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nursing quality research in China
LIU Xinyi, CHEN Tianchao, FENG Yueying, WU Xinjuan
School of Nursing,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mp;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4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U Xinjuan, E⁃mail: wuxinjuan@sina.com
Keywords" qualitative research; bibliometrics; visualization; author; institutions; keywords; research hotspots; nursing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护理质性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建库至2023年11月25日收录在北大核心期刊的所有护理质性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文趋势、期刊分布、研究机构、高产作者、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61篇相关文献,我国护理质性研究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在护士、老年、癌症、照顾者等群体,热点主题集中在脑卒中、工作体验、影响因素、自我管理、共享决策等方面。结论:我国护理质性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未来可加强多机构之间的合作及对影响因素研究,以探讨和分析出现相应体验的深层原因,为后期干预改善病人体验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质性研究;文献计量学;可视化;作者;机构;关键词;研究热点;护理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5.023
质性研究是一种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的整体性研究,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最终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质性研究作为一种获取护理知识的新方法,可探索被研究者的心理和行为本质[2]。同时,随着护理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强化,质性研究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我国护理质性研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质性研究在发文数量、质量及、研究方法的普及、运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护理科研者更进一步学习与探索,从而增强护理质性研究的科学严谨性[3]。因此,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 6.1.6[4]对我国护理质性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现况、研究热点及趋势等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护理质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质性研究”为主题词,限定学科为“护理”,检索CNKI建库至2023年11月25日收录在北大核心期刊的所有护理质性研究的文献。将检索结果导入EndNote进行查重。根据研究目的及内容,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筛选,必要时浏览全文。纳入标准:1)中文文献;2)文献类型为质性研究,包括描述性质性研究、现象学、扎根理论、民族志等。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文献;2)综述、讲座、会议记录、学位论文、指南、书籍、文献分析、Meta分析、混合研究等。共检索到文献857篇,经去重和筛选后最终纳入661篇文献。
1.2 文献分析方法
采用CiteSpace 6.1.6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对护理质性研究的发文趋势、研究机构、高产作者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该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作者、机构合作网络等学科知识图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分析护理质性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
2" 结果
2.1 发文量
我国护理质性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04—2017年我国护理质性研究发文数量较少;2018年发文量迅速上升至87篇,2022年发文量最多(108篇)。详见图1。
2.2 高产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明朝和赵庆华以7篇的发文量并列第1位,其次是刘义兰、王燕和胡德英各发表6篇,张艳、杜若飞各发表5篇,于晓丽、夏海鸥、朱晓萍、李玲、缪群芳、陈雅梅各发表4篇。见图2。
2.3 研究机构
按照第一作者单位进行统计排名,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以24篇的发文量位居第1位,其次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篇)、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发表(18篇)、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6篇)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6篇)、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14篇)。2004年—2023年CNKI护理质性研究发文量排名前22位的研究机构见图3。
2.4 高被引文献
通过对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发现,被引次数居前10位的文章均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详见表1。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为《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乏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5],被引次数为243次。2004—2023年CNKI护理质性研被引频次居前10位的文章,见表1。
2.5 机构合作情况
机构合作知识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1个单位。我国护理质性研究已经形成了以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中心的研究合作网络,2家单位之间亦存在合作关系,其中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的合作机构较多。见图4。
2.6 作者合作情况
在作者合作知识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1位作者,节点的大小与作者发文频次高低有关,圆圈的厚度与相应年份的发文量成正比,连线的数量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之间合作的密切程度[6]。在护理质性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较多的作者合作团队,如肖明朝、赵庆华合作团队,刘义兰、胡德英合作团队,以张艳为中心的合作团队等。详见图5。
2.7 高频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
关键词共献图谱中,节点越大则说明该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多,即该关键词为护理质性研究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2004-2023年发表在CNKI的北大核心期刊的所有相关文献关键词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见图6;得到共现频次≥5次的所有关键词,见表2。通过CiteSpace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3个有意义的聚类,见图7。通过分析可发现,我国护理质性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体验、护理、影响因素、脑卒中等方面。研究热点人群主要集中在护士、老年人、儿童、青少年等群体。
2.8 高频关键词时间线图和时间区域图
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并得到高频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详见图8;高频关键词时间区域图详见图9。
3" 讨论
3.1 我国护理质性研究发展迅速
护理质性研究发表文献数据从2004年的1篇到2023年的99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提示护理研究者对质性研究的重视程度及认可程度逐渐提高。2018年,我国质性研究出现激增,可能与《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7]的提出有关。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8]中提出,要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探讨和分析病人心理和行为本质,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质性研究的开展逐渐增多。
3.2 护理质性研究迅猛发展,出现主要研究机构及核心作者群
随着护理学科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身心全面健康的重要性,质性研究的开展可帮助研究者对各种护理现象和过程进行深入的探讨[9]。根据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可发现,上海和北京地区的质性研究发展水平较高,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的质性研究开展较多,可能与学校的科研水平较高有关。但是各院校之间合作较少、合作紧密性较差,未来可进一步开展院校间以及机构之间的合作,以提升护理领域整体的科研水平。
目前,在护理质性研究中已形成部分较为成熟、合作密切的团队。其中,以张艳为中心的合作团队在质性研究方面合作较为紧密、质性研究开展较多,研究主题主要是针对农村和社区老年群体的相关体验研究[10⁃15]。该群体质性研究开展较多说明我国护理领域质性研究的重点人群为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16],未来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可继续开展老年群体的质性研究,为改善老年群体面临的健康问题及挑战提供依据。
本研究发现,被引次数较高的文献主题主要是关于乳腺癌[5,17]、老年痴呆[18]、急性心肌梗死[19⁃20]及妇产[21⁃22]方面的研究,说明近2年护理对这几类人群较为重视。引用最多的文献为乳腺癌人群,可能与乳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有关[23]。此外高被引文献中,老年群体也是我国护理关注的重点人群,这可能与我国老龄化严重有关[16]。
3.3 我国护理质性研究逐渐兴起,研究领域呈现多样化趋势
近5年,我国护理领域的质性研究蓬勃发展,发文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质性研究所关注的人群越来越丰富,探索的主题范围越来越广。
3.3.1 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大
随着质性研究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研究对象也从最初的护士群体、老年人、照顾者逐渐拓展到慢性病群体(糖尿病、脑卒中、痴呆、癌症等)、护士(专科护士、护理学生、助产士等)、不同年龄阶段患儿(儿童、青少年、中青年等)等群体。此外,对于护士群体的关注也逐渐细化,转变为对不同领域护士,如专科护士[24⁃27]、护理学生[28⁃30]、助产士[31⁃33]等群体体验的探索。照顾者的质性研究虽开展较早但研究较少,近2年才逐渐成为质性研究关注的热点人群。对于照顾者的体验也由最初关注的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居家照顾体验[18,34⁃35],拓展为对患儿照顾者的体验[36⁃38]、癌症病人照顾者体验[39⁃40]、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照顾者体验[41]等多个方面。研究人群的多样化可说明我国质性研究的开展逐渐趋于成熟,我国护理领域对个体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的重视程度增强,不同领域学者对质性研究的重视和认可程度逐渐增高。
3.3.2 研究主题涵盖范围的扩展
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脑卒中是近2年的研究热点,其原因可能与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上升[42⁃45]、对该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有关。护士群体一直是我国质性研究关注的重点人群之一,对于该人群的研究主题也由最初的护士护理疾病的体验[46⁃47],逐渐演变为关注护士对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体验和自身感受[10,26,48⁃49],关注的主题从护士在工作中的体验逐渐发展为重视护士自身的感受。对影响因素探究的增多也反映了我国质性研究从探索体验逐步深入到揭示其出现相应体验的原因。病人参与、自我管理、共享决策等研究主题的出现,说明护理对加强病人参与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识增强,护患共同参与决策有利于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50]。
3.3.3 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多元化
质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为现象学研究法,此外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扎根理论研究学、历史学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社会批评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3]。但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近年来扎根理论常被用于指导质性研究资料分析及归纳的方法,通过系统化的程序寻找研究问题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因素,从事实中收集资料并最终从资料中形成理论[51]。此外,时机理论也开始被用于指导质性研究以探索病人体验随时间的动态变化[20]。
4" 小结
随着护理学科发展及我国护理质性研究的逐渐增多,护理领域对质性研究的认可程度逐渐增高,但是现阶段我国质性研究的水平参差不齐,仍处在发展阶段。未来可进一步增强结构间的合作以提升我国质性研究的整体水平。同时,目前在研究主题方面的关注热点仍然是慢性病病人,对于影响因素的探索也是近年来新兴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开展更多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探讨和分析出现相应体验的深层原因,为后期干预改善病人体验提供依据。在研究方法上,扎根理论逐步取代了现象学研究方法,成为质性研究的主流方法。未来开展质性研究时可基于扎根理论及其他方法进行开展,以提高质性研究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刘军,张瑶,窦昊颖,等.国内护理质性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19):2401-2403.
[3]" 韩世范,孟伊霏,曹妍.质性研究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30):3748-3751.
[4]" CHEN C M.A glimpse of the first eight months of the COVID-19 literature on microsoft academic graph:themes,citation contexts,and uncertainties[J].Frontiers in Research Metrics and Analytics,2020,5:607286.
[5]" 蔡雁,施晓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05-108.
[6]" 朱瑞芳,王亚萍,韩世范,等.基于CNKI数据库的护理理论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9):1623-1630.
[7]" 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23-10-1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35177.htm.
[8]"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EB/OL].[2023-10-2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20/content_5691424.htm.
[9]" 瞿佳,翁雪玲,高玲玲.护理质性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8,32(10):1637-1639.
[10]" 鹿艺馨,张艳,高月,等.社区护士对开展家庭病床信息化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19):21-24.
[11]" 梅永霞,张振香,张艳,等.社区脑卒中患者母亲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5):389-391.
[12]" 张艳,张建琦.社会网络和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对民营企业家机会搜寻能力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6,13(12):1801-1807.
[13]" 杜灿灿,张艳,王荣华,等.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对远程照护认知现状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5):2578-2581.
[14]" 李宏洁,张艳,王荣华,等.郑州市农村失能老人积极老龄化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9,32(10):56-58.
[15]" 刘珍,张艳,赵敬,等.农村家庭医生参与中医药技术应用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9):683-686.
[16]" 张鑫鑫,佟岩,英玉波,等.我国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现状与死亡风险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3):4335-4339;4348.
[17]" 赵文卿,卢淑华,陈丽珍,等.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原因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86-888.
[18]" 白姣姣,丁俭,王峥.对老年痴呆亲属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065-1069.
[19]" 刘雯,卢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早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43-346.
[20]" 王姗姗,薛小玲,杨小芳,等.基于时机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不同阶段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66-1071.
[21]" 姬萍.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原因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061-1064.
[22]" 何悦,陈京立.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396-399.
[23]" SUNG H,FERLAY J,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21,71(3):209-249.
[24]" 陈伟仙,孙素亚,王谊,等.炎症性肠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要素的质性研究[J].军事护理,2023,40(7):25-28.
[25]" 万佳,夏海鸥.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源泉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5):82-86;100.
[26]" 王钰涵,熊莉娟,郭雪琴,等.专科护士培训迁移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18):72-75.
[27]" 张绮珊,赖锦佳,黄蝶卿,等.急诊科灾害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3):58-61.
[28]" 商丽,程利,张桃桃,等.本科护生参与密室逃脱式技能竞赛培训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19):66-70.
[29]" 施敏敏,潘盈盈,张伟.中医院校男护生临床实习角色扮演过程性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23,30(16):24-27.
[30]" 周青,朱凯,杨磊,等.本科护生对老年护理学思政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4):8-11.
[31]" 刘华华,陈志芳,谷金丽,等.助产士限制性会阴切开临床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22):2733-2737.
[32]" 罗香平,高钰琳,王菘,等.助产士对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决策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21-24.
[33]" 申乔乔,张正敏,梁韵仪,等.助产士对围产儿死亡产妇进行哀伤辅导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3):393-398.
[34]" 白姣姣,王峥,朱育明,等.对糖尿病足病变亲属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46-1848.
[35]" 张睿,杨莘,王玲,等.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89-592.
[36]" 吕璐洋,王华芬,卢芳燕,等.肝移植患儿家庭照顾者出院准备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23,30(9):13-17.
[37]" 张成璐,胡晓静,吴颖,等.胆道闭锁患儿住院期间父母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15):39-43.
[38]" 张习习,李漓,廖小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主要照顾者参与用药安全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6):1977-1983.
[39]" 成钰娜,丁淳,杨洁,等.护患及照顾者对食管癌围术期运动康复支持性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11):92-96.
[40]" 刘雪,陈凤仪,郭薇,等.二元视角下晚期癌症患者和家庭照顾者灵性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19):91-95;104.
[41]" 张小梅,张红,王娟,等.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9):64-67.
[42]" 佚名.《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3,20(11):783-793.
[43]" 佚名.《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5):272-281.
[44]" 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2):105-119.
[45]" 王陇德,彭斌,张鸿祺,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2):136-144.
[46]" 魏誉民,余婷,谢凤兰,等.护士在护理临终病人中的真实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01-304.
[47]" 钟佩雯,孙淑冰,钟慧仪,等.护理SARS病人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61-564.
[48]" 陈静,侯淑芬.手术室人员对手术室辐射防护看法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3,37(15):2813-2819.
[49]" 何嘉,熊莉娟,王钰涵,等.规培护士遭受横向暴力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20):69-71;83.
[50]" 郭旭芳,刘欢,吴丽萍,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5-2690.
[51]" 涂建鑫,刘竹,王菲,等.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主动脉夹层病人健康促进行为服务框架[J].循证护理,2022,8(24):3352-3356.
(收稿日期:2023-12-21;修回日期:2024-07-13)
(本文编辑 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