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及动态管理探讨

2024-12-31 00:00:00吕胜坤
中国标准化 2024年12期
关键词:准备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准备工作,编制要点,动态管理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12.03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治理高度重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编制了T∕CAGHP 020—2018《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试行过程中存在部分不完善的方面,因此现阶段对于地质灾害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主要还是参照执行国家标准GB/T 50502—200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鉴于此,本文根据GB/T 50502—200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T∕C AG H P020—2018《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等规范,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特点,重点内容通过工程案例说明,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准备工作、内容要点以及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编制水平。

1 编制前充分的准备工作能为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提供保障和依据

1.1 资料收集

(1)向发包人收集的资料: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勘察报告及评审文件、设计报告及评审文件、周边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及基础形式及埋深、周边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关系及埋深、测量控制点等。(2)其他应收集的资料:周边环境调查资料,原材料市场信息,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记录,与本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规范、标准、资质文件,主要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资质文件复印件等。

1.2 技术准备

(1)确定各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2)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法选择对应的施工机械设备;(3)计算主要分项工程工作量、材料消耗量、人工需求;(4)分析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5)分析工程危险源及应对措施;(6)分析工程是否存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7)分析施工中可能加剧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等。

1.3 现场准备

(1)办公区、生活区、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地、进出口、围档等临时设施的布置;(2)施工便道、水、电线路的布置;(3)测量放样;(4)施工临时占地与工程永久占地区域标识等。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章节划分[1-2]: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案(包含施工监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管理计划及附图。

2.1 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包括工程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地质灾害等级、施工规模等;工程承包范围和分包工程范围以及主要工程量清单等;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发包人对工程施工的要求;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单位情况等。

(2)设计概况。包括设计治理目的、设计方对治理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各主要分项治理措施的布置、主要设计参数、设计方案的评审情况等。

(3)工程施工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区域的气候特征和季节性天气、不良地质条件、施工区域原材料供应情况等。

(4)施工区域周边环境。包括周边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基础形式及埋深;周边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关系及埋深;邻近高压线铁塔、信号塔等构筑物及其对施工作业设备限高、限接距离;临近施工区域江、河、湖、管渠、水坝等位置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周边道路交通运输重要性、使用现状等。

案例项目位于某镇椿树村兰家湾组境内,有公路通至滑坡前缘,周边交通方便,但场区内仅有小路连通,交通较差。场地内地形呈南高北低的不规则阶梯型分部,南北侧距离约356 m,东西侧距离约628 m,其中南侧最高点标高约为470 m,北侧最低点标高约为415 m。设计治理措施主要为抗滑桩支挡,共分A、B、C、D、E五类,A、B类抗滑桩位于员工食堂、办公楼南侧边坡,C类位于8#制酒车间南侧,D类位于7#制酒车间南侧,E类位于4#制酒车间南侧,抗滑桩设计情况见表1。

2.2 编制依据

(1)发包人提供的资料,包括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周边建构筑物基础布置图、周边地下管线布置图、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发包人对施工单位的要求等;(2)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3)与工程施工、验收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4)施工单位能力水平,包括工艺、机械、人员、经济水平、同类工程主要业绩,内部管理制度,安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等。

2.3 施工部署

(1)管理目标。包括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目标。

(2)组织安排,包括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置、分工及职责,管理人员信息应包括姓名、岗位、执业资格证/职称证名称及证书编号,列表编制;劳务班组配置,应根据治理项目分部分项工程、专业等进行配置。

(3)施工安排,包括制定治理工程的总体施工顺序、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等。如案例项目桩总施工顺序为E类桩→D类桩→C类桩→A类桩→B类桩,各类桩具体施工顺序和方法详见表2。

(4)对工程施工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如案例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见表3。

2.4 施工进度计划

(1)合同工期要求,包括合同要求的工期目标、计划开竣工日期、节点工期要求等;(2)进度计划图,进度计划图应采用横道图或网络图方式,按日历天编制;应能体现治理工程总体施工顺序、分部分项工程、工序之间的工作关系、持续时间等。

2.5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施工准备,包括现场准备、技术准备、设备准备、人员准备、资金准备等。(2)劳动力需求计划,根据治理项目分部分项工程、专业等配置班组,根据工作量计算各班组投入人员数量,并根据工期和施工组织顺序分阶段进场,列表编制。(3)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和检测仪器,列表编制。(4)主材及周转性材料投入计划,根据合同工作量计算投入的各类主材、周转性材料及构配件、安全防护措施材料等的消耗量,结合工期和施工组织顺序确定各类材料分阶段进场时间等,列表编制。

2.6 主要施工方案

(1)工艺流程。指各分部分项工程计划采用的施工工艺,以流程图的形式编制。如案例项目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护筒埋设→复测桩位→钻进成孔至持力层深度→停钻清孔→验孔→转运吊放钢筋笼→下放导管→桩孔砼浇筑→桩基检测。

(2)施工技术参数。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具体技术参数,该参数应在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考虑施工工作面,满足施工安全、质量要求而必须的消耗量,形成实际的施工参数。如案例项目主要施工技术参数见表4。

(3)工序操作要点。各分部分项工程(关键工序)的操作要求,根据工艺流程图中的各工序分别编制说明。

(4)施工检查及验收标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构配件进场质量检查、抽检要求;各检验批、隐蔽工程、关键(特殊)环节等的检验内容、方法等。

(5)施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技术要求,监测依据、监测范围及对象、监测类别、监测等级、监测频率、监测周期等;施工监测手段,监测方法、测点布置与保护、人员及设备等;监测监控措施,监测预警值的设置、监测达到预警值的处理措施等;巡视、巡查要求、内容及反馈处理;监测点平面布置图等[3]。

2.7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临建设施。包括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大门及围档、交通导行(如有)、沉淀池、洗车槽等临时设施的布置位置,设施的结构形式、工作量等。

(2)临电临水。包括临电临水的接驳点、布置方式(如架空、埋地等)、三级配电的布置位置,结构形式、工作量等。

(3)临时道路。包括临时道路的布置方式、结构形式、工作量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因其特殊性,二次转运工作相对较频繁,因此施工便道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4)加工场堆场。包括钢筋加工场、锚(杆)索制索平台、原材料堆场等的布置位置、结构形式、工作量等。

(5)现场消防设施。包括消防设施的布置位置、消防设施类型、工作量等。

2.8 施工管理计划

(1)质量管理计划。包括组织保障措施,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等;技术保证措施,测量控制措施、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措施,关键工序质量保证措施,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质量通病和预防控制措施,试验、检测保护措施等。

(2)进度管理计划。包括组织保障措施,进度目标、进度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资源保证措施、沟通协调措施等;技术保证措施,关键节点控制措施、进度计划纠偏措施等。

(3)安全管理计划。包括组织保障措施,安全控制目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资源配置等;技术保证措施,分部分项工程安全预防及保证措施、施工中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措施、主要危险源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等。

(4)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计划。包括组织保障措施,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目标、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环境保护技术措施,空气及扬尘污染控制,噪声控制,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控制,固体废弃物管理,水土流失,爆破控制,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等措施;文明施工措施,项目公示制度、封闭管理、设备材料构配件管理、现场卫生便民措施等。

(5)成本管理计划,包括组织保障措施,成本控制目标、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等;成本控制技术措施,人、材、机、管理控制措施等。

(6)季节性施工保证计划。根据项目工期跨度制定相应的雨季、冬季等保证措施及资源准备计划等。

(7)交通组织计划。包括项目周边交通现状,制定实施阶段交通组织,交通导行方式等。

2.9 附图

地灾工程附图应包括:总平面布置图、监测点布置图、临水临电布置图、施工便道布置图、应急撤离线路图、应急救援线路图、施工图纸(典型断面、剖面图、大样图)等。

3 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因其多变性、不可预见性以及地灾隐患点的特殊性等,如危岩崩塌地灾隐患点常见于悬崖陡壁上,设计阶段往往不能完全排查到所有隐患点,需要施工过程中布置好安全防护设施后作进一步的排查,因此地灾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的可能性比其他工程更大。且变更必然会将施工方法、资源配置等方面作对应的调整。所以地灾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时更新、动态管理更应该引起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

动态管理过程中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实施,审批程序应与原审批一致。

4 结语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文件,编制的内容是否齐全和有针对性,引用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是否准确,施工方法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等均是审查人员的审查要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方法、工艺、临时设施布置、质量安全措施等都直接关系着项目的计量与计价,直接表现为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地质灾害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要点和动态管理进行分析,可提高编制质量,更加高效地指导地质灾害施工管理。

作者简介

吕胜坤,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基基础、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方面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刘宪银)

猜你喜欢
准备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质量控制
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 13:29:56
施工组织设计法律应用和效益创造
法制与社会(2017年1期)2017-01-20 22:47:58
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幼儿体育游戏
用安全管理的理念,加强县支行安保工作
时代金融(2016年30期)2016-12-05 20:09:16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工程监理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
浅议防汛抢险的准备工作
超越机电数控液压夹具生产线厂房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优化设计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07:55