿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2(9):662-665.

[8] 高传娜,尚少娟.手术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4):649-650.

[9] 关心,任慧,潘宇,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0):54-56.

[10]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肛肠学组.先天性巨结肠症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8,39(6):404-410.

[11] FAN S,LIN J,WU S,et al.Random forest model can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hospital-acquire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 as well as tra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J].PLoS One,2022,17(11):e0278123.

[12] 孙海燕.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63-65.

[13] 陈华文,仇成华,李晓青,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管理策略[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22,16(1):39-46.

[14] 黎丽.术后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干预[J].吉林医学,2020,41(9):2288-2290.

[15] 郭丽华,郑美芬.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12):14-16.

(编辑:许 琪)

猜你喜欢
先天性结肠手术室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6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